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

电热水器开了一晚上烧坏了(电热水器没有水通电后会烧坏吗)

电热水器开了一晚上烧坏了(电热水器没有水通电后会烧坏吗)

更新时间:2022-03-15 05:27:20

这个春节,你回家过年了吗?

因为疫情,身边有朋友说,已经两年没回家了。

或许,每一个在外漂泊,和父母分开的人都曾想过:

等自己在这座城市安定下来,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

我也有过这样的幻想。

可就在昨天,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被一则视频打破了。

看完这则15秒的视频后,我开始动摇了。

不久前,她将父母从老家接到城里。本想让她们在这里住几天「享福」。可没想到,两人来到家里后,除了看电视,就是在沙发上睡觉。

无奈之下,她只好将送回老家。回家之后,两人就立即精神起来:

她们连家都没回,就直接上那和人家聊天了,有说有笑,特别开心。

前后差距之大,就像换了一个人。

视频火了后,有上万人留言,纷纷表示太真实了。其中有句说得特别扎心:有时带着父母一起颠沛流离,觉得是一种残忍。

虽然我们无法从中得知更多细节,但从她过去发布的180多条视频,可以大致把她还原出这样一个形象:

一位因为家庭或工作等原因,和父母和分居两地,日常忙于琐事的人。

这或许,也是无数个我们。

国家卫计委公布过一数据。16年时,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的数量有1800万。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突破2000万。

这些人为什么会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来到新城市?

有人做过采访,那些老人们的回答,几乎都与孩子有关。

很多时候,我们也都以为对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就是等老了后,接到大城市一起生活。可接到之后呢?

实际情况经常是,把父母接到身边后,他们开始出现各种「水土不服」。

豆瓣网友@三木说过她的一段经历。

前几年,他想者父母年纪也大了,便想把其接到身边来生活,这样也有个照顾。

于是,便说动父母从老家一个县城,千里迢迢接到了北京。等到了这边后,就让他们平时看看电视,或者出去走走。如果有时间带他们出去逛逛。

但对北京的生活,两位老人没有适应。

他的父母经常抱怨晚上睡不好,马路上汽车太吵,邻居之间不热情。

恰巧这段时候,他工作特别忙。每天加班到网上,回来还要听他们唠叨,心情有些崩溃,甚至开始后悔把他们接过来。

直到有天,他偶然间注意到,其实父母平时很少出门。

原来在老家,他们每天晚饭后,都去附近的广场散步聊天。可自从来到北京后,因为不会说普通话,看别人聊天时根本插不上嘴,就只能在人堆里站着,时间一长就不想去了。

至于白天,他们也没去过远的地方,只敢在附近走走。因为他们不会乘地铁不会手机导航,怕走远了回不来。

平时两人唯一的活动,就是去附近2公里处一个大型菜市场,每天来回步行4公里。那里蔬菜新鲜价格又低,还能借机会和摊主说几句话。

这,就是他们大半年来的生活他们其实每天过得都很寂寞,只是没和孩子说过。

在最后,这位网友感叹道,他不明白,原来那个在老家每天充满活力的父母,怎么在这反而蔫了下来。

为什么父母会出现「水土不服」?

我想起了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一期节目上,他说给年轻人一个忠告,那就是不要轻易把父母接到身边

因为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父母会失去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人际关系之间的连结和归属感。

面对陌生的环境,有些老人可以慢慢融入,但也有很多老人始终忘不了故乡。

而且,和子女生活的他们,或许也没有那么轻松。

网上有个专门形容这个群体的词,叫「老漂」。意思是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到子女城市生活的老年人。

可能很多子女接老人的初衷是为了让他们享福,但从过往媒体的数十次采访以及身边朋友经历看,她们或多或少都承担了照顾子女的角色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中国新闻周刊》随机采访过几位「老漂」。

今年60岁的张阿姨说,这是他北漂的第十个年头。因为语言不通,再加上性格内向,她在这几乎没什么朋友。

想回到老家,但因女儿舍不得离开。

而63岁的纪大妈,则是在女儿结婚时就被接过来了。

女儿说她这些年一个人太辛苦。起初,她看女儿女婿工作这么忙,就帮他们做做家务。等外孙出生后,又多了一项带孩子。

来北京这十年里,她几乎没怎么出去玩过,也没去过天安门。

因为家在六环外,离那些地方都很远很远。

那应该怎么办?

我想先讲一个故事,它来自博主@回忆专用小马甲。

前段时间,她因为处理家中一些事要回老家。

回去后的当天晚上,她顶着寒风洗头。结果因为电路老化,同时开着电热水器和浴霸,烧坏了电闸。

那里是老小区没有物业,她顶着一头泡沫站了20分钟也没找到人修。

无奈之下,只好喊老爸来帮忙。老爸到了后,拿出手机翻了翻,几分钟后一位大叔赶到,从包里拿出个新电闸换上了。

第二天,她想给家里换个智能马桶盖。结果在网上下单后,免费的安装服务只到市级。她一大早骑着电瓶车跑了半个县,来的人都说装不了,没有预留插座和水管。

再次向老爸求助。老爸回到房间拿起电话,傍晚,她就坐在温暖的马桶圈上。

回家这几天中,让她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个小吃摊。

这次回去,她发现以前经常吃的一家小吃摊不见了。到家后和妈妈随口抱怨几句。她妈妈听后发微信向做生意的老友打听,给了一个新地址。她赶过去一块,果然,是老人,老味道。

她说,之前一直不理解父母为啥那么喜欢老家,要从城市搬回来。

现在看着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游刃有余的样子,终于懂了。因为老家,给了他们城市永远给不了的东西。

这种东西,是成就感。

所以,是父母老了后不要把他们接来吗?

其实也不是。

有人不想离开,继续留在老家;也有人放心不下子女和孩子,主动前往。不必勉强把她们接来,也不必因把她们留在那里而自责。

可以的话,无论哪种,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就好。

如果父母愿意来到你身边,那就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教其熟悉新的环境,就像当初照顾你一样。

如果喜欢老家的生活,那把她们放回自己熟悉的圈子,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孝顺」这个词,有时真的就是字面意思。

演员闫学晶曾在一档节目上说,如果可以重来,她会尊重父亲的选择,不改变其生活。因为在把父亲接进城后,他天天看着儿女这么忙碌,也跟着心疼。

而如果他继续留在老家,本应该很快乐的。

龙应台说过一段话: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父母和子女,终将是一场渐行渐远。

所以如果可以,不如接下来,也让我们彼此尊重和成全。

别让我们的爱成为一种负担,也别让我们的孝顺,成为自己此生最大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