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风太凉,电扇的风太猛,只有儿时大树下的阴凉处吹来的一阵微风,那么舒服,又那么清香。
儿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但那时好像并没有觉得热,也许是因为玩的忘我,反而忽略了热这回事儿。
小时候,房前屋后都是大树,一到夏天,大树撑起有力的枝干,那苍翠碧绿的枝叶在“土墙泥瓦”的老屋和宽敞的院子里,投下影影绰绰的阴凉。
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耍嬉闹,大人们在树底下纳鞋底,唠家常。家里的大黄狗爬在阴凉下“闭目养神”。老牛也酷热难忍,都躲到树下乘凉。
最美的,就是晚上了。
乡间的月亮很大,星星很亮,微风拂过大树,飒飒作响,牛羊回圈,鸡鸭入窝。只有池塘里的青蛙,大树上的知了,声音还在此起彼伏。疯玩了一天的孩子们,也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那时候,家家都有一口井,井口不大,石头砌成,井水纯净。喝上一口,凉爽甘甜。而且还能当作天然的冰箱。比如冰镇西瓜。
记得那时,每逢暑假,小孩子除了写作业,放牛羊,割青草,干农活,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父母到瓜地看瓜。
瓜地的地头,多半有个用木棍随意搭建的瓜棚,棚里放着一张小竹床。
说是看瓜,其实并不为防人,而是怕牲畜跑到地里来,把好好的瓜给糟蹋了。
看瓜的孩子们常聚到一起,在沟渠里点火烧毛豆,或在瓜棚里打扑克。
直到夕阳染红了天,做好饭的母亲吆喝自家孩子,我们才往家跑。那句熟悉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几乎每天都会在耳边响起。
那时,村里有条小河,河岸上长满了花花草草。
小河水不深,但清澈见底。夏天的午后,小孩子结伴成群,一起去河里洗澡。
临近傍晚,阳光没有午时那么毒辣,女人们结伴来河边洗衣服,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相去一俩里,能闻欢笑声。
那时夏天的“冰棍”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就算硬度足以崩掉牙齿,也挡不住孩子们对它的喜爱。
还有一种“冰袋”更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依稀记得,不冻的是1毛,冻的是2毛,那个时候小孩子兜里有5毛钱,就已经是村里最靓的仔了。
那时候没有暑假班,没有特长班。暑假期间,孩子们除了写作业,偶尔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的任务就是“玩”。
打水仗,玩泥巴,烤玉米,偷西瓜……
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年代,眼睛是明亮的,快乐是自然的!
那时的我们,真是见风就长。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开心就笑,难过就哭。异常的快乐,异常的满足。
小时候盼着长大,长大后发现,却再也回不去曾经……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