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冬奥火炬研发生产,火炬传递过程中其他必用产品如何制成,也成为此次冬奥会关注焦点。
说起火炬接力火种灯和仪式火种台,很多人估计被它们满是“中国人浪漫”设计创意所吸引,它们如何实现工匠技艺量产呢?近日,南都记者走近火种灯和火种台生产加工单位,探究背后的“广东制造密码”。
火种灯。
火种灯:多次强风、震动测试,双层玻璃罩内保证长时间燃烧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量产由上海石化负责。他们委托部件企业的加工车间在广东中山,这里除了承接此次冬奥火炬内飘带生产,也是冬奥火种灯、火种台周边配套设备加工企业。
南都记者获悉,具体肩负起产业链链长责任的是上海石化,经过与北京冬奥组委、中石化联合组织的企业现场考察和样品测试验证,最终确定冬奥火炬各部件及相关产品加工企业。为了更好完成生产任务,确保产品高技术含量,承接仪式火种台和火种灯生产的企业们强强联手,成立联合生产团队。
在生产团队的展室里,被防尘泡沫材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几个展品仍“犹抱琵琶”。它们是火种传递三大件:仪式火种台、火种灯及落地底台、火炬及落地底台。
“我们还不敢给其他客户见到成品,毕竟离火炬传递不足一个月,保留点神秘感。当然也怕刮碰到它们(展品)。”生产团队的总工程师易洪斌说。
易洪斌介绍,火种灯研发任务艰巨,它比手持火炬需维持燃烧的时间要长。与此同时,由设计图纸变成产品,需在实验室做很多应用实验,研发时间自然就长一些。在保证还原设计样式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安全第一,万无一失”。同样地,细节是“魔鬼”。
“30-40瓦,这是火种灯的功率,和家用照明灯功率差不多。但简单的数据背后生产则不简单。”易洪斌说,在燃烧室内,12-18mm高的火苗在双层玻璃罩里,既要保证空气辅助燃烧,又要做到遇到18米/秒大风,火焰不晃动、不熄灭。如果遇到灯体意外水平倾侧,还要保证不渗油、熄火。
“以上种种,都说明火种灯不是普通家用照明的工艺水平。”易洪斌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生产团队通过厂内和厂外的实验室,多次进行强风测试、震动测试等。最终能让火种灯在原外观设计造型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完全达到保持火苗亮度、高度、多种意外情况不熄灭,并实现工业化量产。
火种灯的外观细节精美,包括提手整高384mm。位于灯顶部,飘带状的螺旋圆柱体,醒目的北京冬奥LOGO正面居中。在灯中部,由双层玻璃包裹的燃烧室壁上可见冬奥会白色雪花的细致激光印花图案。
位于侧面还有一个火种窗,盖以一个红色带触点,逆时针旋转打开盖掩。在灯体下部,是储存燃料的燃料罐,以及可以套上落地底台的灯体底座。
火种灯和火种台。
火种台火焰比火种灯、火炬大,安全性要求更高
此次冬奥仪式火种台有“地载万物”的象征。它呈现出中收腰的花瓶造型,配以飘带往上缠绕的外观,2022北京冬奥会徽居中。上方是开放式的燃烧室,雕花纹理是以中心点散开的六边形雪花,将火种台“尊”的曲线造型和沉稳的基座体现得恰到好处。
据火种台生产团队介绍,仪式火种台的燃料为固定喉管接入的丙烷。
对比起内飘带和火种灯,仪式火种台是技术相对成熟的周边设备。但由于它体积最大,民众可视效果上最抢眼,其加工工艺难度要求更精致美观。同时,由于火种台火焰比火种灯和火炬都要大得多,其安全性要求自然就更高。
火种台生产团队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把飘带造型的火种台做成上下两个主要分块,下方支架与上部燃烧室完全隔开,可避免火苗下串形成台体内部爆燃的可能。上部燃烧室则以侧面环绕镂空间隙,方便提供足够的空气交换空间,保证正上方火苗燃烧稳定。
视频点击:
冬奥火炬的自述:我这样从无到有产出,每处都有科技“彩蛋”
采写:南都记者 任磊斌 潘珊菊 发自北京
视频/图片:记者刘威(部分广州石化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