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心里各有一个不同的刘雪华。
她是第一代“琼瑶剧”女主角,1986年就出演了第一部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那一年,她成了台湾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庭院深深》《哑妻》《雪珂》《青青河边草》《烟雨濛濛》……没有观众能忘记,那双忧伤的含泪眼眸、那张动人的脸庞。
之后,刘雪华陆续到香港、大陆拍戏,《李清照》《赛金花》这样的历史人物剧她演,《宫锁心玉》《甄嬛传》这样的热播古装她也演。从霸屏琼瑶女主到“太后专业户”,在荧屏上塑造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爱她的观众跨越了三代甚至是四代人。
说到演员的美和专业,从过去到现在,提到她都没错。世事变迁、容颜易老,但她的工作一直没停,她一直在演戏,一直坚持着真实与美。出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她是一位极致的宅女,戏外的她为人低调,人们记住的是她塑造的一个个经典角色,却对她的私生活知之甚少。
她一直抗拒上综艺节目,因为“上节目要作秀,我最害怕这个”。
直到最近,一档忘年共居纪实观察真人秀《屋檐之夏》邀请她,因为节目组告诉她“不需要修饰,该睡午觉就睡”,她又好奇年轻人的生活,她开启了一段与 B 站 UP 主“同居” 21 天的特殊旅程。
《屋檐之夏》采取“真人秀 观察室”的模式,将都市独居老人与城漂青年,两类同样需要关怀但日常生活中交集鲜少的族群聚集在同一屋檐下,开启为期 21 天的共居生活。在上海这座提前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城市里,当三位“宝藏老人”与六位正在上海独自打拼的“沪漂青年”共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交流习惯、处事行为将如何碰撞?忘年共居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生活方式,两代人将如何互帮互助、跨代共融?
刘雪华作为三位“宝藏老人”之一,开启了追求答案的第一步。
50 后极致“宅”的起床 routine:
把卧室电视关掉,
把客厅电视打开
宅女刘雪华的一天是从 6:45 起床、关掉卧室的电视开始的。
刘雪华现在 62 岁,独居,与两只泰迪犬生活在一起,Vivian 12 岁,Didi 11 岁,日夜陪伴她。在刘雪华的先生意外离世后,她已经一个人生活了近十 年。生在北京,长在香港,事业起步在台湾,现在大部分工作在大陆,于是她选择住在上海。
拍戏之余,刘雪华每天的生活固定不变。坐在固定的位置看电视,吃常年吃的熟悉的食物,开着电视睡觉,不熟悉网络世界,但“在 iPad上打麻将”以及“跟家人视频通话”是操作熟练并且重要的事。她与家姐的关系要好,做了什么事情,心情如何都要跟家姐通报,开始通话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每天早上 9 点和下午 5 点。
她自嘲自己是个“普通老太太”,但独立是她身上最重要的特质之一,这成为她与年轻的新房客破冰的关键。
关于宅女刘雪华,最极致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件事情,在刘雪华的家里,电视机 24 小时都是开着的。房间里必须要有电视声,睡觉的时候开着卧室的电视,起床之后转去开客厅的电视,连她的小狗都习惯了这件事情,如果电视机突然没有声音了,小狗会在半夜惊醒,疯狂乱叫。
「在沙发上固定的位置看电视,是刘雪华的日常」
第二件事情,刘雪华出门不认路。因为拍摄节目,刘雪华家的保姆没法在固定时间来家里帮忙,遛狗的事只能由刘雪华自己来做,节目拍摄的第一天,她第一次一个人出门遛狗。一个人牵着两只狗,先是忘记换鞋、忘记戴口罩,几经波折出了门,刘雪华完全拿两只狗没办法,一只狗往前跑,一只狗要停下来四处乱嗅。
刘雪华永远不凶狗,也不会大力拉狗绳,她总是夹在中间,用温柔的语气试着跟狗沟通。狗狗每次听见救护车的声音都会激动地嚎叫,刘雪华也是耐心安抚。她猜想狗莫名嚎叫是这是因为当年先生发生意外时,警车与救护车的声音给狗留下了应激反应。“虽不确定,但有这种可能。”
遛狗的过程中,她不敢走远——不能拐弯,不能溜到巷子里——否则立马就会迷路。等回到家,她坐下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经纪人、给哥哥、给保姆小陈、给姐姐、给朋友,挨个汇报,她第一次独自成功遛了狗。“完成遛狗这件事比拍了一场好戏还让人兴奋。”她对姐姐说。
「遛狗回来,刘雪华打了一圈电话」
宅女如她,出门遛狗是一件大事。完成这件大事,值得与家人、朋友一一分享,看着这一段,我们似乎也能看见家中长辈的影子——他们被技术飞速迭代的浪潮裹挟,有的人擅用各种工具,和年轻人一样社交媒体玩得转,还会拍视频记录生活,有的人则如刘雪华一般,不用微信、不发朋友圈,可分享心情、希望获得认可的心情并不因此减少。
没有认出房东是明星,
连喊十几声尴尬
当一位宅女,住进另一位宅女的家,要如何克服社交破冰期的尴尬?
刘雪华的第一位房客,是 B 站生活区的 UP 主拉宏桑。
拉宏桑的“宅女”程度不亚于刘雪华。
从抵达到共进午餐,拉宏桑自己都数不清对着摄像头说了多少个“尴尬”。“社交恐惧症”和“尴尬”,算是拉宏桑作品的半永久标签。
她曾经闷头去理发店烫头,因为跟理发师沟通不畅,整个头被烫坏,顶着坏掉的头型哭了,回去想了几天觉得不甘心,又冲去理发店给理发师剪头发来“泄愤”;给舍友过生日,送寿桃,带着舍友去执事店消费,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社死现场”……那些尴尬到整个人停滞的场景,在她的视频里出现过一次又一次。
她的粉丝总说,在拉宏的身上有一种“社恐”与“社交达人”交织的矛盾感,可那些尴尬到停滞的瞬间,不也是日常的我们常常经历的吗?
「拉宏的理发系列 vlog,可以说是“社恐”到了极致的写照」
对于拉宏桑来说,参加《屋檐之夏》,既有一些紧张,更有一些好奇。她只知道将与一位老人共居,但对方是谁、生活习惯如何,她一无所知。
一手拉着巨大的行李箱,一手扛着编织袋,上海夏天的烈日下,拉宏桑出场了。
找来找去到了刘雪华家,在敲门前犹豫的那一瞬间,屋里传来的狗叫让她有了一丝兴奋,她喜欢狗,和动物相处,比与人打交道的社交压力小得多。
门开了之后,她完全没有认出刘雪华来,低头靠近刘雪华的脸,说:“你怎么这么面熟?像某个明星。”
至于到底是像谁,她没说上来。
「“你是明星吗”“我不是”」
为了不给年轻人压力,刘雪华自我介绍说自己叫刘丽安,只是一个常年在家的老太太,“美丽安静”。
宅女总是善良,拉宏桑马上就信了;两只狗对着拉宏桑叫,拉宏桑的反应是什么?得了空对着狗也学狗叫,吓它们。
到了自我介绍的环节,拉宏桑先递上一张事先打印好的纸条——写着自己的介绍,又递上一张纸条——关于什么是 B 站、什么是 up 主。这些问题总是需要向初次见面的人解释,她怕自己嘴笨说不清。
「递上个人简介,如同面试」
接着送上的礼物是一颗南瓜和两瓶护肤品。不知道为甚么,看上去应该是充满温情的画面,在两人初次见面的举手投足间和话语的空档里,总是飘着一些略为奇怪的气氛,用拉宏反复挂在嘴边的两个字来说,就是“尴尬”。
像不像很久不回外公外婆家或爷爷奶奶家一趟的你?双方都想表达善意,却容易词不达意。
两个人坐下吃一顿饭,
中间隔出一整个银河系
简单的交谈之后,两个人就真的“分开”了。拉宏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漫画。刘雪华开着电视,偎着狗,在沙发上躺着小憩。
午餐时分,尴尬的气氛到达了顶点。
刘雪华早早地就计划好,如何去招待陌生的晚辈,也看得出来,拉宏桑很想帮助刘雪华,她攒了很大勇气从卧室走出来,进厨房想要帮忙。但她就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午餐是保姆提前一天准备好的饺子,热一热就能吃。配菜里有小陈特地去餐厅里买的卤味猪大肠,刘雪华最喜欢吃这道菜,但拉宏桑却非常抗拒。刘雪华让拉宏桑尝尝,拉宏桑抗拒。但最终尝了尝。如果这是一部关于温馨的有爱的忘年交的电影,剧本写到这里应该是两个人感情升温,变得融洽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可以发笑。两个人一发笑,关系就近了。
然而真实的生活并没有在这里按剧情走。
这个本该是打破僵局的场面默默地发生、结束。拉宏桑吃完了饭,刘雪华还在细嚼慢咽。拉宏桑手里没了碗和筷子,坐着不知所措。刘雪华说你不用待在这里,吃完了就坐到一边去吧。于是,拉宏桑马上离开了餐桌。回到了房间,关上了门。
其实两个人都是很贴心地在为对方考虑,但场面就是冰凉。“我可以帮忙洗碗。”被婉拒之后,拉宏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拉开房门之前,她后退一步,补了一句说:“我喜欢洗碗。”
刘雪华想把碗放在水池里,等攒多一些一起洗,再次拒绝了她帮忙。走进房间之后,拉宏桑锁上门,一头栽在床上的被子里,刚才的局促还未退去,她对着房间里的摄像头说:“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以后可不可以不要再出这个房间了,哪怕强忍着不吃饭了也行。”
或许只有宅女才能体会那一颗宅女的心,这些别的人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对拉宏桑这样的人来说,都是充满了每一个毛孔的紧张、难受、慌乱和不知所措。
刘雪华一个人默默地收拾碗筷,最终在解决这顿饭的最后一个步骤上完完全全地卡壳,她不知道用过的锅碗应该放回哪里,整个人僵在厨房。最终一只锅盖掉在地上,惊得拉宏桑赶紧跑来,但场面并没有好转,只是换成了两个人一起僵在厨房里。观众眼睁睁地看着两个人的脆弱在这时候溢出,就像一个房子突然水管爆掉淹了一屋子的水,不知道怎么办。
“要么以后我们还是点外卖吃吧。”拉宏桑建议。
不怕没有破冰的办法,
就怕没有破冰的心
两个人的相处的转折发生在晚饭之后。
拉宏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给刘雪华看自己拍的视频。尽管对于 up 主来说,这无异于“公开处刑”。
整个邀请的过程有一点点突兀,必然也就有些尴尬。但刘雪华立即表示出礼貌和兴趣,收起了正在打麻将的 iPad、戴上了眼镜。
刘雪华的电视上第一次有了来自 B 站的投屏。刘雪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B 站是你所属的公司吗?”
拉宏桑耐心地跟刘雪华解释,B 站不像刘雪华熟悉的演艺公司,演员都是公司的人。B站是一个平台——就像一个桌子,大家把做好的东西放在桌子上,观众可以自己选择要从桌子上拿走什么。刘雪华惊讶:“谁都可以放?”
“对,谁都可以放。”
这些在作为演员的刘雪华这里都是新奇有趣的事物。两个极致宅女,在专业有了交集的时候终于有了共同语言。
给刘雪华看视频之前,拉宏桑开了一个玩笑,她经常在视频里一人分饰两角,于是她骗刘雪华说她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她们会一块儿录视频。这个玩笑灵了!刘雪华看着视频啧啧称奇,两个人真是除了衣服发型,五官一模一样。
「拉宏桑分饰两角」
老年人总是对可爱的晚辈有好奇心,何况被拉宏桑这么一说,一个可爱的晚辈硬生生变成了两个可爱的晚辈。从一个有些“尬”的邀请开始,两人的气氛开始变得融洽。
刘雪华在之后接受采访的段落里说,就是在看过拉宏桑所制作的视频之后,她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有了佩服。“原来这个女孩这么有趣。原来她是这样的女孩。”
在一支支记录生活的 vlog 作品里,拉宏桑总有些特别的点子,将那些“正常人干不出来的事”化作现实,这些也是一种耗费心力的创造。
而刘雪华是什么样的人,《屋檐之夏》的节目预热,随便请让她来一段“老友重逢”的无实物表演,刘雪华给到的就是一段杀伤力 max 的时空立现。这样的刘雪华,当然会喜欢这样的拉宏桑。
两代人的相处有顽固的社交痛点,移不走,化不开,凿不烂。这似乎不可改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作为《屋檐之夏》观察员的阿云嘎,也分享了一段自己与老年人合住的经历。他刚刚到北京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年人想出租房子,租金特别低,但需要跟他共享房子的公共空间,并且接受她的住宿规定。阿云嘎跟老人住了 9 个月,严守规定 10 点前必须回家,不能带人回家更不能带人留宿,“甚至澡都是留着第二天早上洗的”。那 9 个月的时间里,他很少与老人交流。
观察室里的其他嘉宾也有共鸣,作为年轻人,总感觉自己跟老年人没什么好聊的。大家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日常发到长辈群里,因为没法跟他们解释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爱好,与其费那个周折去解释,不如不说。
可是在拉宏桑和刘雪华的相处里,两位宅女几乎尴尬地度过一整天,破冰就在那几十秒内的时间里发生。走出房间、坐下、拿出手机、打开 B 站上自己的主页,投影到电视机上,一起看,一起笑。
没什么是老年人听不懂的,也没什么是年轻人说不清的。虽然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时代,各自有各自的脆弱,各自有各自的孤单。但,谁说我们不能沟通、不能互相理解呢?
跨越年龄,大家的宅是一样的宅,社恐是一样的社恐,对表演和创造的爱也是一样的爱。
如果当年阿云嘎做了同样的事,如果演播室里其他的几位嘉宾也做了同样的事,“代沟”或许就会慢慢消解。
阿云嘎在节目里说,他现在想起那段和陌生老人合住的时光,都觉得特别美好。但他总觉得有些遗憾。其实那个时候,老人或多或少主动给了他一些生活和人生上的经验,他也觉得这些经验对他很有帮助。但他还是因为自以为的代际差距,先入为主地放弃了很多可以和老人交流的机会。
这次《屋檐之夏》邀请他,他第一期就接受邀请来了。“其实,我的心里就是想着这个遗憾。”他说,“希望这样的节目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感受到。”
现在的阿云嘎已经是那个每次有新的歌曲上线,每次有新的演出视频录好,就会发到家里的长辈群里的人。他喜欢看到家里人在群里聊他们在牧场上,在生活中的事情,家里人也喜欢看他天南地北工作、生活的影音画面。在时间上,在空间上,大家相隔很远,但只要有愿意沟通交流的心,沟通的障碍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破。
尽管代际相差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但代沟这件事很多时候是主观的,是可以改善甚至消除的。刘雪华和拉宏桑的共居故事还没有结束。
在这部《屋檐之夏》里,一座城市的夏天,治愈了两代人的成长与遗憾。
这部综艺,我们推荐大家看看,尤其是独自在异乡打拼,在视频里也和老人匆匆说不了几句话的你,如果忘年故居的故事让你想起了谁,就找个机会,回家和老人聊聊天吧。
两代人的文化鸿沟要如何逾越,作息时差要如何平衡?
饮食差异和社交习惯真的是两代人难以调和的矛盾吗?
青老共居,就只有尴尬场面、社死瞬间吗?
搬家逃离,会是忘年共居的唯一结局吗?
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