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文图
核心提示 洛阳68岁老人赵铁安潜心钻研五年多,发明了一台从烧饼制坯、定型、烤制全部制作过程自动化的烧饼机器人,达到18秒就能烧制一个烧饼的速度,一个小时既能完成200余个烧饼。赵铁安这位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的老人可谓发明奇人,一生发明无数,上世纪80年代年轻时他曾靠发明收入百万,他也曾经发明过显像管换枪生产线和电瓶车电池生产线,他每每赶上时代的发展大潮推出应景的产品,但各种原因他又与财富失之交臂,全自动烧饼机器人成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搏。
妻子爱吃饼启发烧饼机器人想法
老城九龙鼎旁中州路上有一家不大的烧饼店,小哥正将一盒子烧饼搬到店门口,和其它烧饼店不一样,这里没有火炉或者烤箱,也没有和面案板,有的只是一台古怪而复杂的机器,一旁的满头银发飘洒脑后的老人,手扶眼镜正在端详着自主运行的设备,“我发明的全自动烧饼机器人,投料3分半钟后开始出烧饼,每18秒出一个。”赵铁安老人告诉记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铁安给我们进行了现场演示:将发酵的面团直接放入面斗中,螺旋推出器将面团挤出,由光感传感器控制面坯大小,面坯落入定型锅内进行制坯,加热定型。3分半钟后,冒着热气的第一个烧饼从定型锅内滑出,掉入机器后方的筐子里。热乎乎的烧饼表面金黄,记者掰开一尝,外焦里软,口感还不错。
“洛阳人一直都有早上喝汤吃饼的习惯,老婆和家人也很喜欢,看到街上打烧饼的师傅夏天围着火炉转,比较辛苦,自己也一直从事电子产品的制造,便想集合自己的优势发明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烧饼机”,赵铁安说。从2013年开始,他开始着手研发烧饼机,花费5年的时间,耗资七八十万,期间生产了七八台样机,报废了一大堆零件。在丽景门不远的一个僻静小巷里坐落着赵铁安的“厂房”,在“厂房”一楼满地满房都是制作烧饼机的机器和零件,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出身农民,自学成才
今年68岁的赵铁安出生于孟津县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幼时跟随父亲做过木匠、铁匠、泥瓦匠等工作,由于家境贫寒,15岁才读完小学,对此赵铁安打趣地说自己,“读了4年本科,又读了2年研究生,之后便去‘修理地球’,做着各种能赚钱的门道。”而一次修理收音机的经历激发了他研究电子机械的兴趣,常常白天劳作完便自学安装收音机直至深夜三四点,乐此不疲。
怀着对电子机械的那份钟情,当时25岁的赵铁安在老家孟津开了一家电机无线电修理铺,从此迈向电子‘深渊’不回头。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1978年他便能为生产队自主生产半导体收音机,随后赵铁安在孟津老家开办了一家电机无线电培训班。赵铁安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修理铺为生产队创造了2万元的年收入,这成为他创业路上的经济基础和精神支柱。但对于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赵铁安来说,开办电机无线电培训班时知识的欠缺成为最大的障碍,他除了逼着自己苦学以外,还经常向当时孟津县会盟高中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为学生进行更加透彻的讲解。
培训班开办一年后,赵铁安便来到洛阳发展,于是在西关一干便是一辈子。前店后厂生产当时急缺的充电机、稳压器,到1994年,赵铁安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50万元,他说“这在当时可以买下一幢6层的楼房”。赵铁安拿着这笔钱,购置了现在400平方米的小三层厂房。之后赵铁安还生产了显像管电子枪换枪生产线、电瓶车电池生产线等一系列设备,但终因各种原因好景不长。赵铁安回忆,当时他的换枪彩管销量占到全国的80%,曾经准备了两间房子来囤货,洛阳市区六个铺位来销售;而电动车电池生产线也让他赚了50万。但这些钱最终成了过眼烟云,又从赵铁安手中溜走。
烧饼机器人成为人生最后愿望
在赵铁安破旧失修的厂房里,他递给记者一张20多年前印刷的宣传彩页,赵铁安的照片赫然印在上面,那时的他穿着西服、面色白净,一副意气风发的姿态,而彩页背面有一位正在销售产品的女士,烫着当时流行的波浪头,面容姣好。“80-90年代我生产充电机、稳压电源赚了有150万,当时能在市区买一幢6层楼呢!”那时的情形和当下的窘迫形成了巨大反差。
因为赵铁安常年一心铺在研发上,将家底基本耗尽,因此常常被妻子埋怨,“以后我再也不吃烧饼了,你快住手吧!”妻子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他做出了第一台全自动烧饼机器人样机,今年,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产品升级优化,增加到12个定型锅,一次可烧制12个烧饼,每个烧饼从制作到出锅只需18秒,一个小时可烧制200余个烧饼,真正实现全自动生产,使这台第八代全自动烧饼机可以进入商品化推广。现在赵铁安的全自动烧饼机获得了十项专利,其中六项是实用新型专利、三项是发明专利,而另外一个专利正在审批中。
“全自动烧饼机器人能够推向市场,是我人生最后的愿望了,我想把它改进好,能真正推向市场。”现在赵铁安凭着年轻时攒下的三间门面房,靠着租金维持着他们夫妻二人的养老,但钱却常常被他挪用到烧饼机器人的研发上。“我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