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1967年是普通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因肾癌在北京病逝。
这一年,中国安徽、江苏两省建省300周年。
这一年,来自安徽枞阳县的方洪波出生了,他后来成了美的的董事长。
这一年,来自江苏南京的董明珠13岁,她后来成了格力的董事长。
这一年,徐公子还要好多年才出生。
巧合的是,21年前,方洪波和董明珠一样,也选择南下广东。
而后又同在2012 年,相继走上了格力和美的一把手的位置。
今天就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1967年,方洪波出生在安徽枞阳。
他爷爷方树伯,是一位饱学之士,年轻时曾当过私塾老师,26岁赴西北投奔冯玉祥,31岁当县长,继而任少将军职,42岁回乡,以耕读传家。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支援革命,因此被党列为爱国统战对象,建国后成为枞阳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方洪波的父亲方继达,50年代考取了师范生,是那个年代农村少有的知识分子,后来在小学、中学、师范学院等学校当老师。方洪波在藕山中学读书时,方继达就是他的语文和历史老师。
方洪波的妈妈是医生。据说医生和老师一样,是让小孩闻风丧胆的两种家长职业,因为都是知识分子,都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方洪波两样都占全了。
不过,小时候他是被奶奶带大的。这位奶奶,也是一位民国奇女子。在解放前夕,丈夫支前音讯全无,她带着两个小娃娃,冒着大战的硝烟,远赴北平等地寻夫,花了一年半时间,一路从北平找到安徽,才在一处小山村找到了方树伯,全家团聚。
尽管方洪波生长在农村,但是其家庭背景,让他从学识、眼界到精神格局等方面,都比其他农村孩子站在更好的起跑线上。
他上学时间较早,初二又跳级直升高中,所以考大学比别的孩子要早两三年。
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家庭。
在她之前,这个家已经有6个孩子,她是最小的妹妹。
小时候的董明珠,乖巧腼腆。老师对她的期末总结评语是:“性格内向,爱帮助人”。
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开始越来越有主见。
和同学争论什么问题时,董明珠一定要争到赢为止,人送外号“常有理”。
1975年,董明珠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南京,进入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
不久后,她就结了婚。
董明珠与丈夫非常恩爱。丈夫下班比她晚,她就每天回家做好饭菜等他回来。有时,丈夫回到家已经八九点,董明珠也一定要等到他,再一起吃饭。
很快,他们就有了一个孩子,起名东东。
日子是如此安详、平淡。
稳定的工作、恩爱的丈夫、可爱的儿子,对那个年代的女人来说,这种生活,是何等幸福!
1983年,
年仅16岁的方洪波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整个学校年纪最小的学生。到了大二,他还是全校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那年学校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学生们都去投票,全校有三个孩子还不到年龄,所以不具备投票资格,方洪波就是其中之一。
年纪小并没有耽误方洪波在大学脱颖而出。他当了学生干部,并很快就入了党。那年头流行写诗,他也是诗社的一份子,最喜欢的诗人是海子。
不知道是从小被培养的,还是在上海被熏陶的,方洪波特别在意外表。尽管当学生非常艰苦,他仍然舍得花掉两个多月的生活费,用50元“巨款”去买一套西装穿在身上。若干年后他成了美的高管,也总是喜欢一身名牌,打扮得一丝不苟,衣服都是国外知名裁缝专门定制的。
大学毕业前,方洪波读了戴厚英的《人啊人》这部小说,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恨不得立马前往上海大学拜访这位作者。书中的“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说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年以后,他给员工做培训,还会专门讲解“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
日后,他成为一家市值4千亿公司的老总,不知道这个命运是不是也由他的性格而早早就注定。
1984年,董明珠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抛下孤儿寡母。
这一年,董明珠刚满30,东东才2岁。
她的人生,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
痛失所爱之后,董明珠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因为儿子没人照顾,董明珠只能带着去上班。
以前,她都是骑自行车去单位。自从带孩子以后,怕东东吹风,就抱着他走,走一趟要半个多小时。
两岁多的东东,长到了三十多斤。董明珠每天早上抱过去,中午再抱回家,简单做点饭,吃完饭又抱回去,晚上再抱回来。
每天四趟,风雨无阻,这一抱就是一年多,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才放下。
有很多人劝董明珠再找一个。
那时候的董明珠,三十刚出头,长相并不差,气质还是温婉型(尚未变成日后的霸道女总裁),要再找一个对象,并不难。
但是她害怕重新组织的家庭,对东东的成长不利,所以一直没有再嫁。
1987年,方洪波需要作出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读研还是就业。
当时,他已经拿到了华东师大美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同时也拿到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聘用通知书。何去何从,考验着这位年轻人的性格。
读研,是继续留在上海的花花世界,且未来作为研究生,就业的条件会更好。而工作,却要去到湖北十堰这个偏僻的大山沟。
对于在上海待过几年的人来说,这个似乎不难选,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在上海读研。
但方洪波不想走常规的道路,同时他又怀着某种自以为浪漫的情怀,决定投入三线去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于是就选择了去十堰。那张作废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日后一直被他珍藏,作为对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一个缅怀。
1987年夏,方洪波从上海登车西行,来到一千公里以外的湖北十堰,开始了国企生涯。
方洪波虽然进入的是汽车制造企业,但从事的是文字工作。他的工作单位,确切说,是二汽主办的《东风汽车报》,月薪为270元。
这个工资在今天来看少得可怜,但是在1987年,在湖北十堰这个地方,对于一个什么都由国家包办的国企单身汉来说,却是一笔怎么花都花不完的钱。
所以方洪波刚开始的日子,幸福又快乐。
但过了不久,方洪波就发觉不对劲了。虽然他有了四十多平米的房子,有了不断编织的人脉网络,但是,却没有了激情。
他在20岁时,就看到了自己50岁的样子。而自己在单位的前途,顶天了也就是一个处长。单位有些同事,整整二十年在办公室同一个位置没挪过窝……
方洪波大学的专业是历史,他看惯了英雄人物的故事,也常常为此而心潮澎湃,却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成为一颗国企螺丝钉。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毅然辞职下海,离开南京,独闯深圳。
那一年,东东8岁。曾经被董明珠一天到晚抱在手上的孩子,被董明珠甩给了外婆。
由于她之前只在化工行业做过行政工作,毫无别的行业和岗位工作经验,所以到深圳后,也是找了一家化工企业,继续当行政文员。
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明珠到珠海去看一位朋友。没想到,一下车,董明珠就被这座海边小城深深吸引。
回深圳后,董明珠立刻辞工,搬到了珠海。
珠海是一个小城,工作机会比深圳少很多,要找到化工企业的行政工作,非常之难。董明珠只好寻找其他的机会。
很快,她得知了一家空调厂招聘销售人员的消息。
这家名叫“海利”的小厂,效益非常差,连年亏损。销售人员没有固定工资,全靠卖空调拿2%的提成赚钱,卖掉100万的货,才能赚2万块,其中还要扣掉差旅费和应酬费。
而此时的董明珠,从来没见过空调,也没做过销售。她既没有良好的社会人脉,也不会喝酒,在与人交往中也不属于那种“会来事儿”的人。
一个36岁的单亲妈妈,70年代的大学生,在体制内的研究所做过十几年行政人员,有几个人会接受这样的工作呢?
但董明珠就接受了。
与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无所畏惧的“铁娘子”不同,那时的她,其实内心十分恐慌。
由于不知道要怎么做,她紧跟着厂里分派给她的师傅,一步都不敢离开。
销售,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工作。
说它容易,是因为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做。
说它难,是因为要让别人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交给你,你要打破人的戒心,获得他的信任。
所以,进入销售行业很容易,但要做好销售工作,难!
董明珠第一单业务,就给她一个下马威。
当时,师傅在外地出差,董明珠坐着长途火车去和他会合。
由于嫌一个人在火车上吃东西的样子不好看,董明珠饿着肚子整整一天,加上天气酷热,一走到宾馆,她就头晕眼花,失去知觉,重重摔倒在地。
被师傅叫醒扶进房间后,董明珠昏睡整晚,第二天起来,尾骨钻心地疼。
师傅看她走路一瘸一拐,关心地建议她先休息几天再开始工作,但好强的董明珠不愿意第一次跑业务就拖后腿,强忍着疼痛,到北京去布展,参加空调展会。
几天忙前忙后,尾骨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到医院去看。
一拍片,原来是骨裂了。
当时正是酷暑,空调销售旺季,如果错过这一季,就要等第二年。尽管骨裂钻心地疼,董明珠仍然不敢休息,她唯一给自己的优待,是把出差的火车硬座改为卧铺,每天多睡一点时间。
就这样,董明珠拖着碎裂的骨头,在北京和东北之间来回奔波,到最后,实在是痛得连腰都弯不下去了,才去找中医给治好。
在这样拼命之下,第一年,董明珠卖掉了300万的货。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她拿到了6万元的提成,在1990年,也是很诱人的。
一个销售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由于业绩出色,公司一纸调令,将董明珠调往安徽,全面负责该省市场。
从一无所知的新人,到独自负责一方市场的大将,董明珠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一片大好疆场,正等着她去开拓。
可是,到了安徽第一仗,就出师不利。
原来,上一任业务员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其中最紧迫的,是一家公司进了海利空调42万的货,一直拖着不给钱。
本来,这是上一任业务员的事情,董明珠完全可以撒手不管。但她认为厂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因此责无旁贷要把欠款追回来。
这一追,就是四十多天。
那家公司的老板姓牛,一直跟董明珠打太极,后来直接耍起了无赖。
董明珠刚开始和他讲好话,希望对方能体谅,把货款付了,或者把货退掉。但牛老板油盐不进。
董明珠每天都跑到对方办公室去坐着磨,不知说了多少好话,看了多少冷脸,受了多少欺骗,流了多少眼泪,一个多月过去,还是没能成功。
最后,董明珠实在忍不住了,冲牛老板大吼:从今以后,你走到哪我跟到哪。我不像你,绝对说话算数,不信,咱们走着瞧!
董明珠的凶悍吓到了牛老板,他只好说:行了行了,算你凶,明天退货给你。
第二天,董明珠叫了一辆5吨的东风卡车,从牛老板仓库里拉走了海利的空调,为了怕牛老板反悔,她也亲自上阵帮着工人搬。
等到装好货,发动车,董明珠坐上副驾驶以后,才舒了一口气。她含着泪水,冲牛老板大喊: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和你做生意了。
车开出工厂大门,董明珠泪流满面。
经过这一次的磨难,董明珠暗自下了两个决心:第一,以后一定要找有诚信的经销商;第二,要改变先代销、后结款的模式,一定要先付款,再发货。
第一条虽然难,但也不是做不到,无非是多花点时间挑选好的经销商。第二条,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当时通行的行规完全相悖。
在那个年代,所有卖空调的企业,都是采用代销模式。也就是厂家把货放在商家这里,卖出去多少台就结算多少台的钱,因此存在一个较长的账期,厂家的账上常常有巨额的应收账款,业务员也同时要兼任追债员。这也是为什么董明珠到安徽第一件事,就是追债。
而现在,董明珠想改变经销模式:商家先付钱给厂家,厂家才发货到店里。
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董明珠先是去找原来卖过海利空调的商城谈,对方都表示海利本来服务就差,现在还要先付款,肯定不行。
于是,董明珠只好改变策略,到没卖过海利的商家去试试。谈了好多家,都说代销可以,先付款不行。
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也就放弃了。
但这绝不是董明珠的风格。她不气馁地继续寻找。
终于,在安徽小城淮南的一个电器商店,一位女经理被董明珠的真诚与专业打动了,爽快地预付了20万的货款。
这是董明珠在安徽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拿到的第一张支票。那一刻,她的眼睛都湿润了。
为了不辜负客户的信任,董明珠并没有发完货就不管,而是每天待在店里,帮着卖空调,还和女经理策划了各种营销方案。在她的帮助下,20万的空调很快就卖光了,商店又进了第二批货。
有了这一仗,“格力空调好卖,董明珠靠谱”这个名声不胫而走(海利空调已经改名为格力空调),后面的生意,就好谈多了。
这一年,董明珠仅在淮南一地,就卖了240万。
此后,董明珠又在芜湖拿下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商场,并帮助该店制定了销售策略,仅一家商场,就卖了100多万,创造了历史记录。
不过最厉害的,是搞定安徽各地的“电老虎”。
空调是耗电极大的产品。在那个年代,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买空调还需要到供电局额外交增容费。很多地方的供电局,也都会办一个“营业部”,卖空调和其他家电。
董明珠先是去到铜陵市的供电局,发现其营业部的空调品种不全、质次价高。她判断:供电局地位较高,初涉商海,不习惯求人,也不懂营销,所以拿不上正经货。
董明珠知道,机会来了。
她用了几天时间,把自己如何选空调、卖空调的经验,一股脑讲给营业部的经理听。经理听了觉得有搞头,就把董明珠介绍给了供电局的局长。
局长听了董明珠的一通“忽悠”后,当即拍板:先买50万!
这50万的汇款打到格力后,引起了厂里的轰动。全厂都在传说,一个女业务员搞定了供电局,货都没发,就收到了50万,真是神了。
董明珠又把淮南经验如法炮制,手把手地教供电局的营业员怎么介绍产品、怎么推销、怎么调试,帮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业绩,赚了大笔钱。
这之后,董明珠又陆续征战其他地方的供电局,到最后,供电系统的销售占到了安徽全省的三分之一。
1992年,董明珠的销售天赋,已经完全显露无遗。
一个例子可作证明:
在合肥某汽贸公司,董明珠与总经理第一次见面,没聊多久,对方就毫不犹豫叫财务付款125万。有人提醒总经理说,要调查一下,当心骗子。他说:“不用调查,如果董明珠是骗子,我也认了。”
可见其为人处事能力之强!
这一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超过了1600万,是隔壁富裕省份江苏的5倍多,一个人的业绩,占到整个公司1/8,成为全厂传颂的奇迹。
1992年,格力一把手朱江洪到安徽和江苏考察,董明珠全程陪同。
在安徽,每到一处,经销商都对董明珠赞不绝口。朱江洪感慨地说:“小董,你不容易啊,我代表格力全体员工感谢你!安徽的经验一定要向全厂推广!”
出于对董明珠的欣赏,朱江洪把江苏的市场,也一并交给她。不过,董明珠为了给负责江苏市场的业务员留口饭吃,只答应接手强敌遍地的南京。
此时,格力在南京毫无知名度,销售量几乎为零。
董明珠再一次大放异彩。
也是在1992这一年,方洪波已经在二汽工作了5年,他依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不点。此时,中国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一圈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
这一系列意味深长的讲话,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广东将要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整个社会的新一轮躁动,方洪波同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坚决辞掉了二汽的“铁饭碗”,下海来到了广东。
他先是去到深圳万科,想进入万科的企业内刊《万科周刊》,但是没有被录取。后来辗转到了顺德县北滘镇,进入了一家做电器的乡镇企业。这家企业就是美的。
日后,和方洪波一样,在92年前后脱离体制,下海创业的那一批企业家,被称为“92派”,如王东升、毛振华、朱新礼、郭凡生、冯仑等。不过方洪波很少被列入其中,因为他跳出国企时,不是自己创业,而只是一个小小的打工仔。
1992年11月,方洪波进入美的集团总裁办,在企业内部报纸《美的报》当了一名通讯员,月薪430元。虽然与原来的270元相比已经多了不少,但是考虑到放弃的体制内编制、房子和人脉资源,实际上损失巨大。
他的这个起点,与92派其他人相比,实在是低得不能再低。就算和他自己以及同学相比,也算是谷底了。以华东师大毕业、国企工作5年的资历,跑到一家乡镇企业,当个月薪400多元的内刊通讯员,有几个人会做这样的选择呢?
但方洪波的人生腾飞,就是从这么一个谷底开始。
美的是1968年由广东顺德县北滘镇街道干部何享健组织筹建的一家街道企业,起初名为“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塑料瓶盖,后来开始生产五金产品,80年代初开始生产电风扇。
到1992年,美的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第一名的家电企业,公司改名为“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方洪波在国企5年默默无闻,但在美的很快就崭露头角。由于文笔好,他渐渐地不仅要负责《美的报》的采编工作,还要负责对外报道和宣传,内部写报告、写总结,帮领导起草讲话稿、做公司的年底总结报告等。
何享健发现这是一个人才,就让他担任了总裁办秘书科的副科长。这个职位不算高,但是非常重要——这是领导身边的要职。
1993年,董明珠在南京一地,就卖出去3650万元的空调;加上安徽市场,她的总业绩超过5000万,占全公司1/6,提成拿了100多万。
这是不折不扣的神话。由于提成拿得多,董明珠获得了一个新的外号:“富婆”。后来的一些媒体和书,则把她称为“营销女皇”。
但是,正在此时,在格力内部,一场风波正在酝酿。
那个时代,中国技术落后,空调以组装为主,格力也不例外。而由于1993和1994年的过度热销,空调质量和服务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朱江洪力排众议,全力推动技改、加强质检,大力上新设备、新厂房,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加强研发。
这方面的开支大了,另一方面的开支自然就要缩小。朱江洪降低了销售人员的提成。
这引起了业务员们的极大不满。他们纷纷叛逃,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
作为明星销售员,董明珠自然是被挖角的重点。
但董明珠非但不为所动,反而还回到公司总部“单骑救主”。
朱江洪提议由董明珠担任经营部长,管理所有业务员。而那些还没有叛逃的业务员们,也一致同意。所有人全票推选董明珠为部长。
董明珠自己却有些犹豫。
作为销售员,她一年的提成能拿到百万;而当部长,只能领固定工资十万。同时,她在南京跑市场,还能经常回家看孩子;而到珠海坐办公室,回家的机会势必少很多。
但最后,董明珠认为格力的经营部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她决定以企业为重,放弃高额业务提成,回到总部,担任经营部部长。
1994、1995年,方洪波两次跟着何享健外出考察市场。
不管对于公务员、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来说,陪同一把手出差,都是极其重要的事业发展机会。如果表现得好,得到领导赏识,就很容易平步青云。
显然,方洪波极好地抓住了这两次机会,他在出差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考察完以后写的总结报告,都深得何享健的认可。
1994年底,在前线打拼四年的董明珠回到珠海,就任新职。
同事们欢呼雀跃,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董姐“最好说话”。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同事们心目中的“天使”,上任以后,马上就露出了“女魔头”的“狰狞面目”。
董明珠上任部长后,很快就烧起了猛烈的“三把火”。
1995年6月,方洪波跟着何享健出差,回程时在成都机场候机,何享健告诉方洪波:“你回去接一下广告经理”。
由于何享健说的是白话,方听得有点模模糊糊,还以为老板让他回去以后开车去接广告业务的负责人。何享健看到他茫然的样子,便换了种说法:“你回去接任广告经理这个岗位。”
由此,方洪波开始平步青云。
1997年,美的集团陷入了一次重大危机。当时,占据美的营收半壁江山的空调业务大幅下滑,市占率降低到全国第七。地方政府有意让当时顺德的龙头企业科龙收购美的。
何享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坚决抵制合并,另一方面也想方设法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企图提振业绩。
最大的动作是将美的改为事业部制。其中最大的事业部就是空调事业部。该部成立后,需要一员猛将担任营销总经理之职,以挽救美的空调的颓势,给公司打开新的局面。
1996年底,何享健就考虑过提拔方洪波来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方洪波拒绝了。这也是方洪波唯一一次拒绝了何享健的提拔要求。他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但1997年中,当何享健再次要求方洪波担任改为事业部制以后的空调营销总经理时,方没有再推辞,而是硬着头皮上任了。
这时,方洪波才刚刚30岁,加入美的第5年。每一次提拔,他其实都没有很强的自信去上任,反而内心充满惶恐。但是他的性格是:如果无法逃避,那就勇敢承担!
当了营销总经理的方洪波,第一件事就是大清洗。他把原销售团队的人几乎全部辞退,其中包括一些和老板有深厚关系的人员。
谁都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书生,杀伐竟是如此果断。他的手腕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不知道哪个愤怒的员工把他的宝马车都给砸了。
方洪波向何享健报告了这件事,何享健让他把被砸坏的车开到总部门口展览。他明白了,老板这是告诉他要“破釜沉舟,一往无前”,表明了对他的坚定支持。
在何享健的强力支持下,方洪波没有退缩。他铁腕推进自己的改革,在辞退原销售人员的同时,大量招进大学生,先后招了19批,每批15人,自己亲自面试亲自培训,手把手带出一个全新的营销团队。
在方洪波之前,美的有销售而无营销,营收靠的是个体销售人员的能力与意愿。而方洪波则建立了体系化营销模式,利用战斗力极其强悍的集团军作战。
这一改革收到了奇效,美的空调销售数据开始剧烈攀升。方洪波接手一年,美的空调销量从43万台上升到98万台。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科龙和华宝合并后的销量总和,也让美的逃过了被收购的命运。
2000年,方洪波挟空调销售公司的辉煌业绩,被提拔为空调事业部总经理。这是美的当时六大事业部的核心,营收占全公司60%以上。
33的方洪波,已经成为美的拥兵最重、国力最强盛的第一大诸侯。
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成为仅次于朱江洪的二把手。
那一年,董明珠47岁,进入格力11年。
2001年,方洪波再次升职为美的集团副总裁,同时还兼任着空调事业部总经理。他掌管的王国已经成为接近百亿级的全国空调巨头。
也是在这一年,美的与顺德政府达成协议,完成了管理层收购,由乡镇企业正式改制为民营企业。
美的的改制,可能是全中国乡镇企业改制最成功的之一,既没有让企业家进监狱或者出逃,也没有造成企业经营的任何震荡,更没有给后来的发展留下任何尾巴。
完成改制后,美的成为了私有企业,野心进一步得到了释放,开始大幅向外扩张,而且走的是最为激进的并购之路。
从2001年开始,美的进入大并购时期,先后收购了荣事达、华凌、春华、小天鹅等,并和日本东芝和美国开利等达成了互相持股的战略合作。
其中很多收购案,都是由方洪波主导,并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
企业并购整合,是极其复杂的事情,由于牵扯的利益方太多,往往容易酿成各种事件,有时甚至会出现社会极端事件。
但一旦完成并购,方洪波就会显露出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的一面。每一次并购后,他都会大面积的裁员,并且用美的的工作风格和业绩标准来要求被并购的人员,对不达标的人员大幅减薪或果断清理。
何享健给与了方洪波充分的主导权。当小天鹅的并购陷入僵局,可能需要额外拿出8000万才能解决问题时,方洪波请示何享健该怎么办,何享健只给了五个字:你自己决定。
2003年,格力集团搞多元化发展,推出了格力小家电,并通过媒体宣布“格力电器进军厨具市场”。
董明珠则认为总公司不应该滥用格力品牌,就向媒体高调发布《严正声明》,声称“格力电器只生产空调,某些媒体的‘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报道,内容纯属捏造,严重误导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
这一招搞得集团狼狈无比,连董事长都被撤换。
这是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父子矛盾”首次公开化,但“小家电风波”充其量只是茶杯里的风暴,两年后的“股权出售”之争,才是真正的大海啸。
当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是稀罕之物,每一个地方政府,无不希望自己的辖区有一家五百强。但是如果靠自己发展,又太慢了,还不如引进现成的。而出售本地企业给世界五百强,就成了一条捷径。
得益于大手笔的收购和激进营销带来的高速扩张,
到2010年,美的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营收突破了一千亿。
当年10月,美的举办了一场豪华的庆典。嘉宾包括省人大主任和副省长,十几位市长,以及多个国家的代表,其中包括一位外国副总理。当晚举行了耗资千万、规格对标央视春晚的盛大晚会。
志满意得的何享健提出:5年内要再造一个美的,2015年营收要达到2000亿!
此时,站在他身边的方洪波,已经是美的集团最重要组成企业“美的电器”的董事长兼CEO,是美的帝国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
当何享健宣布“5年再造一个美的”时,不知道心里是否已经安排好,这个目标,只有靠美的第二代领导人去完成了。
2010年,何享健已经68岁。
尽管民营企业家并不存在退休的年龄限制,但是,美的“立储”的问题,早已成为人们私下或公开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民营企业的接班,无外乎 “禅让”(交给职业经理人掌管)或“家族传承”(由直系亲属继承)两种模式。在美国,是禅让居多,在中国香港和内地,是家族传承居多。
何享健有一子二女,其中儿子何剑锋,相貌堂堂,能力出众,有多年商海搏击经验,完全具有继承父业的资历和能力。
但是从一家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建立一个科学的领导人传承制度,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也越来越成为潮流,并且对企业长治久安更有利。
尽管何享健在不同场合说过“美的不搞家族企业”,但挡不住人们对何剑锋可能接班的诸多猜测。例如,何剑锋不在美的内部任职,就被会推测为“何享健体外培养接班人”,何剑锋进入董事会,就叫做“太子归来”。
方洪波则对此极为谨慎,在任何场合都讳莫如深,从不对人透露半个字。
私下里,他感觉到何享健在有意培养他,但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同时在培养其他人。他从来不去猜测,也不去问。
据前美的干部、美的学院院长黄治国记录:
何享健提示方洪波,要站在全局注意处理好跟上下左右的关系。方洪波比较直,有什么东西就讲,经常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争论,何享健给他很多暗示。
每一年或半年,何享健就会和方洪波在办公室里做一次“务虚”的沟通,会拿出几张记得密密麻麻的即时贴,上面写满他观察到方洪波的纰漏: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要太快作出反应;有些话,你说不合适……
2011年,事情终于明朗。
当时,经历过上一年突破千亿的意气风发后,美的突然进入一个巨大危机。用方洪波的话来说,他“听到了美的正在瓦解开裂的响声”。
实际上,先见之士早就已经看出隐藏在美的风光背后的隐忧。就在美的疯狂扩张,高歌猛进的顶峰,“千亿庆典”三天之前,知名财经媒体人秦朔,就发表了一篇名为《美的“盛世危言”》的文章,从企业规模、企业文化和内部协调、技术根基、营销、行业标杆等方面提出了五大至关重要的问题。
秦朔认为,企业从百亿到千亿,不是简单的相加,如果不反思上面五大问题,企业规模的提升可能未必是福音,美的的疯狂扩张可能会受到反噬。
他引用泰戈尔的话说:
“有人把刀剑作为他的上帝,当他胜利时他已经失败了。”
不到半年,秦朔言犹在耳,就一语成谶。
2011年3月,何享健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一笔金额才两三亿美元的出口业务,亏损却达到2亿多人民币。他忧心忡忡地找到方洪波说:“我感觉不好,可能要出事。”
对于营收千亿的企业来说,这仅仅是一笔很小的业务,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说明美的内部出了大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两个:产品处于低水平竞争;企业规模虽大但是利润太薄。
美的开始改变公司的经营管理思路,关键是两条:“从以规模为中心变为以产品为中心,从注重销量变为注重毛利”。
这两句话说出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是美的整个经营理念的剧烈转向,对于一个千亿规模的企业来说,庞大的发展惯性,将使得这一转型无比艰难。
而这个无比艰难的任务,将由方洪波来主导完成——2011年底,在和地方政府的一次座谈会上,何享健终于首次明确了接班人问题:接任者,方洪波!
2012年8月,何享健正式隐退,方洪波成为美的集团的董事长。此时距离他加入美的,正好20年。
这一年,方洪波45岁。
格力2012年突破千亿大关。
也是这一年,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选举,年满67岁的朱江洪卸任董事长一职,董明珠当选为新一任董事长。
从此,格力正式进入“铁娘子”独揽大权的“董明珠时代”。
此时,董明珠58岁,进入格力22年。
2013年,美的整体上市时,由于经营数据持续走低,市值一度非常低迷。有元老在酒桌上当面批评方洪波战略方向错误。
方洪波内心依旧古井无波,他有的是耐心。
据《财富》杂志中文版作者高扬写道:
方洪波几乎是站在孤独一隅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自省是他修炼的方式,方洪波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那时,他选择跟自己对话。他常常问自己一连串的问题——你是谁?你是否忘记初心?是否背弃梦想?是否仍然能够以示弱的状态学习和包容一切?
他说,“回答完这些问题,便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拦你”。
如此孤独地挺过3年后,2014年,美的整体营收终于重新回到2011年的水平。令人惊喜的是,尽管营收水平相差不多,但利润率大幅提高,净利润首次超过100亿人民币。
方洪波这才舒了一口气:他的改革成功了!
2015年,美的的净利润又在上年基础上增加了21%,达到2011年的3倍之多。
不过,何享健2010年许下的“5年再造一个美的”的宏愿没有达成。这一年,美的的营收只有1384.4亿。
但对方洪波而言,不管是令人欣喜的盈利数据还是令人遗憾的营收数据,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他选择的新商业模式得到了证明,美的已经完成了一次艰难却又漂亮的转型。
2016年,美的首次成为世界500强,是中国第一家进入该榜单的家电企业。
2017年,美的全年营收终于突破2000亿,用7年时间实现了“再造一个美的”的目标。
到2019年,美的在世界500强榜单已经攀升到312名,营收达到2782亿。
2020年6月18日,美的在A股的市值为4052亿,是中国家电企业第一股。
2020年2月26日,董明珠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642位。
2020年2月26日,方洪波以1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000位。
2021年3月,方洪波入选2021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董明珠和方洪波——中国家电巨头的两大掌门人。一个,果敢高调,将自己与企业牢牢捆绑;一个,低调内敛,犹如一位“隐者”躲在背后指点江山。
格力与美的的“瑜亮之争”,是国企与民企的体制之差,是不同商业模式的碰撞,也是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之争。而后者,与领导人的性格息息相关。
今年是两人执掌企业的第九年,性格迥异的他们将分别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终有一日,当董明珠和方洪波不得不退场时,那时的格力和美的,能否续写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