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关键参数只有三个:制冷功率、制冷量和能效比,通过能效比,又分裂出来了能效等级。这些内容都会标注在空调的“中国能效标识”上▼
制冷功率制冷功率又被称作“输入功率”,或者叫“额定功率”。可以理解为“耗电速度”,与空调的耗能有关。空调持续工作1小时,耗电量为输入功率(W)/1000——如上图中的803W,持续工作一小时,耗电量为0.8KW。不过空调的工作状态是“走走停停”,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就会停机(定频空调)或降低功率(变频空调),所以一般不会持续工作一小时。不过我们有了这个数据,也可以自行计算它的耗电量——或者说用来作对比。
买空调的时候我们常说“这是几匹的?”这里的“匹”,形容的就是空调的制冷功率。1匹大概就是800W——600到1000W都算是1匹,数值大点的就叫“大1匹”,小点的就叫“小1匹”。几匹的说法是个近似值,为了让用户有个初步了解。
有制冷功率,自然也有制热功率——制热功率会比制冷功率高一些,如果有电辅热的话,还会有电辅热功率。这样一来,空调制热时的耗电就是制热功率 电辅热功率。不过制热不在空调的评判范围内,所以空调的制热数据并不重要——也没有可比性。
制冷量制冷量可以理解为制造冷气的速度或者叫能力,我们买空调时所说的“26型”、“32型”,都指的是这个——当然,这也是近似值,26型指制冷量在2600W左右,2700或2500W,都属于26型。
制冷功率和制冷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好像汽车的拉力和油耗一样——虽然二者的比值不是固定的,但肯定是油耗越高,拉力越大。
制冷功率就是油耗,制冷量就是拉力。一般我们在已知其中某一参数,估算另一个参数的时候,会利用1匹=2300W这个公式——即每匹(制冷量)可以产生2300W(制冷量)冷量。
能效比能效比,顾名思义,就是效果和能耗之比,公式为制冷量/制冷功率。制冷有制冷量和制冷功率;制热也有制热量和制热功率。所以既有制冷能效比,又有制热能效比。只不过我们就像我们上文说的,空调主要还是以制冷状态为评判依据,所以一般提到能效比的时候,说的都是制冷能效比。
以上图中能效标识上的参数为例,输入功率1060W,制冷量3500W,能效比的计算方式为3500/1060≈3.3。
所以你说能效比越高的就越省电吗?不一定!能效比只是制冷量和制冷功率的比值,体现的是电能和冷量的转化率。而影响耗电量的,只有输入功率——输入功率越高的,必然越费电。但是能效比越高,证明空调的转化率越高——换而言之,相同制冷量下,能效比越高的空调,耗电量(输入功率)也就越低。
转化率就是空调的环保等级,于是又根据能效比的排名,分裂出了能效等级——过去分为五级,现在分为三级▼
能效等级越高(数字越小)的,证明能效比越高——能效比高了代表什么?刚才已经说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