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出生于80年代,感觉自己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见证了中国从贫穷到现在富强的一代,至少相当于现在的生活来说,那时是真不敢想像的,所以,也觉得自己很幸福,幸福是我们经历了那个年代,感觉自己的成长中,多了很多故事,也知道了粒粒结辛苦真的是农民伯伯的汗水凝结的。
记得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吃饭,桌上掉下一粒米饭,爷爷都会拣起来吃掉,我们如果碗里吃剩下的饭,他们都会吃掉,平时有时饭菜不够,加点辅料,什么是辅料呢,有时是煮一锅红薯,有时候是煮饭时多放点水,大家多喝点粥,也有少放水的,大家吃硬点的饭或是锅巴,消化得慢,能抗饥饿,听父辈们讲,60年代出生的人,还有煮米糠吃的,相对来说,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了,记忆最深的就是老一辈份当时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吃完饭的碗,都是被他们给舔的干干净净的,碗里甚至看不到一点油水,现在大家可能会觉得恶心,但现在还在世的老一辈们,有极少数都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不是他们不知道现在日子过得好了,而是他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知道粮食的珍贵,也习惯了那个一直保留的动作。
那时的农村,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有二节电油,电油用完了,小孩子就把软软的电油菜拿出来咬几口,电油就局部被咬上了扁扁的牙齿印,然后塞进手电筒里,又可以支持手电筒又可以用一段时间,至今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把电油咬上几口就又可以用上一小段时间,实在用不了后,我们就把里面黑色的碳棒取出来,用来写字,电油上面的帽子,就多收集一些,用绳子串起来,用来踢田螺(小时候农村的一种游戏),平时大家都不舍得用手电筒的,也就是应急时用一下,
晚上家里照明都是煤油灯,高级的一点的就是有个玻璃罩的马灯,外出时,刮风下雨也可用来照明,不过能照到的范围非常有限,还有一种寒酸点的就是自制的煤油灯,用不要的油水瓶,加一个啤酒盖,在盖上戳个洞,用一根棉强做灯芯,煤油灯就可以为家庭里点亮光明了,夏天那时没有风扇也更不会有空调,防暑完全就是靠自然风与手上的一把粽扇,晚上对抗蚊子就是奶奶们自己织的麻蚊帐了,蚊账很厚实,黄黄的。
南方的农村里,每年都有二季的水稻种植,第一季稻谷打完接着就要犁田,插晚稻的秧,所以简称“双抢”,与第一季的水稻收割,抢晚稻的种植,忙的时间就是前后那么十来天,学校有时会专门放假,让学生回家配合家里收割稻谷,外出南下务工的人,有时也会从工厂里请假赶回来,早稻收完后,就忙着晒谷子,然后就是送粮,不懂的人就理解成和现在的白领交税一个意思,把粮一送,一般来说,家里也剩不下多少谷子了,大家的希望都放在晚稻上,因为晚稻是不需要向国家交粮的,
并且晚稻的杂交米饭似乎比早稻更好吃,说到杂交水稻,不由想起袁隆平爷爷,今天是2021年5月22日,在此缅怀,祝一路走好,你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值得全世界人记住。
到了80年代末时,通电了,村里面终于迎来了高科技,床前都多了一根绳子,是电灯的开关,有时打个雷,灯泡就炸了,拿着灯泡摇几下,把断了的乌丝连结起来,灯又亮了,并且似乎更亮一点了,村里有钱的人,也有了电视机,伙伴们也不会晚上再聚在一起追赶子了,一天黑就集中在有电视的人家里,等着白娘子与许仙们相会,看着西游记与乌龙山剿匪记,天气不好时就会影响信号,电视机上的二学室内天线就得不停地调动,实在不行,就去外面转动室外天线,一台14英英寸的黑白胸膜或金星电视机,陪伴了整个童年,童年的生活,如果一定说要追星,苍老师那时还没有出现,只有我的女神白娘子。
有了电,农村的生活似乎慢慢就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轨道,慢慢地有了BB机,又慢慢地有了手机,最终有了我们现在的富足安康生活。
80年代,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成长就是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充满了传奇,有时候和二零零后出生的人讲以前的故事,他们很惊讶,觉得不可思议,没办法,就是这么神奇,由不得他们不信,不知同处80年后你们,有没有和我共同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