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视剧产业,在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以引进剧为主,90年代央视和地方剧作中心全面占据主流以后,开始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大量民营资本进入电视剧行业,这给电视剧的迅速发展带来机会,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也逐渐在改变电视台一家独大的现象,一些家庭开始了无电视陪伴的生活,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怎么能继续吸引观众的目光,对从业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1世纪初始,我国出现了几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而且一部剧捧红一组人的现象频出,有很多演员因为一部剧爆红。我们接着盘点。
第1部, 《贫嘴张大民的辛福生活》。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刘恒编剧,梁冠华主演。经常有人把《我爱我家》作为北京的城市剧,但在我看来不全面,应该加上《张大民》,它属于北京普通百姓。当傅明老人和老郑回忆战时往事,志国和志新分别在机关和创业道路上疾驰时,张大民和他的弟弟妹妹正挤在狭小的平房里,一边耍贫嘴,一边算计着柴米油盐。
描写北京平民的文学作品是有传承的,自老舍先生开始:《骆驼祥子》、《龙须沟》,至刘心武《钟鼓楼》、《5.19长镜头》,期间还有电影《北京你早》,再到《贫嘴张大民的辛福生活》,绵延近百年,通过文字和镜头,我们仿佛又见北京人的生活。
顺便提一下,后来的玉女霍思燕在剧中扮演了腼腆内向的大雪,这好像是她的荧屏处女作。
第2部, 《大染坊》。一个演员最大的幸福是演了一部过目不忘的好剧,而最大的悲哀是他此后一生都被这个人物束缚,再难突破。
这位演员就是《大染坊》中陈寿亭的扮演者——侯勇。
据侯勇回忆,在演出这部剧六年后,他到南方参加一个研讨会,一位企业家见他仍毕恭毕敬,喊"六哥",那时从心底的敬佩。
而蒙牛牛根生,专门下发文件,集团所有中层干部必须观看学习《大染坊》。
如果你今天还看这部剧,会看到弹幕上好多人说:生意不好时就过来看一看,学习学习。
这就是电视剧的魅力所在。而这部剧的编剧陈平,据说写的就是家事,他是以他爷爷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而山东的桓台、周村、张店、博山,也存在我的脑海里,去年去淄博,见了这些地名,我在心里说:这是六哥的故乡啊!
没看过这部剧的建议看看。山东后来还出了另一部好剧《马向阳下乡记》。
第3部, 《亮剑》。中国拍战争片是有传统的,从以前的电影,如《南征北战》,到80年代自卫反击战,如《凯旋在子夜》,如果非要评一部最好的战争题材电影,我选《亮剑》。
《亮剑》的小说我也读过,应该说电视剧的水平超越了小说,尤其是前十几集。据说前十几集拍摄时间也远远长于普通电视剧,甚至引起了主要演员的不满,因为影响了下个档期。但慢工出细活,好的作品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像其他优秀电视剧,所有演员,包括镜头不多的配角演员,演出都有亮剑的劲头。像阻击平安援敌的县大队队长,战至最后一刻的骑兵连连长,甚至高喊向我开炮的秀梅,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令我们激动、愤怒、头皮发麻。
剧中所有高级将领,演员也极其神似,刘伯承、彭德怀、陈赓、粟裕,我们看他们的形象就知道他们的名字。这像极了那些国外大片。
《亮剑》的播出也使演员张光北焕发了表演第二春。
第4部, 《大宅门》。《大宅门》是导演郭宝昌筹划半辈子的作品,写的也是家事,同仁堂乐家的前前后后。斯琴高娃和陈宝国完美演绎了白家老号个性鲜明的两位家长。像《大染坊》的侯勇,演完《大宅门》后许多演员也对陈宝国望而生畏,但陈宝国用自己的演技成功带大家出戏。
陈宝国早期演过《神鞭》里的玻璃花,中期演过《咱爸咱妈》里老实沉默的知识分子,后期又演过老农民,老掌柜,中国演员多面手如果有个排名,一定有陈宝国的位置。
《大宅门》最感人的一幕是白三爷的自尽。这个做了一辈子坏人的老头用民族大义给自己一生画上句号。也许,这就是人生。
第5部, 《武林外传》。那是2006年春节前,在北京打工的我急切盼望着春节回家。而《武林外传》就是春节前专为游子制造的快乐,减少了我些许思乡的焦虑。佟湘玉、白展堂、吕秀才、郭芙蓉,成功进入我的梦境。
我知道这评论有个人情绪,但《武林外传》是十佳我想所有人都会同意。然后又过了七八年,我儿子寒假跟我送货,特别忙,每天累得精疲力尽,正好北京台重播《武林外传》,我说:我们应该找找过年前的快乐。我儿子同意。
我们爷俩又完整看了一遍。
直到今天,我还会挑着我喜欢的再看几集。我喜欢的回目:大嘴妈是赌神,吕秀才用智慧杀死姬无命,原来武术秘籍全是醉酒老头画的连环画,以及老白和他的初恋情人展红绫。
好了,先写到这里,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