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老电视演变(电视的演变过程名称和图片)

老电视演变(电视的演变过程名称和图片)

更新时间:2022-01-11 02:39:47

电视机是现在家庭的一个必备的家电,而且现在的电视可以观看多达数百个频道的节目,色彩艳丽,图像逼真,巨幅的画面配上震撼的音响,堪称家庭影院,信号的传播模式也从模拟信号变成了数字信号,很多电视都具备网络功能,电视云的运用,更让电视具备了电脑的功能。

记得,我第一次看电视,那是在厂里的子校看的。当时在学校的院子里,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电视画面,电视机被放在了两层桌子架起来的一个高台上,那是一个黑白电视,大概有20多英寸的大小,这么个小电视,在当时可以算上巨无霸了。每次观看前都要在学校屋顶架设天线,并且需要一个人不断地调整它天线,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这样,图像依然雪花纷飞,杂音不断,但不影响我们的收看热情,为了看这个电视,姥爷家还专门做了两个条凳,这样全家人都可以坐下。一到晚上,小院里就热闹起来,搬凳子的、占位子的人络绎不绝,学校的老师开始搬桌子、架天线、调试电视,也非常的忙碌,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就开始集体看电视,因为人多、院子空旷,电视的声音听得不是很清楚,而且有的时候离得很远,只能看到电视上模糊的图像,我当时还小,个子不高,坐在凳子上只能看见前面人的后背和后脑勺,什么也看不见,所以,看了什么电影或者电视节目,根本没有映像,就记得和看露天电影差不多,大家在天快黑的时候,就拿着凳子到学校的院子来占位置,准备看电视了。小孩子们在这里叽叽喳喳地玩耍,围着院子奔跑,根本没有理会电视节目,但是大人们却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小声地议论着剧情。新疆的晚上,即使是盛夏,到了晚上依然会很凉,十二点以后,就更凉了,这就是“早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由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后来我们窑洞斜对面的第一排,也就是王叔叔家的前面一排窑洞,有家人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我们知道后,到了晚上会爬到他们家的后窗户上看电视,我跟着其他孩子去了两次。那家的窗户不高,但是也不大,而且窗户和电视机呈90度夹角,只能侧着看电视,而且听不到声音,也不知道在演什么,看的十分的费劲,我去凑了两次热闹就没有再去了。而且在那么小的一个窗户上把着五六个小脑袋,十分拥挤,还要斜着眼睛看电视,那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我根本挤不进去,更不能斜着眼睛去看那个和窗户呈90度的电视屏幕,只能站在他们身后,远远的看着那个电视屏幕。我真不知道那有什么好看的,而且,有的时候,这些孩子在窗外说话声音太大了,那家人听见了,会把窗帘拉上,这样窗外的孩子就谁也看不成了。

到了1983年,那是一个傍晚,姥爷一家人都在家里静静地等候着,等什么呢?等大舅从乌鲁木齐回来,今天,大舅担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他将从当年的红山商场,把一台12英寸的东芝牌黑白电视买回来,这个电视机是要凭票购买的。我们厂离市区有十几公里,而且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30-40度的大坡,其中从四道岔开始,就是土路,路面上坑多、沙石多。大舅要骑着一辆二八永久牌加重自行车,驮着这台电视机,从乌鲁木齐出发,爬上3个大坡,最后从那段坎坷崎岖的砂石路回到家里。在傍晚的时候,大舅带着那台电视机回到了姥爷家,全家人急切的看着大舅把电视机从包装箱里抱出来,放在了五斗橱上。天线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蓝色的馈线已经引入室内,就等着电视机的到来。大舅熟练地将馈线连接到了电视机的后面,插好电源,打开了电视机,然后,调整室外的天线,直到电视中出现最清晰的图像,我们小孩子也非常的期待在电视机前守候着,看着图像一点点的清晰起来。当时,我记得有6频道、8频道、12频道、24频道,每天节目到夜里12点结束,就会出现一个“祝您晚安”的静止画面,之后就是一片雪花。6频道、8频道是新疆台,12频道是中央台,24频道是教育台。特别有意思的是,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厂的人开始把一些糊里糊涂、头脑不清楚的的人称为8频道。

随着电视机的逐步普及,各家各户的房顶上竖起了一个个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天线。当时,主要有两种天线样式,一种是以多条横线组成的,很像汉字“王”,我叫它王字形天线,还有一种是在一块胶木板上左右各装有一个像翅膀的金属杆,外形就像一架飞机,我叫它飞机形天线,天线的材质多为铜制或铝制,这样接受信号能力比较强,电视的图像就清晰。天线的样式反映了这家人大概是那个科室或者车间的,也反映了这家人的技术高低。比如大舅家的天线是王字形的,铁质骨架上覆盖着铝制的电缆线,天线的支架是一跟钢管,在钢管的中间是一个套在上面的带轴承的铁环,铁环的外面是三个洞,用于固定天线的斜拉线,加上天线杆底部还装有一个轴承,这样在转动天线杆调整方向的时候,就非常轻松,不会受到斜拉线太多的影响。我们家的天线是飞机形,斜拉线是通过一个套在天线杆上的铁环来连接的,底座是用一个篮球架的铁墩子来固定的,都没有轴承,因此调整方向就比较费力,有时候调整好了,一松手,天线又转回去了。

我们是工厂,天线杆都是用钢管做的,邻近我们的104团3连就没有我们这样的条件了,他们的天线都是木头做的,大多是一棵树干,把枝丫都砍掉,插在院子里,就是一个天线杆。天线就更简陋了,大多是用金属丝做一个圆形,绑在树干的顶上,我还见过一个人家,把蒸馍馍的金属笼屉绑在树干上当天线的。当年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天线非常壮观,远远望去,就像一片天线森林。

随着黑白电视逐步普及,彩色电视机开始出现,那个黑白的东芝牌电视机就转让给了我家,虽然是黑白的电视,在我们那片居民家庭里,依然是最早购买的那一台。经常会有小朋友到我家来看电视,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看电视的大家都全神贯注,都被那个只有12英寸大小的黑白屏幕所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各户都买了电视机,而且都是彩色的了都是大屏的,开始是17英寸的,后来又21英寸的,,我家的黑白电视很快就落后了,但我家一直没有换电视,而且搬了两次家,都没有丢弃这个电视,一直看到了1997年,在才换了一台长虹的51英寸彩色电视。当时,全国各地的电视机生产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我们新疆本地也开始生产电视机,我记得叫雪莲牌,很有新疆特色的名字,目前,这个牌子的电视机还在生产,只是不在国内销售了,全部销往独联体。

我记得刚开始有电视那会就有动画片,是日本的,大家都习惯叫它《铁皮阿童木》,后来才知道念错了,应该是《铁臂阿童木》,里面的阿童木头上有三个角,还有一个长着大鼻子的教授,里面的配乐有这么一段“十万马力、七大神器……”后来又出来一个日本的电视连续剧,有70多集,名字是《排球女将》,里面的小鹿纯子,是一个排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杀手锏有一个极富挑战的名字——“晴空霹雳”,当时看这些电视剧都着魔了,还没有到点,就在电视机前等候了,生怕漏掉了一丁点情节没有看上,就连后面的演员表都要看全。

因为厂里距离市区较远,而且中间还有一座山,所以电视信号非常不好,为了让职工家属都能看上清晰的电视,厂里在大礼堂上面安装了天线,接收新疆台汉语台节目,将信号放大处理后再转播。而中央台的电视信号非常好,原因是,中央台的转播台在雅玛里克山上,不仅位置较高,而且正对着我们厂的方向。偶尔,我们也能收到八钢电视台的信号,非常微弱,雪花很多,但是电视节目非常好,都是些好看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这套转播装置运行了几年后,就废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办公大楼前的几口大锅(卫星电视天线),可以收看的频道也增加到了几十个,全国各地的卫星电视都可以看到。之后,大锅又被有线电视过取代,电视也从CRT显像管逐步被背投、等离子、液晶、LED,电视台多到上百了,但是广告也多到无孔不入,从节目前到节目中,到挂角,以至于植入,导致看电视成了看广告,所以,加上网络、手机移动应用等多媒体、自媒体的出现,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我现在已经有很多年都不看电视了,电脑和手机已经把想看的都看了,而且还受播出时间的限制。以至于,我家的有线电视出现了因长时间不看而死机的现象。

电视机从走进我的视野,到现在渐渐被我所遗忘,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几个频道到上百个频道,从架起天线才能收到信号,到家家户户的有限电视、网络电视,用了近40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