一张老式的布艺沙发
一把泛着铁锈的转椅
在这,时光被按下了暂停键
走进桂山路的一家老式理发店
与Max姐一起寻觅旧时光
#30年手艺# #人情味# #工匠精神#
——30年的坚守
推开泛黄的门帘,一面铺满墙壁的镜子,一只旧式电吹风,桌上整齐的摆着各种理发用品。
头顶上是一只吱呀作响的电风扇,挂在柱子上的老式钟表,记录着这方寸之间的点点滴滴。
这些好像是最普通的配置,却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在桂山路这条小巷里,藏着一家“丽慧理发店”,在这里你可以很轻易地感觉到每个角落里散发出来的怀旧气息。
丽慧理发店最早开在莲都卢镗街上,由于拆迁,08年搬到了桂山路。54岁的周阿姨从事理发行业已经30多年了,如今仍一个人坚守在这极尽简朴的理发店里。
有趣的是,周阿姨还在这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杂货店和理发店中间贯通,相互依存。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街坊邻居柴米油盐的来源地和快递代收点。
浸淫多年的手艺令周阿姨理起发来,十分熟练。先是让顾客在门口的老式热水器下,洗头。
“原先是用煤球炉烧水,从上面的桶里倒下去的,后面才换的热水器。”
随即,将顾客的头发擦干,领到座椅上,系上理发外披,转动椅子留给自己一个舒服的角度。
然后拿出一个令Max姐无比惊讶的刮刀,周阿姨用刮刀刮头发!最后拿出电推精修,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老手艺人,刚入行时却对理发行业颇为抗拒!
“当初不想做理发,只是因为姐姐在丽水开店,叫我过来帮忙。后来姐姐不做了,就交给我来做,没想到一做就是30几年。”
Max姐也相信,正是深藏在心底的那份热爱,才成就了周阿姨多年的坚持。
——“人情味”满满
周阿姨,用自己地道的手艺,热情的服务,让街坊邻居都成为了她的忠实粉丝。
每天都有不少大爷、阿姨聚集在这里,坐在掉了色的布艺沙发上,聊聊天,唠唠家常。
“这里生意很好,早上经常有人排队等待,回头客很多,很多邻居搬走了还要回来理发。”
“老板娘很温柔,价格也很实惠,剪头13块,烫个头也只要55块。”
“我十几年都在这理发,已经算时间短的了,还有很多人,从碧湖过来剪头发。”
......
一句句来自邻里的夸奖,或许就是让丽慧理发店有着浓浓的人情味,成为街坊心中温暖的存在,四面八方的顾客汇聚于此的原因吧。
细细端详,周阿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包含着对每一位顾客的认真负责和对理发的无限热忱。
——小巷里的“工匠精神”
“剪头发,把每一个头型当作一个作品,慢慢去做,做好了,自己开心,别人也开心,不要在意每天赚多少钱,年轻都赚不到钱,老了还想着发财?只要开心就好了。”
周阿姨这番平凡朴实却饱含哲理的话,让Max姐不禁眼眶一热。是啊! 敬业,专注,精益……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捧的工匠精神吗?
理发虽然枯燥乏味,但不缺乏生活的意义,这是周阿姨坚持30几年的追求!
如今周阿姨一个人经营着这家理发店,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周阿姨也不知道这家小店还能坚持多久。周阿姨说:
“能做几个就做几个,做到做不动为止。”
夕阳下,陪伴周阿姨的只有这一面镜子,一把椅子,和这一家老式理发店。
『 写在最后! 』
丽水小巷里,还藏在着许多像丽慧理发店这样的老故事。
“七条小巷”艺术项目的实施,令这些老店焕发第二春。
周阿姨也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过来拍照打卡。
但还有很多类似丽慧理发店的老店,面临时代的冲击下,正不断地消失......
对于这些老店来说,生存尤为不易,希望这样的老店一直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