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扇>

机械式空调扇参数(空调扇型号一览表)

机械式空调扇参数(空调扇型号一览表)

更新时间:2022-01-21 12:35:10

没想到,年底比电影市场先热起来的。

是国剧市场。

感觉到了么?

屏幕那边,起风了:

《风起洛阳》

风从何起?

盛唐,神都洛阳。

神在哪?

镜头轻轻掠过,就是一片眼花缭乱。

高空俯瞰,琼楼玉宇延展至方圆百里,“壕”无边际;

屋内扫过,觥筹交错至深夜三更,如痴如醉;

街坊集市,美食佳肴不间断供应,真·流水席……

毋庸置疑,确实大制作。

国产古装剧好久没这么让人期待过了。

网友反响同样热烈:

开播前开播后,全程“住”在各种热榜之上。

条件的确“拔尖”:

阵容可期,黄轩、宋茜、王一博,以及宋轶、咏梅、刘端端、张铎、张俪、张晞临、高曙光……有实力有流量,有颜值有熟脸。

改编原著,马伯庸小说《洛阳》。

只是外表华丽吗?

掀开袍子,Sir更兴奋了。

古装国剧,结结实实来了位压轴狠人。

01

《洛阳》从第一秒开始就没藏着掖着。

开场即高能。

如你所见,此时洛阳繁华昌盛,国力强大。

这只是表象。

见识过唐朝的恐袭吗?

洛阳南市,商业CBD。

永川郡主秘密出宫游玩,原本热闹如常、平静如常,结果被人数不详的凶徒围攻。

长达8分钟的大型动作戏。

数百人的场面调度,激烈却不杂乱。

商贩还在吆喝,小吃铺还冒着热气,突然,狂徒抽刀拔剑,从四周涌入。

逃命、厮杀、护驾。

从窄巷打到河道,再从河道打到十字路口……

幸好有惊无险。

可惊险之后,冷静思考整个袭击过程,疑点重重。

数十人的恐袭,为何毫无预警?

郡主不参政,为何对她大动干戈?

恐袭被镇压后,所有暴徒统一服药自尽,如此专业凶狠的团队谁在幕后?

谜题很大,我们从四个狠角色入手。

第一个,当朝圣人(咏梅 饰)。

圣人的威严Sir甚至不需要文字描述。

就一个镜头:

古代面圣一般用什么姿势?

随意点的,低头,作揖。

正式点的,下跪,磕头。

这里不是。

群臣俯首,镜头一拉,原来看的还不是圣人正脸,而是背影

圣人发话,所有人不仅要磕,要跪,还要跟着圣人的脚步……

“唰”——跪着转。

第二个,百里弘毅(王一博 饰),小名二郎。

名门之后,父亲是工部尚书。

而他却生性率爽不羁,淡泊名利,只好美食与手工。

人称“唐朝蔡澜”:

洛阳第一吃货,天天下馆子,一家家品鉴,还要评级。

还是“帅版手工耿”:

发明各种稀奇古怪,但不保证有用的玩意儿。

别看外表斯文,百里弘毅狠起来同样说一不二。

面对包办婚姻。

就算对方是大美女,名门千金柳七娘(宋轶 饰),他宁愿辞去公务员也要拒绝婚事。

婚姻于我毫无意义

面对父亲被害。

族人都哄闹着要争家主,他只留一句“都送你们了”。

噎得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第三个,武思月(宋茜 饰)。

人称月华君,内卫(圣人的直属卫队)侍卫。

所有人都在圣人面前吓得瑟瑟发抖,只有武思月敢谏言请命。

尽管唐朝风气开明,女性地位极高,但在明枪暗箭中冲锋陷阵的女子只有她一个。

最后,高秉烛(黄轩 饰)。

昏暗的棺材铺里,盖子徐徐划开,镜头前推,一个不知是死是活的人脸上逐渐泛起瘆人的微笑。

一个与死亡相伴的人。

曾经的不良使,如今的大理寺殓尸人,永远的孤魂野鬼。

不是睡在棺材里,就是躺在坟茔上。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主角团身份、性格各异,但设置上有一个关键词——阶级。

从上至下:

权力顶峰(圣人)、内卫要职(武思月)、朝官新贵(百里弘毅)、底层人(罪臣二代高秉烛)。

一次恐袭,撕开每个人需要追寻的真相。

圣人手下的权力裂缝、百里弘毅杀父之仇、武思月领到的调查任务,以及高秉烛追查多年的神秘组织……

撇开身份与官衔:

每一个都是带血的角色。

有阶级,有执念,便有冲突。

四位主角目前来看都是“真相”的猎手。

但同时。

他们何尝不是这偌大、森严、诡谲的洛阳城下,无处可逃的“猎物”。

02

《洛阳》目前剧情布局巨大,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Sir先不再剧透。

说说另一大亮点,动作戏。

《风起洛阳》呈现了古装剧少见的写实动作风格。

当中有一场戏上了热搜:

两分钟,为什么需要拍六天?

Sir不夸张地说——仅这场戏,几乎排在今年国剧室内动作戏前三。

第二集,高秉烛VS大理寺内奸。

二人在马车中对峙。

这是导演的一步险棋:

马车内逼仄狭窄,对于打斗戏的排演来说绝非优选项。

演员不好打,摄影师不好拍,光源设计复杂……

但如果这些都能处理妥当,劣势马上变优势。

压抑的空间会成杀气的助燃剂。

大场面的长处在气势和层次,小场面则重速度和力量。

先说速度

内奸意识到自己算计不成反倒被算计,脸色一变,瞬间出手。

两个关键动作:

内奸出手的方式;高秉烛的第一反应。

内奸手握匕首,右臂划出一条弧线,为的是以速度换势能;

目标是高秉烛的咽喉,一击毙命,不给敌人喘息机会。

高秉烛什么反应?

先是后仰半寸避其匕锋(他预判了此次攻击),再一只手挣脱镣铐(他已事先为自己暗中解锁)。

等等。

为何只挣脱一只手?

——这是对他最有利的做法,既不会束住手脚,也为自己留了一样可随时取用,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后面会派上用场)。

两人的武器不同,一人匕首(锐器),一人镣铐(钝器)。

这既跟他们此时的身份有关,也跟目的对应:

高秉烛要留活口,因此得用钝器;内奸最怕泄密,必须让高闭嘴,所以得用锐器。

接着,是眼花缭乱的近身格斗。

动作已经快到看不清,不过镜头还是清晰点出击打部位,都是要害——腹部、脖颈、头部。

△ 正常截图,绝无倍速

再说力量

速度来自快和小,表现力量则需要慢与大。

这是死斗开始后,两人第一次慢下来——蓄力。

高秉烛把握时机(破绽),抓住对手的头猛然一摔。

从内奸翘起的双脚,你就能清晰感知到那一摔的分量。

这只是第一层。

动作慢了,剪辑慢了,镜头长了,表情呆滞了,力量出来了。

还有第二层。

这组镜头从高秉烛的手部特写开始,到高秉烛的车内全景结束,景别由小到大,用意是调整节奏。

它还能更大(慢)。

高秉烛第N次避开内奸的刺击后,抱住对方冲向了车厢另一边。

这是打斗开始后,镜头第一次给到了室外环境。

车轮特写,到车厢远景。

此时,我们依然清晰感知到车厢的震颤。

内外镜头的组接之下,力量感溢出屏幕。

单是这两点,在国剧中已经难得。

它还做到第三点——痛感

这也是《风起洛阳》写实性的来源。

高秉烛把对手的脸按在墙上摩擦……

有多痛?

看这脸在墙上蹭出的血痕。

内奸最接近胜利的瞬间,刀刺向高秉烛的咽喉,高被迫徒手握住刀刃。

有多痛?

看手上不断渗出的血液。

最后,高秉烛反制,撅折对手的臂骨

不是瞬间折断,而是双方全力对峙。

掰一点,再掰一点……

咔。

还不够痛?

终于,高秉烛隐藏已久的武器派上了用场。

只见他挥舞手铐,奋力一击,对手倒地——痛感的终极,是麻木

停。

现在看看进度条——没想到吧,仅过去短短两分钟。

再打开弹幕……

“哀嚎遍野”。

不得不说,黄轩在横店这六天,值得。

而《洛阳》更狠的地方在于——这样地狱般的“六天”,或许远远不止一次。

03

《洛阳》最狠的,还是不放过每一帧的精雕细琢

大到服装、打光、调色、置景……

小到每一个宫女的走位和肢体礼仪……

华丽当然是一方面。

古装剧,制作更是另一种层面的表达。

Sir说两个细节。

都是紧扣剧集的主题,“阶级”。

一处,是婚礼服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颜色代表地位官阶的传统,百里弘毅平时都穿着白袍,其父工部尚书可着蓝袍

不过婚礼时,新郎新娘可越级穿衣,以适当提升自己的身份,这种习俗名为“摄盛”。

新娘的扇子也有讲究。

婚礼开始,新娘全程用团扇挡面,夫妻对拜后,方可放下扇子。此礼名为“却扇”,正是兴盛于唐朝。

第二处,是“佛”

剧中处处是佛。

圣人推崇佛教,这是个“佛光普照”的国度。

圣人寝宫中央,一尊卧佛;作为圣人耳目的情报机构联昉大堂中央,一尊水晶佛头;神都在建的最高建筑“天堂”里,一尊大佛;甚至不见天日的神都“贫民窟”不良井中,依然佛光普照……

佛即圣人。

越来越大的佛,越来越高的佛……

也意味着:

洛阳,不仅是神都,更是一座永远被俯瞰和监视的城。

这也终于解答Sir心中一个疑问:

高秉烛为什么老是“笑”?

杀人时笑,被捕时笑,找到线索时笑,线索断了也笑……

可他明明是背负血海深仇的贱民。

这笑是无奈。

权谋之下,达官贵人可以用轻轻一句“忘了”,对底层百姓生死敷衍了事。

这笑是掩护。

当他听见武思月说要为自己死去的兄弟平反时,他顿了顿,低头笑了。

是开心吗?

是,但不敢太开心。

他听过了太多虚伪的同情,假意的承诺,看过太多人曾为利益和名望翻脸不认人……

他只能用机械式的笑去压抑内心的软弱。

当然,这笑也是希望。

毕竟它的根源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那些泛黄却温馨的记忆。

问题是,这“笑”将会以哪种形式作为终结?

是绝望,还是希望。

这才是《洛阳》在探案的表层之下,真正要探索的谜题。

总体来说,剧集目前表现诚意足够。

可此外,Sir不得不提一些非必要的杂音

点开这些话题,几乎没有人在讨论剧本身,而是通过剧集之外的各种边角“证据”,去证实自家演员的C位。

Sir不是第一次见了。

坦白说,《洛阳》绝非没有瑕疵。

角色过多,导致推进剧情时需要更多耐心,以及个别场景的运镜,在Sir来看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并没有给表达加分……

而每个演员,因为表演经验差异,当然会有高低。

这些都是对剧本身的讨论。

但Sir更担心的是,舆论似乎陷入一种“热度怪圈”。

无论什么样的讨论,只要有热度,就去冲;无论什么样的争议,只要有流量,就去造……

国剧要进步,需要真诚的创作,需要敬业的演员,专业的平台。

甚至,它需要观众的挑剔和掌声。

唯独不需要这一阵隔靴搔痒,轻飘飘的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