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到5月4日,陈式太极拳中级三期培训班结束了,陈沛林、陈沛菊老师的讲授讲从全国各地来学习间学员收获多多,这里选几个学员的感受。
上海闫盘峰:
作为陈氏太极拳中级三期的学员,我们的想法可以简单总结为“感恩”、“感悟”和“传承”三个词。
首先是感恩。
第一,我们要感恩老师。我们都很幸运,尽管多多少少在外面走过一些弯路,所幸我们最终进入陈鑫前辈的太极传承体系,遇到在座的各位老师。沛林老师、沛菊老师带领的教学团队,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他们在严谨的家学传承熏陶下,针对拳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精益求精,去伪存真,保证我们学到最纯粹的传统太极拳。教学路径方面,老师们以陈鑫前辈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入手,要求学员文武兼修,先明理,后学拳。教学要求方面,老师们严格要求,耐心辅导,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浮躁的,充满商业气息的时代,我们的老师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踏实教学,无私的传播传统太极拳文化和技艺,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新的体现,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
第二,我们感恩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理论的思维和武术、艺术、导引书、中医的完美结合。她是以中国传统的阴阳辩证理念作为核心思想,集防身技击、易学气功、中医康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学员,我们对太极拳最朴素的感知就是,太极拳充满了正能量。也正是太极拳,把我们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吸引到一起。每当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我们总是能够从太极拳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这次培训是我们中级班的第三期培训,我还记得去年疫情期间,老师们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组织的第二期培训,太极拳就像一屡灿烂的阳光,一扫疫情在我们心中的阴霾,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走出疫情带来的各种困境。
第三,我们要感谢华夏文明、河洛文化和中原大地。是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孕育、产生了太极拳。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看到河洛交汇的自然现象,依据河图、洛书,绘制八卦,而后周文王推演《易经》,产生太极文化。纵观中华历史,先秦诸子、两汉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近代思想家们的各类思想理论,或多或少都会从太极文化中受益。正是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太极文化和中华武术相结合产生了太极拳。“拳以载道”,正是具象化的太极拳,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她以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这些太极路上的追梦人,受益至今。
其次,我们想表达的是感悟。
在老师们的引领和教导之下,我们慢慢地在从拳法上思考太极拳的同时,也从哲学层面思考太极拳。沛菊老师早年间提出“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的理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感觉太极拳博大精深,她即包含“世界观”,也包含“方法论”。所谓世界观,太极拳教给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大道至简,太极拳把世界简单分为阴阳,用阴阳的两面性,互为其根,相互转化规律认识这个世界。所谓方法论,太极拳教会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外部世界相处。中国传统哲学如果要凝缩成一个字,那么就是“中”。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做人做事、成道成圣的最高准则。理解了中,我们才能够体悟太极,才能够读懂经典。在企业经营中,把握好中,才能够遵纪守法,恪守商业道德,秉承利他之心,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能够不断地守中用中,才能够日日自新,提升自我……所谓,大道至简,一个“中”字,就能包含汗牛充栋的典籍,以及千千万万对传统文化的衍生和解读。在方法论层面,太极哲学非常实用。拳法中,沛林老师提示我们一定要关注印在盘子上的总论“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在推手对抗中,我们通常犯的毛病,要么是“顶”,要么是“丢”。如果顶了,就会被人引进落空,变成“跟头棍”。如果丢了,就会被人一击必中。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有走极端的人,非左即右,没有中。这类人往往会以自我个性为标榜,不顾周边环境,不顾他人感受,往往四处碰壁。左的时候碰壁,马上180度转弯,变为右。右的时候碰壁,再180度转向左。落到最后,遍体鳞伤,自己没有觉知,不会在自身方式上找原因,反而指责社会缺乏包容。实际上就是个人在行事的方法上,没有把握好阴阳的哲理。人生必须从二元对立,转向用中平衡的第三种选择。
最后,我们想向老师承诺两个字----“传承”。
每次和沛林老师、沛菊老师接触,我们都能清晰地、强烈地感受到老师们对整理、挖掘传统太极文献、传承太极技艺的紧迫感、责任感。对于我们请教的任何问题,老师们从来没有藏着、掖着,都是倾囊相授。老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全心全意去教,还担心大家学不会、练不到”。所谓“言传身教”,各行各业都讲究“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徒弟。”我们学员们,作为太极拳的受益者,感受到太极拳给我们带来的健康体魄和积极心态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觉到肩上关于传承太极拳的责任。
在此,我们向老师们保证:
一是严于自律,学习提高。培训班上,我们要认知听讲,遵守培训班各项纪律要求。我们也要以老师们为榜样,自己先练好,练到,方能更精准的传承。绝不能半瓶子醋,用一知半解,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去误导他人。培训班后,认真复习,加强交流。回去之后,坚持训练。要将太极拳融入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悖于拳术的运动规律。比如太极拳要求松柔、人静,生活中自己就要设法避免的用力和不必要的紧张。尽可能将拳理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因时、因地制宜,随时随地练拳。气、神、意的练习对拳术、健康、保养都有良性影响,可随时随地进行。不能借口忙,说没一点时间练拳。排队、等车、看报、开会、聊天都是练拳的机会。如果常规训练一结束,就忘了自己是练拳之人,那他练拳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些。我们要善于见缝插针,平时也能做到"人在拳中",行、走、坐、卧不离拳,显然后者的拳术生命将会更长久、旺盛。就像之前老师们教我们的歌诀中所说的“年年不如月月练,日日不如时时功”。
二是在自己能力圈、影响圈范围内,传播太极文化、太极拳。传承和传播太极拳是一项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事业,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也深知,单凭借我们本期40多名学员肯定难当此重任,可是我们来自祖国各地,都教的有不少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也都有一定影响力,我们每个人就像一粒种子,我们一定能够在传承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都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是传说故事,但是我们眼前的这座大山就是太行山脉。距离我们培训地不远有个城市名叫济源,济源辖内有个乡,名叫王屋乡,王屋乡里有愚公村,便是神话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太行山和王屋山挡住了进出的路,为了造福后人,愚公带领全家要把家门口的移开。别人笑愚公自不量力,愚公却说,“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上天被愚公诚意打动,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其实,即使上天没有出手,按愚公执着的逻辑,挖开山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们也坚信,在太极拳的传承方面,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全力以赴,回馈师恩,一定能够造福社会。路虽远,行则将至!
长春刘红梅:
两天半的培训生活,来自两位可尊敬老师和可爱拳友们身上的感动与感染的心绪,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不只是与日俱增,更是无时无刻不在累计叠加!一方面化做了学习与练习的劲头,让半百有余的我,又回到了不知疲倦满心都是技术、理论、学习状态,同时用已生疏凌乱的舞步复习到了大学时的曾经;另一方面自发心愿,不辜负两位德高望重尊敬的老师的希望,也去力所能及做一棵小小的种子,在两位尊敬的老师发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动下,做个点点星火。
两天半中感受着,对我来说是德、艺仰望而敬佩的两位老师在言传身教,亲切、真诚的交流,学拳中大大的“敬”字在心头,牢固记下了“丢了再丢”的教诲,以平常心“复其本然”,在小架拳的大家庭之中,幸福地有了好老师,剩下我练、练、练中从后天的障碍心向先天的道心中努力再努力。
感恩遇见!感恩存在!
鹤壁张军培:
2014年的这个时候在郑州邙山风景区,学习了小架拳后,从半信半疑,经过7年的不断学习,到现在我是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在1994年买了本陈立清前辈的徒弟范春雷写的《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一直按照书上的练习,到后来的学习大架老架一路二路。
两位老师不仅文武双全,品德高尚,更是技术精湛!一个人自己练一段时间后必须得让老师给看看,捏捏架子,否则跑偏了也不知道。臆想、妄想、自我感觉很好,其实是偏了。这次培训的名字都改了,小架改成传统架了,我觉得不只是字面上改变,而是意义非凡,这才是传承。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对我在练拳技术理解上更清晰了,什么是多了,这个度以前不知道,前后左右,上下相随,怎样才是真的合住了,劲力是怎样的传递,回去下功夫练,一定的消化到自己身上。就像老师说的,我们太幸运了。我见过我们本地以前学拳,走的弯路太多,甚至是现在还没有摸到太极之门,所以我要珍惜这次学习,回去认真练,教好学生。
这次培训不仅学了技术、理论,更是学习了两位陈老师的为人处世,研究会不惜破费,让大家吃好玩好,找到了在一个大家庭里的温暖。陈氏三杰更是我追求真谛的领路人,太极拳大道的真正明师!感恩不尽!
上海范晨雨:
从接触陈式太极拳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这两年半以来,学习了四正太极拳、陈氏太极小架一路的拳架,粗浅的阅读了《陈氏太极拳图说》、《黄庭经》、《皇帝内经》、《易经》这四本著作。无论是拳架还是拳理,目前我都还是处在刚入门的阶段,理解的比较粗浅。
第一次参加培训是19年,那时候我刚学会四正太极拳。为了参加培训,在闫盘峰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月的时间紧急学了小架一路。当时来参加培训,更多的是好奇,见到了很多高阶段的内容。第一次培训的理论课还挺多的,但是听得云里雾里,只有一个框架在脑海里。
第二次参加培训是20年底,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举办的是线上培训。那次培训主要是理清楚了太极拳的渊源、拳理,学习了《黄庭经》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写结业作业的时候,我把课程要求的理论基本框架都整理清楚了,受益匪浅。
在这次培训班里,我又一次见到了全国各地的拳友们。与第一次看热闹不同,在这次交流、观察中,我感受到了自己在练习强度上的不足,技术上的差距。这次跟嫒琦一起过来,陈老师鼓励我们以后一起多练习。以后开始教别人的话,我更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教给别人核心的、正确的内容。我回去会在核心技术的指导下增加训练的强度,希望来年再次集训时,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五一期间,没有带回学习、工作的任务,专心练拳和休息。有一天和嫒琦交流时,我回忆起这些年的变化。我发现,最大的变化是,我懂得与自己交流了。没接触太极拳、中医之前,我就是在既定的轨道上努力,完全无法注意到自己身体、心灵的信息,只知道闷头往前走,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解决办法。学医十年,我以为自己学习了很多医学知识。但是接触太极之后,我发现我对自己、对生命的认识非常浅薄。现在,我在学习间歇,都是以打拳的形式放松。慢下来、平静下来之后,生活也幸福了很多。
感谢太极拳,感谢老师们,感谢各位拳友。我们来年还能再见!
长春苗志刚:
清风徐来,大地回春,万物复生机。4月30日早晨,我跟随老师和团队一起乘坐南下的高铁来到郑州。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河南,来到沁阳,心情是激动的,我终于可以在河南见到陈老师了,近距离的和陈老师学拳,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拳友,开开眼界。
课程的安排是科学严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什么是传承有序。了解了太极拳的层次: 招熟-懂劲-神明。见到了三个图:无极图、太极图、练功图,也学习了部分《陈鑫太极拳图说》精华内容,知道了《黄庭经》与陈式太极拳的渊源。老师提到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相通,我们多读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论指导实践,帮助我们更好的练拳与修行。太极,阴阳,五行皆为后天,我们练拳就是从后天返先天状态的一个修炼过程。
在练拳的技术教学实践方面,老师是非常用心的,事无巨细的!小架从第一式到第三个金刚捣锥,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拆分讲解和校正,一个要点接一个要点的强调,就是怕我们学不会。三天下来每一个动作要领老师都给我们亲身讲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把关。老师经常一教学就是连续几个小时,五十多岁还这么高强度的教学量,我们都很心疼陈老师!也深刻的感受到,两位陈老师想把陈式太极拳传承下去的强大信念和使命感!
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两位陈老师,薛战老师、陈万军老师、鲍静潜老师、金老师,小魏老师等等这些老师,都在忙前忙后的为全国各地的拳友服务,我们的学习能顺利的结束,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深表感谢!
这次的收获是巨大的,接受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回去后得慢慢的领会,消化吸收了。我接下来也要用心练拳了,立志通过十年的练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太极拳传人,以后也能为陈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一点微薄力量。
南京袁方:
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两年没见到陈老师了,看到老师身体状态比前几年好,非常的开心。
首先从技术来说,近两年我自己练习的时候对肩肘的松沉聚合理解出现了问题,过度的沉肩坠肘导致了拳架紧张不舒展、劲力拘束不顺遂的问题,沛菊老师专门指出了这一点,回去再练习的时候就知道了下一步的练习方向。
这次培训中老师们毫无保留的对大家传授了家传拳术,从手眼身步法到劲力的传递变化,从基本功到拳架到推手的紧密结合,从各个角度反复讲解。各家拳术保密的、绝不外传唯恐被人学会的技术要点老师恨不能让大家背下来,能碰到这样的老师真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幸运。
陈沛菊陈沛林两位老师对于拳术、文化、传承的真诚和纯粹深深的感染了我。老师们精神和技术的纯正以及对传承拳理拳法的迫切和热忱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并为之努力,希望大家能一起为了真正的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州云亮:
技术上,除了纠正了以前动作的不足之处外,本次中级三期最大的的收获是明确了在初级拳架的基础上再前进的方向。力的传递,关节的位置,身体的放松等,一旦落在实处,发现了很多很多问题。知道问题,后面的方向算是有了。
除了技术上的收获,陈沛林陈沛菊两位老师博大的情怀也令我深深感动。现在哪里还能找到这样不为名不为利只求传承的好老师呢?两位陈老师耗费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不辞劳苦,就是为了把真正的太极拳核心技术流传下来,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习练者,应该为此目标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积沙成塔。
内蒙张贵春:
带着期盼、求救、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神农山。感受到两位老师神农尝百草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家练习时感觉到很多不足之处,期盼有一次面对面的请教。解决了我的松腰、松垮的问题。体会到合劲的方法,沉肩坠肘在动作中前臂、手是松,用大臂运动的方法。总之收获满满无法用语言表达。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亲如一家的温情,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位老师对太极在生活中的影响印象深刻,使我对太极拳的理解又提高了一层。同时也感谢鲍老师和刘老师的耐心陪练,谢谢你们!期待再一次与大家见面!
江苏汤文:
我从江苏省海安市慕名来到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长征山庄,参加中级三期太极拳培训班,学习收获较大。学习过程中有三点感受:
一是传承推广太极拳公益性明显。这次培训班和社会上商业化的培训有着天壤之别。与其说是培训,倒不如说是一次集中研修活动,指导老师陈沛林和陈沛菊是陈家沟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他们兄妹认真履行传承人的责任,以宽广开放的胸怀,兼容并蓄的态度,接纳人们加入太极拳技艺、文化研习的队伍,没有玄虚,只有技理,没有江湖,只有诚意,努力将人们引入正道。
二是指导太极拳技艺的专业性极强。中级培训班定位于培育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人,成为一次对有志于传承太极文化学员技能的再提升。学员专心研习,老师根据学员们习练情况细致指点,尽心尽力,倾囊相授,真正是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推手实践,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陈氏太极拳家学底蕴。
三是太极拳文化研习的导向性突出。陈沛林老师专门进行太极拳文化渊源讲座,陈沛菊老师对陈鑫太极拳图说中无极、太极、缠丝精等部分进行讲解。两位老师专门展示了来氏太极图研究成果。学习之余,主办方还组织我们学员参观了神农山风景区,乘坐缆车,登紫金顶,踏走龙脊长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更多地认识了太极文化发源地周边的地理人文。
短暂的培训班已经结束,老师的技艺、学识和品德长期影响着我们,老师的指导是我研习的新起点。我一定要经常向老师请教,加强训练,争取更好的练习成效。
长春车刚:
短暂的太极培训已经结束,此时我已踏上了返程的列车。培训期间的点滴一直在脑海萦绕:在学习上,沛林、沛菊两位恩师对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上,薛战、鲍静潜、金春霞、位慧娣等几位老师又对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满满的感动,满载而归,兴奋激动之余还有些许的不舍,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以下简单谈谈我的学拳感受:
一、学习心得
1、了解太极文化。 沛林、沛菊两位恩师的理论课,加深了我对太极拳的了解。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前世今生。理解太极拳哲学拳的深刻内涵:太极拳是后天返先天的训练方法,是复其本然的大道;太极拳讲究阴阳平衡,讲究周身无处不合、动静之间无时不合;太极拳是智慧拳,产生矛盾不直接对抗,而是舍己从人、轻松化解,胜敌于无形。
2、感受太极魅力
此次培训,我有幸与陈沛菊老师直接推手试力。当我大力推老师时,瞬间就被老师轻松化解,由主动转为被动,真切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
3、学得武功秘籍
陈沛菊老师打破了“传拳不传步”的武林禁忌,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重下不重上、检验周身相合从下做起,步法、转关如何重心转换,把太极拳的核心技法无私的倾囊相授。
二、快乐之旅
学习之余,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神龙山之游,加深了我对中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每天晚会各位老师和拳友们的精湛拳艺赏心悦目,更让我从中受益,天天享受着太极盛宴;才艺表演、篝火晚会增加了拳友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友谊。
三、责任重大
此次培训,老师们都牺牲“五一”休息时间为我们授课、不习惯早起的陈沛菊老师更是每天六点准时为我们讲拳捏架,传承太极拳之心之诚、之切溢于言表;此次培训,我们的培训费用全部用于我们的食宿游玩,教学授课分文不取,沛林、沛菊两位恩师对胸怀和格局,让我们崇敬之至,真可谓侠之大者!!!为不辜负老师茵茵传拳之心,我一定好好练拳。自知才智愚钝,无法承担传承之重任,但我愿为发扬光大陈氏小架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