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皮机上热气氤氲,浓郁的豆香气四散空中。
不多时,豆浆的表面就结了一层薄薄的油膜,此时,拿一根极细的钎子,从豆皮机的一侧探入豆浆下,沿着豆皮机壁游走。
一圈下来,豆皮就与豆皮机剥离了。
钎子整根探入豆浆下,轻轻一挑,一张薄如蝉翼的豆皮就挂在了钎子上。
1
在苏州老阿爸江浙土菜馆,王阿姨每天都这么做豆皮。
这般做出来的豆皮,无须再加工,配上餐厅秘制的豆皮汁就能上桌,而且深得顾客喜爱。
王阿姨说:“别小看这张薄薄的豆皮,可费工夫啦!从选豆,到磨豆浆,再到挑出豆皮,每个环节都得特别谨慎。”
要做好豆皮,必须要选好大豆。
老阿爸江浙土菜馆用的大豆是来自浙江衢州山区的大豆,这种大豆个头小、紧实,蛋白质高,豆香味儿足,磨出的豆浆也十分细滑。
每天晚上,王阿姨就会把大豆仔仔细细地用水冲洗,双手反复在豆中划,以确保每一颗豆子都洗得干净,而后,用清水浸泡。
次日,大豆被泡软,就能磨豆浆了。
磨豆浆用的是豆浆机。
王阿姨说:“豆浆机快,能跟得上厨房用量,而且豆渣也过滤得干净。”
豆浆磨出后,须用蒸汽锅烧开,撇去表面的浮沫。
王阿姨解释,如果不撇去浮沫,豆皮就很难形成,因为稍微一加热,豆浆表面就会起泡。
2
撇去浮沫的豆浆,被盛放在豆皮机里,下有蒸汽加热。
王阿姨说:“豆浆加热才会形成豆皮,如果冷了,揭下一层,下一层就形不成了,但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太热的话,形成的豆皮容易破,温度不够则出不来豆皮。”
当豆皮结成后,真正考较功夫的时候才算来临。
刚开始时,王阿姨没经验,看别人做了一遍,她依样画葫芦,但一挑,豆皮却瞬间在钎子上破裂、滑落,如同遇上了利刃,王阿姨赶忙去抄落入豆浆中的豆皮,但依然如此。
旁边指导的阿姨也不生气,一直很耐心地为她解释,原来,一方面是王阿姨用力不均,一方面则是钎子的角度不对,没有放平。
破裂的豆皮自然不能拿给顾客,因为卖相实在太差,王阿姨虽说是第一次做,允许犯错,但看着不能卖的豆皮,王阿姨还是心疼半天,不舍得扔。
第二次,王阿姨重整旗鼓,小心翼翼地再挑,这次虽然没破裂滑落,但边缘却被划破了,王阿姨皱起眉头,旁边的阿姨则赶忙安慰:“厨房可以把破损的边缘用刀切掉,不影响上桌。”
王阿姨这才放下心来。
这样反复练了几次,王阿姨再也未曾失过手。
3
由于是明档,所以王阿姨做豆皮时,顾客都瞧得见,见其干净卫生,又是手工制作、无添加,很多顾客都会点这道手工豆皮。
大豆遇热就会在表面形成油膜,但油出尽之后,豆皮也就挑不出来了。
“6斤豆浆,才出不1斤豆皮。”王阿姨说,“出尽了豆皮的豆浆就不能用了,得扔掉。”
在王阿姨看来,手工豆皮这道菜弥足珍贵。
王阿姨不是本地人,据她说,每个老阿爸江浙土菜馆都有一个做手工豆皮的阿姨,哪里人都有,别的什么都不做,专门负责这一道菜。
王阿姨说:“原先在老家,我见过人家做豆皮。他们一般都是做好之后,晾干,用细绳系紧,然后挂到通风处,想吃的时候就拿下来一片,温水泡开,或凉拌,或炒,或配菜,都很好吃。不过,我还是觉得现做的手工豆皮好吃,尤其是蘸了我们的秘制豆皮汁,更好吃。”
王阿姨介绍说,豆皮汁是老阿爸江浙土菜的独家秘方,在别处根本吃不到,这个豆皮汁,就是为手工豆皮这道菜制作的。
细滑的豆皮,蘸些咸香的豆皮汁,吃进嘴里,咸香入口,而且口感柔筋,豆香味儿很纯正,另外,菜品呈现也不复杂——豆皮切好,摆上盛着豆皮汁的小碗即可。
整道菜品看过去干净清爽,简单明了。
虽是每日做豆皮,王阿姨却也不厌烦,看到顾客喜欢,点得多、吃得香,王阿姨常会觉得,昨夜的大豆又泡得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