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地暖>

地暖开端和末端哪个大

地暖开端和末端哪个大

更新时间:2022-01-21 10:40:44

10月1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2021)”在城市绿心活力汇开幕。城市副中心绿色发

展论坛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作为城市副中心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品牌活动,本届论坛与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一起被列入北京市委常委会2021年度工作要点,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届论坛由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通州区委区政府主办,北投集团、北京建院承办,并得到北京银行和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市区企业代表,中央和市属媒体,市级部门、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雄安新区、廊坊市及廊坊北三县相关领导,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副中心重点建设单位和街道乡镇基层代表,市区青联委员、基层团委书记、责任双师(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首都高校青年师生等共1500余人次参加本次论坛。

“双碳”是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

为全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城市副中心“双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结合“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处于建设高峰期的阶段性特征,本届论坛把绿色减碳放在突出位置,以“聚焦‘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为主题,设立了“绿色发展形势与宏观政策”、“绿色能源应用与产业化”、“绿色建造实践与创新”三大内容板块。从2019年的“生态优先、多元共治、建设美丽副中心”到2020年的“绿色发展、产城共融,建设魅力副中心”,再到今年的“聚焦‘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始终从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和城市副中心工作全局需要及最紧迫任务出发,精准科学设置论坛主题,聚焦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务实创新、落地见效。

在前两次论坛的基础上,本次论坛的专家阵容进一步增强,受邀参加论坛的8位院士和20多位专家,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圆桌会等形式,开展14场主旨演讲和2场专题交流,详细介绍绿色能源、绿色建造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路径问题,为副中心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以《“双碳”目标下新时代城市建设与立体城市》开场,分析了新时代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并从生态碳汇、人工碳汇、建筑交通能源的绿色转型、城市防灾减灾、宜居美丽城市建设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以《以城市为主体的“双碳”战略》为题,阐述了实施以城市为主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四点理由,分享了对碳汇的认识,并指出了城市交通、建筑、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碳中和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以《实现双碳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为题,分享了对“双碳目标”的十点认识,并阐明了开展能源电力和交通行业减排、建设改造节能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碳汇技术、出台碳减排政策工具等实现双碳目标的九个抓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伟以《建设高效率的碳体系,支撑城市绿色发展》为题,梳理了全球碳经济和中国碳经济的基本事实,分析了我国碳经济面临的约束和挑战,指出了城市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和要坚持的原则,并探讨了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零碳能源的路径》为题,指出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的示范城市,应按照零碳能源系统的目标建设,并详细说明了零碳能源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典型案例,给出了城市副中心建设零碳能源系统的时间表和实施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以《碳中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为题,剖析了中国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指出碳中和目标与空气质量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并梳理了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等未来碳减排的5条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以《探索智慧新基建,携手共推城市副中心碳中和》为题,分享了基于城市大数据库(CBDB)13861个城市的碳中和智能诊断实践和人类数字城市图谱(CiMA)技术标准1.0的五大要素,指出碳中和发展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以科技动力策源,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智能碳中和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汤广福以《数字化助推城市能源低碳转型》为题,分析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战略,分享了城市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和低碳城市能源系统典型案例,并从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城市能源互联网、城市多能供需互动、城市能源数字化、城市能源网络安全和城市碳交易六个方面探讨了城市能源系统的数字赋能。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境内外专业机构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讲授绿色发展在能源、建造、金融领域的具体案例。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利,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等3位专家,分别以《激发绿色电力活力:贡献全球供应链转型》《发挥平台企业作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建筑-建筑设计实践中的绿色科技协同与集成》为题,作了案例成果分享。零碳工场(英)总裁Bill Dunster,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分享了《零碳社区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十三五”时期副中心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绿色发展是副中心最鲜明的发展基调。“十三五”时期,副中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成为副中心上下的广泛共识。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赵磊同志,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

城市建设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副中心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快速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形成了较完备的空间规划体系,一批重大功能节点取得阶段性进展,11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公园建成开园,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等区域标志性工程项目加快实施。绿色建筑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开工装配式住宅220余万平方米,竣工装配式住宅38万平方米,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即将投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系统保障”原则,推进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应用。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优化。紧紧围绕主导功能强化、重点区域开发和人民生活需要,按照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运行保障体系补短板、扩能力、提水平,年均投资规模近千亿元,城市承载力明显增强。七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正式运营,广渠路东延、壁富路等一批交通干道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区内道路,城区路网密度提升至3.92公里/平方公里;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淘汰柴油公交车751辆,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提高到71%,区域出租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南水北调通州水厂投入使用,城市供水安全系数提升至1.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率先基本实现“无煤化”目标,清洁优质能源使用比例基本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持把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优美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着力绘就水绿交融的生态文明新画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大气、水污染治理,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末降低60%。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累计实施绿化建设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较“十二五”末提高6.06个百分点,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2%,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在今年5月成功举办的首届城市副中心全程马拉松赛事中,“最美赛道”受到广泛赞誉。

产业发展呈现低碳化趋势。紧抓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机遇,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疏解和承接双向发力,累计拆除违法建设销账量和腾退土地量均排名全市第一。聚焦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主导功能,三峡集团二三级企业、北投集团、首旅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落地,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环球主题公园一期9月正式开门迎客。在全市率先提出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定位,绿色金融生态圈加速构建,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中美绿色基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获批设立,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0家,较“十二五”末增加626家,产业发展向绿色、创新、高端加快转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37%和28%。

区域协同发展态势更加紧密。按照“分级运作、务实高效”原则,与廊坊北三县建立了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重大任务加快实施。城市副中心及北三县东部路网规划基本稳定,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平谷线通州段、三河段实现进场施工,地铁6号线、7号线东延、燕潮大桥以及京秦高速(北京段)、密涿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至大兴)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已实现通车,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签订接线协议,区域联通道路体系更加完善。连续三年举办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意向投资额约800亿元。深入实施北运河、潮白河等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工程,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实现全线通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快绿色发展,副中心有新举措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同志在主旨讲话中指出,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十四五”实际,城市副中心将优先抓住绿色能源和绿色建造两大重点,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市场力量,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在绿色能源方面,将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整合现有常规电、气、热(冷)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规模化推进地热利用,大幅提升绿电应用比重。

在绿色建筑方面,将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交付等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扩大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有序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碳中和示范项目、示范社区。

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大力鼓励绿色科技创新,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碳中和关键技术、“互联网 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与试点应用,建设一批示范性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和重大项目,为绿色发展不断增添强劲动力。

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将注重积极引导市场力量,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服务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社会参与方面,将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加强绿色文明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持续办好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在副中心形成更加浓厚的绿色风尚。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赵磊同志在主旨报告中,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明确提出了“树立城市建设绿色新标杆”“打造现代化城市运行新样板”“建设清新美丽城市新生态”“打造低碳能源发展新示范”“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构筑绿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的六新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工作措施考虑。

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开展绿色建造行动,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交付等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力争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2030年起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设,同时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既有建筑和农村住宅绿色化改造。建设高效绿色轨道交通,在M101线等线路建设过程中研究推广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智能调度等节能新技术,提升轨道交通牵引能效。完善生态友好的道路交通,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连续舒适慢行大网络,着力优化公交线网,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动西集、于家务、漷县和永乐店4个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保护村庄特色风貌。

打造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加速布局绿色智慧城市新基建,深入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推进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提升MaaS一体化交通服务,推动机动车辆电动化,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实施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项目,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绿色供热系统,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中深层井下换热、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打造固废资源化循环体系,建设有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树立绿色低碳良好生活风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大力培育厚植绿色文化。

建设清新美丽的城市生态。着力加强城市生态摸底与保护管理,推进生态资源专项普查和登记确权,加快实现生态资源数字化动态跟踪与管理。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加快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完成北运河、潮白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深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紧密结合老城双修、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等工程,开展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家园改造。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空间,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零碳公园”。全方位改善空气质量,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更大力度推进水体环境净化,构建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力推进北运河(重要时段重点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V类标准。

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快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现有资源潜力,规模化推进地热及余热利用。完善外调绿电使用政策,理顺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输配、消纳和核算机制,积极拓展绿色电力应用。

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加快推动中关村通州园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台马科技板块、西集网安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现状产业转绿降碳。依托运河商务区,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推动设立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阵地和示范样本。

推动与廊坊北三县绿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尽快实现通车运行,重点推进厂通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共建生态绿洲,让两地人民共享优美生态环境。落实产业功能定位,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延伸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共享新模式。

论坛亮点频出,独具特色

办会场地独特。本次论坛首次选择在城市绿心活力汇举办,体现了论坛主题与论坛地点的高度契合和相得益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城市副中心最具生命力的地标,将打造城市副中心首个近零碳排放组团。而由原东亚铝业厂改造而来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综合体——活力汇,是“绿心”4处工业老厂区中第一个完成转型升级的投用项目,该综合体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提供篮球、网球、羽毛球室内场地,并配有体育主题酒店和餐饮中心,已成为城市副中心新的活力地标。

展览富有特色。本届论坛现场同步举办了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展、绿心主题展、绿色科技主题展。其中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展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基调”“城乡建设的绿色化提升”“城市生命线的绿色化改造”“生态环境的绿色化拓展”“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区域发展的绿色化协同”“人民共享的绿色家园”七个篇章,聚焦城乡建设、城市运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经济结构和区域协同发展等五个板块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详实的数据说明,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集中展示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绿心主题展从绿色建筑、绿色生活、资源再利用、绿色能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绿心打造近零碳排放城市组团的举措和理念。绿色科技主题展通过低碳城市、低碳街区、近零能耗、绿色节能、低碳建造、探索实验6根展柱,系统梳理了建筑领域在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路径与工程案例,并在展区中央放置了一棵专门为本次展览设计制作的光伏树(Solar Tree),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了解绿色建筑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论坛闭幕后,相关内容将继续在城市绿心公开展览,为社会各界全面立体了解城市副中心建设成果提供窗口,进一步彰显城市副中心良好形象和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鲜明态度。

创立新型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下,北投集团作为副中心的平台企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银行、北京建院等9家单位,发起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在19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隋振江同志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单位北投集团董事长李长利同志共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其他8家发起单位负责人共同上台见证了这一时刻。据了解,研究院作为民办非企业机构,将借助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资源,同时有针对性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加入,在推动绿色低碳行业技术进步及成果落地、为城市副中心实现“双碳”目标探索发展路径和经验、打造国内领先的“副中心绿色发展模式与标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本次论坛还邀请一批专家学者成为新一批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钱七虎、仇保兴、杜祥琬、魏复盛、江亿、汤广福等6名院士在内,以及刘伟、李俊峰、秦海岩、吴金梅、叶依谦、马骏、李婷等共13名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扩大了咨询委员会的规模、丰富了咨询委员会的学术结构。

促进协同发展。本届论坛召开了绿色协同发展圆桌会,邀请市京津冀协同办、河北雄安新区、廊坊市及北三县相关领导到场,共同听取专家学者关于绿色协同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共享新模式。会上,市京津冀协同办、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雄安新区、廊坊市及北三县领导围绕绿色协同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做了交流发言,并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互动,进一步凝聚了强化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共享、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共识。

精心组织传播。为了更充分发挥传播效力,论坛按照三大内容板块分别策划来宾邀请。一方面,让关心城市副中心的人了解副中心,重点邀请对城市副中心有研究兴趣的专家、在城市副中心落户的企业和有意向在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机构单位参会。另一方面,让善于传播的人推介副中心,邀请近30家媒体、多家专业机构人士、高校青年师生到场,让这个极具活力的群体来帮助城市副中心提升在重点领域、特定领域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在论坛闭幕致辞时表示,本次论坛选题科学精准、智力成果突出、注重受众选择与传播、谋划协同发展和长期发展,适应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引,有力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副中心关注度,也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他强调,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是学术碰撞的舞台,是交流合作的平台,是学习进步的课堂,本届论坛的闭幕将是新一届论坛筹办的开端。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将持续完善论坛机制、提高论坛质量,努力把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打造成为国际国内绿色发展领域极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的品牌活动,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提供持续支持,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贡献更大的担当与力量。(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