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长虹电视蓝屏不出画面怎么回事(长虹电视蓝屏不出画面怎么调回来)

长虹电视蓝屏不出画面怎么回事(长虹电视蓝屏不出画面怎么调回来)

更新时间:2022-01-29 21:49:50
01 从全面屏到折叠屏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推出柔派FlexPai,成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但预售至今仍未出货。

进入2019年,各家手机厂商都患上了"创新恐惧症"。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对外展示了一段小米折叠屏手机的视频,并称小米攻克了四个技术难题:柔性折叠屏技术。四区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MIUI适配。

这款被雷军称为全球首台双折叠屏手机的真机露面,引发了柔宇和小米的互怼。

柔宇科技副总裁樊超称,目前市面上,除了柔宇、三星和LG,其他厂商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

"谁要不服就把产品拿出来卖,少瞎逼逼,不要在国际上像个缩头乌龟而只会在国内炒概念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小米则澄清说: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I"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1月25日,华为5G发布会暨MWC2019预沟通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华为首款折叠屏5G手机将在今年2月底的巴塞罗那MWC移动通讯大会上正式亮相。

2月20日,赶在MWC大会开幕之前,抢跑华为和苹果,三星正式发布可折叠屏幕手机 Galaxy Fold,也是三星第一款量产的折叠屏手机。

谁都没想到,2019年科技圈的第一场风暴,竟然是从手机显示屏开始的。

国产手机的迭代,从功能机时代的科健波导夏新长虹,到3G时代的中华酷联,再到智能机时代的华米OV,屏幕也从蓝屏到彩屏,从全面屏到折叠屏,巴掌见方的手机屏——成为了所有厂家的必争之地。

02 手机显示屏的前世今生

1999年2月,摩托罗拉移动推出一款型号为CD928 的手机,这款手机是全世界第一部支持中文系统的手机,流入中国大陆的"大哥大"们,终于有了中文版本。随后,众多厂家开始生产支持中文系统的手机,并将它们引入到了国内。

CD928 内置了拼音、笔划、短语等键盘输入方式,奠定了手机的中文输入模式,进而统治了九宫格键盘输入。

这款手机配备的屏幕,是一块单色屏幕,绿色背光的蓝屏手机,这块屏幕除了显示信号、电池等信息之外,只能显示两行中文。

直到2001年8月,爱立信推出T68m手机,256色STN彩色屏幕;分辨率101×80像素,尺寸大小28.00×34.00毫米;虽然同时期发布的还有诺基亚9210c,三菱Trium Eclipse MT450,三洋SCP-5000等彩屏手机,但是爱立信T68m被公认为彩屏手机开山之作。

这块屏幕在今天看起来充满历史感,显示效果也很差,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一块那么小的显示屏上,展现出多彩的世界,无疑是高科技的代表,也开启了手机屏幕的新阶段。

随后,各大厂商争相发布彩屏手机。2005年,松下发布了松下VS3,这是全球第一款1600万色显示屏手机,2.2英寸大小的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40×320像素(QVGA)。经历了256色、65536色、26万色后,松下VS3将手机屏幕带入了1600万色的时代,显示效果非常细腻,同时这款手机支持WAP2.0网络访问。

日系手机是21世纪初期,全球手机里面表现最出色的,不仅有全球第一款1600万色的彩屏手机,还有第一款百万像素照相手机夏普J-SH53,第一款支持光学变焦的照相手机夏普V602SH等等。

OLED显示屏,依旧是当前手机屏幕的绝对主力,但第一个搭载OLED显示屏的手机厂家,不是如今的面板老大三星,而是曾经的世界第一诺基亚。

2008年10月,诺基亚N85发布,N85搭载了一块2.6英寸,240 x 320分辨率的AMOLED显示屏,比三星的首款OLED手机i7110早发售了4个月,成为第一款OLED显示屏手机。

N85作为诺基亚智能手机的代表作,采用了ARM11处理器,虽然主频只有369MHz,但是凭借S60 V3系统的低功耗能力,能够处理当时流行的所有应用,搭载的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开创了手机×镜头的合作先河,华为炒热的徕卡认证,是诺基亚早已用过的套路。

N85发布前的2007年,苹果通过多点触控电容屏,提供了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定义了智能手机新趋势。

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 2007向世人公布了iPhone。

iPhone搭载了3.5英寸1600万色的TFT多点触控屏,分辨率为HVGA(320×480像素),摄像头仅有200万像素,面对如日中天的诺基亚N系列,尽管第一代iPhone不能更换电池、没有实体键盘、通话能力弱、甚至还需要进行汉化才能在大陆使用,但从来没有涉足过通信行业的苹果,会将诺基亚拉下马,甚至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一代机型。

随着iPhone的成功,三星通过Galaxy Note系列将手机带入到了大屏时代,初代Note的屏幕为一块5.3英寸的Super AMOLED显示屏,分辨率为800 x 1280,并支持手写笔输入。

"全面屏"毫无疑问是过去两年手机行业最火的三个字,火到没有全面屏的手机都不好意思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比如小米MIX和荣耀magic),但早在2014年8月,夏普Aquos Crystal就采用了"全面屏"设计,

搭载了一块5英寸LCD显示屏,分辨率为1280 x 720,在刚推出的时候,由于当时还没有"全面屏"手机这个概念,夏普针对这款手机宣传的是"无边框"设计,但该机的屏占比(78.5%)和视觉冲击力拿到现在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一阶段,柔性屏也开始出现。2013年10月10日,三星发售Galaxy Round,一部不带手写笔、屏幕弯曲版的Note 3。Galaxy Round的Super AMOLED显示屏大小为5.7英寸,分辨率为1920 x 1080。

一个月后,LG G Flex开卖,搭载了一块弯曲的P-OLED显示屏。6英寸的屏幕尺寸,分辨率为1280 x 720,并具有700毫米的曲率。LG G Flex的屏幕可以在被掰直之后恢复原状,确实没有辜负"柔性屏"的称号,并且机身表面涂层带有"自愈"能力,可以恢复轻微划伤。

这两款柔性屏手机作为实验机器,虽然也进发售,但概念机意义远超过其商业意义。Galaxy Round和Galaxy Note 3相比,除了屏幕可适当弯曲之外,使用感并无大差别;LG G Flex和LG G2的操作性能也几乎一致。

三星与LG作为手机显示屏的头部玩家,进行了诸多尝试。三星Galaxy S6 Edge是三星通过Galaxy Round和Galaxy Note Edge的实验性概念机之后,推出的第一款曲面屏手机。S6 Edge搭载了一块5.1英寸,2560 x 1440的Super AMOLED显示屏,屏幕两侧更是向手机后部弯曲,造型犹如一块鹅卵石。

iPhone X的发布,带领手机显示屏进入了全民OLED时代。

03 手机屏幕的诸神之战
  • HTC的没落

2010年,HTC在Android市场一枝独秀,大杀四方,成为当时安卓阵营抗衡苹果的重要力量,而HTC凭借在手机领域的地位,市值一度超过台积电成为台湾股市第一。

然而,三星针对当时的第一大客户HTC在屏幕供应上痛下杀手,对核心产品停止供货。

HTC的年度旗舰手机HTC G7以及HTC Desire在设计之初,采用的是三星生产的AMOLED屏幕,在量产过程中,遭受三星"断供",受此波及的还有由 HTC 代工的 Nexus One。当时,三星给出的"断供"理由是AMOLED屏幕的产能不足。

继2009年LG、索爱退出塞班阵营后,2010年三星也全面转移至Android系统,加入了与苹果及HTC的竞争,三星正式推出Sphone——即大名鼎鼎的Galaxy系列,可以说,三星完全是为了自家的手机市场,直接对竞争对手断供。

这也拉开了三星在屏幕和内存等领域,利用自身垄断地位,打压友商的序幕。

随后,HTC G7及HTC Desire被迫在生命周期后半程更换为索尼的SLCD屏幕,引起市场反感,也错过了最佳的销售窗口,从G7开始,HTC开始走下坡路,直到被归入"other(其他)"一栏;而三星凭借强大的设计能力和垄断优势,成长为全球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

"三星自己要做Galaxy的时候,把我们的订单砍掉,去供应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HTC CEO王雪红说,她透露为解决屏幕断供问题,她曾亲自前往韩国两次,无果而终。

HTC北亚区总裁杰克·佟直言:"三星见HTC Desire热卖,便故意减少对HTC AMOLED屏幕的供应。我们自此发现,零部件供应也可以被用作一种竞争武器。"

  • 魅族的难产

2015年,魅族发布Pro 5,这是一款颠覆之作,紧随当年最新款iPhone的设计:全面金属化、超大屏、2.5D玻璃、指纹识别等等,而这一年,三星的旗舰Galaxy Note 4,只是一款中规中矩的升级机型。同时,魅族Pro 5采用的也是三星的猎户座处理器。然而,魅族 Pro 5的量产遇到了难产。

首先是处理器问题。由于专利费沉疴,魅族当时并没有和高通合作,采用的是MTK平台或者三星的猎户座平台,三星猎户座芯片,最大的短板就是不支持CDMA网络。在全网通时代下,魅族被迫放弃了电信的CDMA2000网络,自断一臂。

其次,魅族向三星定制的屏幕,同样遭遇断供。魅族从拿到三星屏幕再投入生产的进度,比原计划晚了三个半月,导致这款手机2015年10月12日上线预售,但直到第二年2月份,都处于缺货状态,成为了当时名副其实的PPT手机!也导致了魅族的出货量严重低于预估目标。

至此,魅族即便有阿里的投资加持,也彻底的沦为了二流手机。

  • OPPO的变道

2016年3月,OPPO正式发布R系列旗舰手机OPPO R9,这是OPPO年度最重要的产品之一,采用了5.5英寸1920x1080像素分辨率、On-Cell全贴合技术的三星OLED屏幕。

不出所料的是,三星再次"黑"了OPPO。2016年OPPO采购了高达1.4亿美元的三星屏幕,但三星依然选择了对OPPO"断供",转而大力推广自家的产品Galaxy C5/C7,背后的根源是,当时三星Galaxy C系列的手机,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OPPO的R系列。

随后,OPPO被迫推出R9km来应对三星的"断供",OPPO R9km采用JDI的LCD屏幕,其他配置与三星OLED屏幕版本保持一致。普通客户的确分辨不出这两块屏幕的优劣,但是,换屏带来的生产设计、备货周期的影响太大,尤其是JDI的LCD屏幕,比三星的OLED屏幕,厚了0.35mm,就是这0.35mm,将R9系列的整体销量拉下来了一个档次。

也许是变道的及时,从一定程度也挽救了OPPO的败局:有货卖总比没货卖好。

  • 华为的断腕

早在2012年,华为P1的屏幕就遭三星算计,由于屏幕产能问题严重影响了P1的销量。Ascend P1是华为的初代旗舰,采用了三星提供的Super AMOLED屏幕,这块4.3英寸的屏幕实现了540×960像素(qHD)分辨率,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旗舰机顶级屏幕。

华为是国内少有的,对供应链有强力控制的企业,也同样遭受到三星"断供"策略的打击。只是2012年的初代旗舰,影响没有波及开来。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华为Mate 9。

2016年11月,华为Mate 9临近发布前,业内突然爆出华为Mate 9采用的三星提供的OLED屏幕,可能遭遇供应链断供的消息。当年HTC被三星利用屏幕打压的殷鉴不远,中间也出现三星拖延交货的几次反复,让所有人为华为Mate 9的正常销售捏一把汗。所幸除了发布后短时间缺货外,并没有更大的影响。但这一消息无疑给华为敲响了警钟:

要国际化,就得摆脱单一供应商依赖。

正如在这条微博下的另外一条留言所说的那样:华为不可能将主力机型的命运交给三星。

此时的三星,Galaxy Note 7还在booooom的爆炸中,深陷舆论,而华为则势如破竹的抢夺三星的市场,两年后,三星虽然贵为全球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但是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1%。

随后,华为与国内屏幕企业京东方合作,同时将LG的OLED屏幕纳入供应链体系,到了Mate 20,京东方的OLED屏幕成为了华为屏幕的主力,而采用LG屏幕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绿屏。华为这种合作模式对国内供应链上下游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既然能够自己生产,为何还要进口呢?而且有了订单后的国内屏幕企业,技术实力、产能、良品率等未必比三星差。

  • 小米的无奈

2016年,小米发布Note 2,这是小米冲击高端手机阵营的奋力一搏。然而依然倒在了屏幕前,制造这次事故的,依然是韩系的屏幕厂商。

小米Note 2采用了LG提供的5.7英寸的OLED柔性屏,分辨率达到了1920x1080像素级别。小米Note 2从10月25日发布,到当年双十一开售,一直处于缺货状态。业内人士爆出,之所以缺货,是因为采用了LG的OLED屏幕,而选择LG作为屏幕供应商,则是因为拿不到三星的OLED产能。有钱买不到供应,成为了国内厂商的难言之痛。

2016年,雷军为了拿到小米在三星的订单,前后飞了三星四次,结局依旧是无功而返,即便小米和雷军不承认,但是小米Note 2的"永久性缺货",根源就是屏幕问题

小米Note 2扑街,几乎断送了小米冲击高端的所有努力,直到今天,小米依旧在为3000元以上的市场孜孜以求,2月20日刚刚发布"好看又能打"的小米9,被雷军称为将是小米最后一款定价在3000元以内的旗舰机。

细数遭遇"断供门"的国产手机厂商,几乎所有在中国市场当季有实力跻身销量榜单的厂家的旗舰机型,无疑都遭遇过三星的堵截或者其他屏幕供应商的奇袭。

HTC引领了Android阵营的风向,如日中天之时,遭遇了三星的"供应链黑手",最终一落千丈。三星则借助HTC、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的相继败落,迅速凭借Galaxy系列登顶全球第一。Galaxy全系列从初代到刚刚发布的最新款S10,一直采用三星最先进的屏幕,其他品牌觊觎而不可得。

魅族在2015年获得阿里巴巴投资后,销售量从400万台,猛增到了2000多万,但魅族Pro5依然倒在屏幕大战面前,失去了进入一线阵营的良机,即便黄章复出,推出了魅族 16th这样的机型,即便获得了珠海国资委的注资以及阿里的二次注资,依旧只能在二线品牌里面寻找存在感。

直到2018年9月30日,OPPO及兄弟公司VIVO以超过40%的份额,成为三星屏幕的大客户,也许正是如此,之后OPPO没有在屏幕供应链上爆出问题,但实际情况,也只有其内部知晓。

小米Note 2后,旗舰机型便开始平庸了,即便今天的小米依旧贵为前五大手机厂商,却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包括小米MIX系列)能让它踏入高端机阵营,反观华为已经成功的在3000/4000/5000档位占据一席之地,且与苹果、三星进行全球竞争。

2019年,小米动作不断,分拆红米、设立非洲总部等,而最近大热的折叠屏口水战,透露出小米也转向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屏幕,合作方则可能是维信诺。

华为在供应链上选择扶持国内企业,无疑是有前瞻眼光的。2018年是京东方屏幕爆发的一年,2018年上半年,全球大尺寸电视市场低迷,BOE(京东方)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2584万片,同比增长34.6%,排名全球第一,出货面积排名跻身全球前三。而随着与华为等厂商的合作,以及6.5代OLED生产线的投产,未来京东方在屏幕领域对三星、LG等韩系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04 屏幕的供应链之殇

为什么在3G时代的中华酷联及诺基亚、索尼等企业没有遭遇到屏幕问题,而进入到智能手机、4G时期,几乎国内的主流厂商,都在屏幕上被韩系公司——尤其是三星一次又一次的坑呢?

首先是市场占有率。

中华酷联时代,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兴也不过5%,市场几乎是欧美企业的。有人可能会问,三星、LG以及日本的JDI等屏幕厂商不是亚洲的么,怎么成欧美的了?就拿三星来说,官网公开信息,欧美资本持有三星52%的股份,拥有三星81%的优先分红股。在欧美企业联合围剿中国市场的前提下,中华酷联这点市场占有率还达不到动用供应链"断供"这样的杀手级手段。

到了4G时代,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厂商,以OPPO华为为代表的线下厂商迅速成长起来,将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退出后的市场逐步吞噬,并且还在价格上将智能手机拉回正常消费的区间内,国产厂商市场占有率一再攀升,到2018年已经接近90%,国产手机成为了国内市场甚至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次是屏幕供应问题。

现阶段的手机屏幕供应厂商,几乎都是日韩企业。其中日本企业以SONY、JDI及SHARP为代表,韩国企业以三星、LG为代表,在很长的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国内企业的参与,国内屏幕企业的存在感太低了。直到2017年年底国内第六代OLED生产线点亮并投产,局面才有所改观。

但是在顶级屏幕如AMOLED上面,国产依然不能和三星竞争,在面板的上游材料供应商中,也几乎是一水的日韩系及欧美系企业。也就是说,即使将来国内企业占据了面板的领先地位,依旧可能会被供应商"卡脖子"。

最后是市场竞争。

从手机上下游来看,全球只有三星拥有完整的手机供应链产品:芯片、屏幕、内存等大件,还有电容、电阻、电感等元器件,三星几乎都能提供。而其他厂商强大如苹果弱小如深圳的山寨,都需要借助供应链的实力来完成手机的生产。而三星既是供应商,又是市场参与者,当然会合理利用供应链来打击竞争对手了。

在手机核心器件中,被国外企业绝对垄断地位的有芯片、内存、屏幕以及操作系统。摄像头等模块,国内已经实现初步替代。而当国人在关心芯片及操作系统的时候,内存已经被联合打压了,晋华就是例证;屏幕在京东方及深天马等企业的崛起中,经过持续的亏损也尽力做到部分替代了,但是顶级屏幕,还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曾有一位诗人这样写到,

手机是手的延续,器官

链接了机器

喧嚣内外转换,人与人的距离

隔着一个触摸屏。

手机作为人类到目前为止最为高精尖的工业产品之一,进入数字时代,更成为了大脑和手臂的延伸,指尖的咏叹调依然在创新和迭代中谱写,也成为各国工业制造的必争之地。

当我们在说国产"缺芯少魂"的时候,其实连屏幕这张"脸"也是没有的。少说点中国手机崛起,多关心一下供应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