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国家医保谈判结果正式公布。本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内卷最严重的赛道:进口PD-1全线出局
备受关注的PD-1赛道,几款进口PD-1依然没能出现在医保目录中。默沙东和百时美施贵宝无一入选。此外,外界期待的K药、O药,罗氏、阿斯利康的PD-1/PD-L1均没有进入医保。
国产产品价格暂未公布。从过往医保谈判结果来看,四大国产PD-1中,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分别以85.21%、63.73%、79.60%、70.82%的价格降幅成功跻身医保目录,整体降幅达60%~85%。
奥一新闻了解到,今年以上四家企业的PD-1主要是围绕新适应证之间的竞争。其中,信达与百济今年新增多项适应证,君实和恒瑞也有多项适应证。达伯舒目前中国获批4项适应证。医药营销专家史立臣认为,经过前两次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今年的PD-1价格谈判会趋于缓和,整体降幅可能在20%之间。
百万“天价药”首入医保
这次有多款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包括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氨吡啶缓释片,治疗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等。
在罕见病领域,连续两年备受关注的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此次成功纳入医保。此前,因为“一针70万”,诺西那生纳成为关注焦点,但由于价格保密,目前暂未知诺西那生钠最终的谈判价格。
此外,武田制药用于治疗法布雷病(α-半乳糖苷酶 A 缺乏症)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也成功纳入医保。
记者留意到,前述两款产品离在国内获批上市并不久,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甚至是今年4月才获批。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在去年8月获批,今年4月官宣正式上市,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此前的年治疗费用同样在百万级别。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今年并不是首次通过医保谈判纳入罕见病用药,但对于近百万级的高价罕见病药物,从公开资料来看,尚属第一次。
此前,医保局在公布初审名单时也对“天价药”能否进入目录做出了解释:“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经初步审核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调整环节的资格。这类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要接受包括经济性等方面的严格评审,独家药品还要经过价格谈判,谈判成功的才能进入目录。”
多款创新药进医保
今年国谈多款创新药产品备受关注,包括PARP抑制剂, BTK抑制剂、ALK抑制剂、ADC药物(抗体偶连药物)、CAR-T疗法等。
创新药因为价格以及支出风险高、治疗人群基数大等成为医保准入谈判难度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创新药进医保的速度。本次医保谈判中,多家创新药企的首款上市产品也成功纳入医保,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产品商业化进程。
荣昌生物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注射用的泰它西普以及肿瘤药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诺诚健华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片、泽璟制药的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盟科药业的康替唑胺片、和记黄埔的索凡替尼胶囊、艾力斯的甲磺酸伏美替尼片、歌礼制药的达诺瑞韦钠片和拉维达韦片等均纳入了新版医保目录。
在头部企业方面,恒瑞医药的高血压用药阿奇沙坦片、肿瘤药氟唑帕利胶囊、镇静类药物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华东医药旗下中美华东制药的糖尿病用药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深部真菌感染用药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等均纳入了医保。
整体上看,新纳入医保的品种外资企业品种和国内企业平分秋色。外企中,杨森、渤健、武田入选品种较多;国内企业中,百济神州、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黄医药等创新药企的品种基本都谈成进了医保。
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发布的《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在2016-2020年上市的34款创新药中,已有26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占比达76.5%。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也大大缩短,2017年新药从上市到进入医保要花4-9年不等,2019年缩短至1-8年,2020年进一步压缩至0.5-5年。
一粒药想要进入医保谈判需要经历什么
奥一新闻记者了解到,一粒药进入医院,程序上至少需要5步:首先是专家组评审,符合条件纳入谈判范围后,国家医保局再组织药物经济学测算组,医保基金测算组近80名专家,集中封闭进行测算,提出谈判底价。谈判现场,药企两次出价后最终落在医保局底价进入报价的115%内才算入围,之后可能还需要继续进行价格磋商。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表示,医保局在测算的前后,都会和企业有一个沟通,把医保测算的一些想法、依据也告诉企业,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企业形成比较好的价格预期,从而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医药营销专家史立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虽有39种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但不少药品却面临着进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尴尬,患者仍需自费全额购药。“尤其是PD-1药物的情况更为普遍。”史立臣表示,药品进医院的过程繁杂,需要打通药事委员会等多层关系。即便药品进院,也有可能出现医生出于“药占比”压力而“开不出药”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降价药何时能真正到达自己手中,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次调整中,国家医保局通过引导药品适度竞争、以量换价等措施,部分目录内药品再次降价,为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腾出基金空间,成功实现药品保障升级换代。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取消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扩大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谈判企业代表戴洪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发明出了好药,肯定是希望尽快地送到患者手里,让患者获益。”他认为,通过降价,能够在有合理价格的基础之上快速达成销量,这样才能够有更好的创新能力。
图源/央视新闻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