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英 北京报道
9月26日以来,“东北限电”等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事实上,距离东北千里之外的南方诸省,限电的影响早已显现。
“一些工业客户的生产和交付普遍受到影响,不同工厂每周的开停时间也不同。”近日,在广东省江门市拜访客户的广东晴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大亚湾项目总监梁毅峰深有感触,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有些企业正处于订单高峰期,像卫浴生产厂出口订单都排到了明年,受限电影响现在都不敢接单了。
江门市供电服务热线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江门地区正安排错峰用电,在保证生活用电等基础上,近期生产用电从9月22~28日限电时间为8~24点,不同电力用户开停时间也有所不同,不少用电大户被要求“开一停六”。
除江门外,目前广东佛山、中山等地工业企业也启动了错峰用电。此外,江浙部分企业则被限电停产。
“15日接到通知,16日就停产了,一点缓冲时间也没有。”王笠是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一家不锈钢材料制造商的负责人,9月22日,当他接到街道领导的口头告知时还一脸发懵,但又很无奈。“受‘能耗双控(即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影响,戴南地区工业电用户不少停产了”。
业内人士认为,这场“限电潮”背后,与局部电力紧缺、能耗双控、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及预期等因素息息相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记者,现在来看,有些地方片面放任传统的高耗能生产,能源双控与约谈压力下又通过限电“补作业”,在能耗双控问题上宏观调控能力不足,成效不佳,必须积极改进,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训。
国家发改委近日接受媒体采访称,将多渠道确保能源供应,优先保障民生用电。
能耗双控“压顶”
王笠的工厂所在地——江苏省戴南镇是中国不锈钢名镇,被誉为“钢城”。受能耗双控影响,王笠被告知从9月16日~10月8日期间停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进入休假模式,并且是中秋和国庆假期连休。
突如其来的能耗双控压力,让王笠有些措手不及。他说:“车间全停了,留了个别办公人员,还可以处理一些库存。按照公司的双控停产通知,仍支持库存发货,不过生产订单要被延误了。”
提到停产影响,王笠告诉记者,“放假20多天,企业负担却没减少,房租和工资发放问题仍要考虑,此外订单交付面临普遍违约问题。”实际上,停产在泰州市并非普遍现象,限电才是工业企业正在面临的共同问题。李雷是泰州市姜堰区一家光伏企业的一名员工,他告诉记者,目前工厂并没有停产,但是受工业园区通知要求,空调、净化器等耗电设备都关了。
记者通过泰州市政府热线了解到,由于能耗双控政策影响,整个泰州市都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很多地方需要采取限电措施,属于重点名单内的企业要在收到通知后,于9月16~30日停工停产半个月。泰州市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江苏省的要求,需要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用电控制,时间截至9月30日。
能耗双控并非一个新概念。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到“十二五”规划时又进一步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到“十三五”时期,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节能工作基础上,我国建立了能耗双控制度,在全国设定能耗强度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严格进行考核。
今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要求各地区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然而,今年以来,我国多地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并不乐观。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江苏、青海、宁夏、广东、云南等省份在能耗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均为一级预警,且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在今年上半年,江苏无锡、徐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泰州、宿迁的能耗强度不降反升。
在此背景下,江苏、云南、广东等能耗双控一级预警省份和浙江等能耗双控二级预警省份,纷纷响应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以云南为例,9月11日,云南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求加强钢铁行业、水泥行业、黄磷行业、绿色铝行业、工业硅行业和煤电行业的管控。其中,针对绿色铝行业,要持续做好生产管控,确保绿色铝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得高于8月份产量。
受此影响,云铝股份发布公告称,受能耗双控政策和限电影响,预计2021年全年电解铝产量降至236万吨左右。另外,天原集团发布公告称,受云南省能耗双控影响,公司在云南区域内的电石基地水富金明已阶段性停产,大关天达、天力煤化分别按一条生产线安排生产;如该政策持续执行,将导致公司电石产量减少约2.5万吨/月。
对于能耗双控下出现的限电限产问题,常纪文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一些国家生产仍是较大问题,但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及时,产业链相对完整,出口强劲,不少地方便开足马力生产,导致能耗双控目标任务指标超标。现在来看,有些地方片面放任传统的高耗能生产,能源双控与约谈压力下又通过限电“补作业”,在能耗双控问题上宏观调控能力不足,成效不佳,必须积极改进,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看待能耗双控问题过于简单化,也过于僵硬,缺乏全局视野和统筹协调的顶层设计,个别地区还出现了‘一刀切’行为。按照中央要求‘先立后破’,不能因此而影响了经济发展,是否要大面积限电限产要区别、灵活对待。”
局部电力供应“告急”
能耗双控导致一波“限电潮”汹涌而至,但事实上,全国范围内的限电并非均与能耗双控因素相关。
“除了考虑完成双控目标的因素影响,局部地区电力供应吃紧也是全国大范围出现限电的原因之一。”常纪文表示,现在火电机组不能100%满发,一方面受制于电耗指标压力,另一方面也“发不起”,发一度电赔一度,目前已经出现煤电和煤价倒挂。此外,在煤去产能背景下,煤供应偏紧,发电厂储煤量不足,部分库存已不足一周使用,电力供应紧张加剧。
从煤价数据来看,动力煤在9月上旬已冲破1000元/吨大关,并随后接连创新高。截至9月28日,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报1317.8元/吨,是半年前价格的近2倍。
煤价成本高企,致使部分电厂发电意愿不强,需求减弱。不久前,大唐国际、京能电力等11家燃煤发电企业联名给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去一封名为《关于重新签约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2021年10~12月年度长协合同的请示》的文件称,今年以来,随着全国燃煤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燃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煤炭库存普遍偏低,煤量煤质无法保障,发电能力受阻。
广东省便是电力供应吃紧典型地区之一。据《南方日报》报道,1~8月,广东全社会用电量5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比全国增速高3.5个百分点;目前正是“金九银十”订单高峰期,二产、三产用电需求持续旺盛,工业用电量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目前,广东省统调最高负荷需求为全国最高,达1.41亿千瓦,同比增长11%。叠加一次能源供应、燃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广东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导致了广东当前电力供应形势紧张。
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指出,本轮错峰用电并不是因为能耗双控工作。他归结电力供应不足的原因为:首先,广东省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快速态势带动电力电量均高速增长;其次,高温“加持”,电量负荷双增长;再者,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天然气、煤炭价格高涨,资源供应紧张,火电企业发电积极性不高,叠加机组长期顶峰发电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
除广东省外,东北地区电力供应也“告急”,并采取了拉闸限电措施。这一度让东北限电的消息刷屏。
近日,辽宁省工信厅在沈阳召开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指出,前8月,辽宁省全社会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由于发电能力大幅下降,辽宁省电力短缺。9月10日起,辽宁省外来净受入电力大幅下降,电力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已不能满足全部企业的用电需求。9月23~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该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
受此影响,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据悉,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用电影响范围扩大到居民和非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企业。
记者注意到,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且价格高企,导致煤电无法满足供应时,黑龙江和辽宁的新能源电力仍无法担当重任,发电不及预期。除了上述提及的辽宁风电骤减外,进入9月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电力需求屡创新高,加之供暖期前的设备检修、火电机组发电能力受限、新能源发电减少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的电力供应十分紧张。
“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受天气等原因导致出力不稳定,也进一步加剧了电网供电缺口。”常纪文向记者表示。
保供已箭在弦上
不管是电力供应紧张还是能耗双控,导致了限电问题凸显,当前解决问题已箭在弦上。
“目前一段时间内,保供应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确保电力供应,保证生产、供暖。”常纪文向记者表示,从长远来看,应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谨慎建设小型安全核反应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就如何保障今冬明春能源供应,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在六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多渠道增加能源保供资源。依法依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序增加煤炭进口,尽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中亚管道气进口稳定,压实责任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应发尽发。二是发挥好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直保全覆盖,全面签订年度和供暖季供气合同,及早锁定资源。三是进一步做好有序用能工作。指导地方科学合理制定有序用能方案,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做到用户知情、合同约定,确保方案可执行、可操作,科学实施。坚守民生用能保供底线,坚决避免压限居民用能的情况发生。四是发挥好能源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作用。督促电厂在供暖季前将存煤提高到安全水平之上,加快推进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储气设施注气进度,确保入冬前注满。五是合理疏导用能成本。在确保民生、农业、公益性领域用能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严格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能源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六是有效控制不合理能源需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不合理用能需求,推动主要耗煤行业节煤限煤。
目前,东北三省、广东等多地纷纷表态,将积极全力保供。刘文胜指出:“广东在前期已出台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气电迎峰度夏期间上网电价补贴方案等系列措施,目前正在抓紧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导煤电机组顶峰发电,近期加大力度督促主要发电集团将机组发电能力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并联合有关部门现场督查检查机组存煤、限高、临修原因,督促电厂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业内人士认为,在“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之下,企业和地方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才是解决限电问题的根本之道。
“既要完成减排降耗任务,又需要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发展,对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确实是一个考验。”刘强告诉记者,短期来看,企业全部实现绿电供应存在困难,但是可以提前做好经营规划,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促进降耗减排。同时,地方政府要扭转发展思路,调整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从而满足能耗强度目标要求。
目前,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已成为中央和地方环境资源工作重中之重。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强调,“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
常纪文表示,要对一些落后产能果断限制,优胜劣汰,并严惩发展不合规的“两高”经济行为,支持满足国计民生需求且有益于保证GDP增长的高质量企业。“有保有放,有保有压”,尽量保证居民用电,同时要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
(注:文中王笠、李雷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