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我在公司,请你过来吧!”9日上午,航电中和山东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航电中和”)执行董事李光廷接到一名风投人士的电话,于是请对方来他的办公室,谈谈融资事宜。
自入股这家央企混改公司后,李光廷就深知企业具备的独特优势,凭借良好的增长前景,他们频频接到风投抛来的橄榄枝。初始注册资本4000万元,此前,有风投机构给出2亿元的估值,增资投入了10%的股份,这是军工混改企业受到资本追捧的缩影。
“航电中和是央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首家混改公司。”航空工业集团高层对于旗下这家公司如是定位。
今年以来,央企混改落地持续提速,第三批试点央企名单批复临近。业内人士认为,央企混改未来将在数量、层级、深度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尤其是军工、民航、通信三大行业推进的力度和进度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参与央企混改,身披“航空工业”光环的航电中和,如何突围股权分配、股东权益保护、外部引资、业务链条?又是怎样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消费市场可观份额的呢?
股权结构以“真金白银”为杠杆
如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医疗器械、家庭保健设备等细分领域市场广阔。下辖百余家成员单位、27家上市公司的航空工业集团将“医疗设备研发生产”纳入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契机,1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外资医疗设备、软件类巨头公司工作,对于市场、销售、管理积淀了丰厚的经验;同时,高管队伍中还有大数据科技领域的‘大咖’。”9日上午,李光廷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家用医疗设备在我国刚刚起步,从保有量来看,美国家庭的医疗设备数量是我国的27倍、欧洲是我国的40倍;临床医疗设备技术大多被国外巨头垄断,“若能转化航空科技,自主研发先进的医学诊疗设备,就能打破这一‘受制于人’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航电中和被寄予厚望,央资股权占比55%,其余为李光廷、李洪亮等自然人“创业”参股。
混改之后,要实现央资与民资的保值增值,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前提。
李光廷坦承,成立之初,尤其是对自然人的技术和从业经验,折算为股权十分复杂,“从业积淀和技术都无法量化,没有标准可依。”怎么办?双方化复杂为简单——“自然人和央企均以投入的资金作为杠杆,有了实际缴纳的资金,在股权的制衡和分配上,就有了充分的说服力。”
瞄准创业板
业内人士认为,推动企业融资、产业升级是“民参军”的主要动因。李光廷坦言,“登陆资本市场,是我们所向往的,明年开始朝创业板发力。”规模扩围,突出主业,通过哪种方式融资,是航电中和要权衡的。
航电中和如何拓展产业链条?挖掘民用市场的消费需求,是着力点之一。
举例来说,净化器产品的全国销售数据是——2014年220万台、2015年360万台、2016年650万台,2017年有望过千万台。李光廷分析说,“海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净化器的出口量已达到450万台,该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正是我们快速转化航空技术的动因。”
风投这类外部资本的进入,也是李光廷及其团队所乐见的,因为摸索“军民融合”的道路上,同样要接受行业门槛、技术标准的考验。
成立之初,航电中和预计3年内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并每年按50%的速度递增,然而,如今每年研发的投入在4000万元至5000万元,受制于长达两年的医用临床设备注册期,产品转化周期被大大拉长,预计到今年底,难以兑现预期销售目标。
“如今我们有一块附加业务——外资品牌医疗设备中国区域内代理,比如飞利浦医疗全线产品系列、意大利百胜超声系列等,这块业务年创收8000万元至1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70%,还可以‘输血’主营业务。”李光廷如是表示。
合规 灵活性
参与央企混改曾让我们备受质疑,压力很大,如今看来,这是一次有价值的抉择。李光廷感叹说,“央企方不直接行政干预企业日常管理和经营,内部运转高效,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悉,在“直接授权”经营之下,航电中和的核心研发团队为航空工业集团核心科研人员,在医疗、家庭保健等领域把应用于航空的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速度远超同行。
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监护仪、尿液分析仪等产品已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试用两个月,各项指标不低于迈瑞、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一台临床监护仪的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60%。现在已设置了西安、深圳、北京等3个临床检测基地,后续会推出更多临床检测产品。”李光廷透露。
“合规 灵活性”,李光廷如是总结这次混改的“心得”。在他看来,对于民企,这是一次成长,“比如,标准流程严谨规范、战略思维先行等,都让运营在有序的框架下得到修正。”
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获悉,财务上,央资方出任财务总监,还另外聘请了第三方财务公司,目的只有一个——发挥不同所有制的优势,将民资的创新活力与央资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效率,也能为民营资本规范、有序进入国防等受限制行业提供稳妥的路径。
(编辑:曲波 陈德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