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地暖>

地暖为什么嗡嗡响

地暖为什么嗡嗡响

更新时间:2022-01-21 20:12:09

hello大家好,这里是xinjuan。

今年是xinjuan搬新家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在自己家体验地暖的快乐。正巧,今年又遇上了几次“百年难遇”的大寒潮,更加深刻地领教了地暖的能力。今年按照目前的形势看,大概率还是会在家里度过整个春节,正好趁机长久地享受一下烧天然气的快乐。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在充满魔法攻击的江南,度过整个冬天。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只是在没有集中供暖但是冬天依旧寒冷的地区如何过冬的问题,所以文章里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只对特定的人才有意义。这就像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买羽绒服一样,毕竟一月的广州都还可以穿着单衣闲逛,一月的大连即使开着窗室温依旧可以达到近30度。对于这些地区我只能报以深深的嫉妒,谁让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呢?

对抗寒冷的方法一般来说无非两种——升温和保温。

升温——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得环境温度升高。这个指的环境可大可小,可以指一间卧室也可以指一栋大楼,都适用。通过升温的方式改变环境温度过低的事实,从而提升体感体验,使得我们不再觉得寒冷。这就如同海南的冬天,难道你好意思说彻骨寒风么?

另一个方法就是保温。保温,顾名思义就是减少热量的散失。日常我们穿羽绒服、军大衣,将植被移入透明的大棚等等,都是这个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日常的生活中,升温和保温往往都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互相协作的。

一般而言,在江南过冬有三种方式——空调、地暖或者两股战战。

空调,作为一个普及率极高的电器,目前依旧是江南地区过冬的主力。在每年最冷的那么几天,大家都会选择开空调。因为相比于冻感冒了去医院,交点电费绝对是更经济更健康的选择。

地暖,实话实说目前的普及率依旧不太高。可能越是大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地暖的普及率会高一些。比如我有时候关注房产的信息,一些大城市的高档小区,在精装的时候就配套地暖。但是在一些四五线的小城镇、乡村普及率就低得多的多了。就像三十年前的电视机一样,可是个新鲜玩意。地暖普及率低的原因,主要还是成本过高。不管是安装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相比空调这类传统电器,一个冬天的费用会高出一大截。

两股战战就不说了,纯人工过冬的方式,能不能顺利过冬就看自己的体质以及运气了。每次说起这个,脑子里总浮现出寒号鸟的故事。

皮了那么久,还是言归正传讲正题,聊聊地暖的一些事。

首先我为什么会选择地暖而不是更经济更成熟的空调呢?这就涉及到一个空调制热绕不过去的不足——室温不均。当然,更简单的说就是——开空调的舒适度不如地暖来的那么舒服。

由于空调出风口一般在顶部,而热空气是上升的,虽然我们可以微调出风口的角度使得大量热空气直接吹向地面,但是依旧无法保证室内热空气的相对流动,这就带来了室温不均匀的问题。我想很多朋友都有这种体验,明明空调温度已经开得很高了,在空调直吹的位置都热得冒汗了,但是一些别的位置,你还是觉得好冷好冷。

而地暖则不同,它可以完美地解决室温不均的问题,因为地暖是直接铺设在楼板上的,覆盖面积大,密度也大,除了一些特殊位置,基本是全屋覆盖的。地暖使用时,直接加热室内地面的温度,利用热空气自然上升的规律,使得整个室内空间的温度都趋于一致,基本解决了室内温度不均的问题。使得我们在室内活动时,走到哪体感都是相近的。

今年到现在,我大概开了一个多月地暖,预计到冬天过去可能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差不多就是总共开两个月的样子。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我个人认为有三点——温度的保持、湿度的交换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治理。我们一点点来聊。

首先是温度的保持,通过锅炉烧水加热地面,我们使得室内的温度远高于室外。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的散失就不可避免。如何保证室内温度不快速下降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说就是增加房屋的气密性以及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另外,由于需要做气体交换(必要性我会在空气质量的小节里讲到),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个热量的散失,如何减少这部分的热量散失同时不影响新鲜空气的流入,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着是湿度的交换,这也是我这一个月来感受最深的事情。之前买地暖的时候,不管是销售还是安装师傅都没有和我强调湿度的问题,而且给了我一个完全错误的假想。买地暖的时候,销售一直强调电地暖是非常干燥的,而水地暖不是。实际使用下来,水地暖如果不人为干涉的话,也会十分的干燥。最夸张的时候,室内的湿度计显示湿度下降到接近15%的样子,着实吓了我一跳。所以,在使用地暖不到一周之后,我就开始着手研究室内湿度保持的问题。

最后是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足够健康。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人在一个高度密封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其中的空气必然会越来越浑浊,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占比越来越高,最终影响人体的健康。我们开地暖的初衷是为了更舒适的生活,而不是让自己被PM2.5淹没,所以,空气质量也很重要。

温度保持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自己家这套水地暖的组成——锅炉 分水器 地面盘管。

一般来说,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锅炉有两个品牌:博世和菲斯曼,两家的产品都不错,安全性和性能都没什么问题,而且较高的保有量也足以看出产品本身还是比较不错的。壁挂炉(锅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加热,也就是我最开始说的升温。

我家使用的是菲斯曼A1JD这个壁挂炉,地暖和日常热水两用,分夏季模式和冬季模式。春夏秋三季日常用水、淋浴就开夏季模式,冬天需要开启地暖了就开冬季模式。所以,安装了水地暖的朋友就不需要安装燃气热水器了,这边可以注意一下。

分水器的作用就没那么容易讲清楚了,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把总管里的热水,分到各个子管道中。因为每一条管道独立管理一个或者多个房间(按照户型的不同会设计不同的方案),通过分水器搭配温度传感器就能实现单管道的调温作用,也可以实现地暖部分开启的功能。说白了,分水器有点像中央空调中的分歧箱或者分歧管。

地面盘管就不展开了,大家都能理解,就是把热水均匀的分布在室内。

升温的问题聊完了,接下来我们聊保温。一般来说,南边的锅炉地暖比北边的集中供暖热量损耗大的多得多。虽然北方气温低,但是由于集中供暖之后,家家户户都有暖气,互相之间的温差反而没那么大,热量散失得比较慢。

而在南方,装地暖的人本来就少,很多朋友都是开空调过冬的,甚至不到零下是不开空调的。而空调也就回家了那么一段时间开,大部分也只是固定的房间开。所以,楼上楼下以及室外都与家里有明显的温差,保温的压力很大。

我这边保温的办法一共就是两条。

一是增加屋子的气密性,最主要的就是选择好一点的铝合金门窗以及密封胶条。一般来说,高层基本都是安装断桥铝的,这个东西的导热性能比较差,气密性也比较好,说白了就是冬天室内热量不容易散出去,夏天室内冷气也不容易散出去,效果还是不错的。

然后玻璃的话选择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隔音好,强度大,保温性也好。

二是在地暖排管的时候铺设热反射薄膜,这个能有效的阻止热量直接穿过水泥楼板散失,对于保持室内温度也有一定的效果。

保温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地暖的使用成本。目前锅炉已经做得比较智能了,大部分时间里它会自动调整功率维持一个室内温度,只有当室内温度快速下降时,才会加大功率烧水。所以,保温做得越好,使用成本就越低。

湿度交换

湿度交换,其实就是保持室内相对舒适的湿度环境,一般就是50%-60%的样子。由于开启地暖之后,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室内大部分的区域湿度都是比较低的,呆久了会明显感到干燥,皮肤变糙,人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一般来说,加湿的主要工具就是加湿器。我目前使用的是LIFAair的加湿器,是之前众测体验得来的,非常实用的产品,具体的可以看我之前的评测报告。这边主要提一下热风加湿的功能,平常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它的好处,但是在冬季地暖的环境下,热风加湿使得补充进来的水分也比较温暖湿润,且温度与室温相差不大,不会因为加湿而额外增加地暖的负担。

说完了加湿器,我们还要说说除湿机,可能有朋友会问,加湿器和除湿机怎么可能一起使用呢?你这绝对是瞎说。

其实不是的,这个是由于地暖特殊的使用需求造成的。一般来说,为了达到相对来说更高的性价比(所以所谓性价比只是暖地自己和自己比,其实就是优化设计方案,因为和空调相比地暖的售价和使用成本肯定会高得多),部分房间是不铺设地暖的,这些房间一般是厨房、浴室、阳台。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房间利用率低,冬季不会长时间呆在这些房间里。二是这些房间一般都在户型的边缘位置,直接与室外接触。如果铺设管道的话,管道距离很长,加热很慢,热量散失快,效果不好但是费用很高。所以,如果用户没有特殊需求,一般都是不铺设的。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房间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度较大。浴室肯定是最大的,要洗澡嘛。阳台负责晾晒和清洗衣物,也不会很干燥。厨房要洗瓜果蔬菜,也比较潮湿。而且这些位置没有地暖,所以冬季温度低,蒸发缓慢。大部分装修还是用的瓷砖,如果不加以控制,分分钟就是墙壁滴水的状态,过于潮湿的环境,会给人明显的不适感。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除湿机了,我目前在用的是伊岛的一款除湿机,也是年底左右入手的,一个月使用下来还是挺给力的。我主要就是两个需求,很简单。其一就是洗完了澡给浴室除湿,另一个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没有太阳的时候,放在阳台上一直开着,加快衣物干燥的速度。

这款伊岛除湿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了进口转轮除湿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使用了沸石这种材料。沸石是一种天然矿石(当然目前也有人造沸石),同时也是分子筛的一种。利用沸石除湿最大的好处有三:

1、解决低温环境下从除湿效率低的问题。2、解决压缩机除湿噪音大的问题。3、减轻除湿机的整机重量。

所以这款伊岛除湿机ZL10除湿机虽然体积小巧、重量轻,手提搬运方便,但是素质一点不差,除湿效率很高,运行也特别安静,实际体验下来确实非常不错。

同时可一机多用,无需固定安装,不仅我自己家里用,前阵子一直下雨的时候我还拿去我爸爸妈妈家里用,产品利用率很高,除湿的速度也很快。菜单设计也简单,功能标识很明确,即使是老年人也能快速独立使用,没什么学习成本。

良好的空气质量。

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治理我采用的是这套方法——新风 空净。这套体系从入住开始就在使用了,后来又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进行了简单的升级。开启地暖之后这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自然通风基本没有了之后,室内的气体交换就基本靠新风 空净了。

新风和空净,两者各有侧重。新风是一个全屋系统,主要的侧重点也在于整屋的一个空气流动,通过室内外空气的交换,直接带来经过过滤的室外新鲜空气,同时排出室内浑浊的空气。这有点像直接给鱼缸里的鱼换水。

空净呢,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善局部的空气质量,影响范围相对较小,设计理念也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室内空气内循环的过程,通过空气的再净化,把PM2.5、TVOC等各类有害气体去除掉。维持一个健康的室内环境。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我们淘米洗菜,把不需要的、不好的东西都过滤掉,然后再拿来利用。

目前我的新风系统采用的是管道新风 正压新风组合的一个解决方案,刚刚讲到的简单升级其实就是增加了正压新风系统。之所以会选择升级新风方案,主要的原因还是之前安装的管道新风系统不给力,效果不佳。主要有两个方面

1、前期设计有重大失误,安装的250风量的新风机器风量过小,不能有效的使得室内空气自然流动,整体的换气通风效果比较一般。

2、管道新风噪音较大,管子里24小时都有嗡嗡嗡的风声,体验比较差,有时候会使人烦躁,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同时,这个新风机的滤网模块容量真的很小,标称说可以使用半年左右,实际下来可能不足三个月,而且耗材很贵,换一次就是400,明显性价比不行。

考虑之后我增加了一套正压新风系统,之前也写过简单的评测,就是airproce的新风机。正压新风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安装比较简单,对于安装条件要求不高,实际使用中效果不赖。

正压新风系统的原理有些类似于我们给气球打气,通过新风机不断地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入室内,由于室内不可能做到完全密封,所以就能把原本室内浑浊的空气通过缝隙排出室外。

由于我家里本来管道新风的部分就有回风口,所以很多室内的浑浊空气直接通过回风口就能排出室外了,效率还不错。两个产品体验下来,还是有不错的互补性的,虽然风量肯定有损失,但是250 360风量的两台机器,即使算上损耗,目前也能保证我室内空气的正常交换了。

空净方面我用的是352的空净,型号是比较常见的X50C,我看站内介绍的也已经很多了,我就不再详细赘述了,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价格便宜,用料扎实,耗材量大价低,使用成本不高。做工过得去,使用中噪音较小,对日常生活基本无影响。个人觉得在入门产品这个阵营里,352 X50C这款产品还是很具竞争力的。

使用成本汇报

聊了那么久,我突然想起自己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汇报一下我一个多月使用下来的一个费用。

地暖这边,差不多有三种情况,分别是40元 /天、20元左右/天和5元左右/天,分别对应是寒冷情况(室外温度在5℃以下的日子)、较为温暖(室外温度5℃-18℃),以及很暖和(18℃以上)。这个温度分区我个人感觉和我自己的设置有关,因为我家里地暖的设定温度在18-20℃之间,其中卧室会低一些,客厅会高一些。

综上所述,目前使用下来燃气费用大概在800-1000之间,比我预估得稍少一些,还是可以接受的。(之前和朋友聊起,大概集中供暖的情况下一个月也要交费500元左右,可能每个地区有一定差异,但是就500元对比来看,我觉得至少今年这一个月这个费用我觉得还行)

另外加湿器、除湿机、新风机、空净这一系列设备的电费由于不太好统计以及我的懒,就不统计了。

好了,谢谢听我的叨叨,我们下回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