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0点20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开完防疫会议,赶到上海大剧院,他只来得及看《天鹅湖》排练场最后两幕,“剧院演出是市民迈向常态化生活的第一步。上海一直没有停止过防疫工作。今天我看到《天鹅湖》剧组一直和我们一样在努力,保持职业高水准。”
演出停摆近5个月后,上海大剧院本周拉开复演大幕。6月18日至19日,复演首台剧目由上海芭蕾舞团献演两场“别克大师系列”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
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
“疾控、社区、海关、医院等岗位人员每分钟都在工作,我再次提醒市民,疫情反复期间,注意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不扎堆,服从政府安排。”张文宏再次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齐心协力,只要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越能接近新常态生活。”
“离开艺术,生活会变得苍白。”他笑言,《天鹅湖》的票都卖完了,“估计这次大家都羡慕我吧。有机会我一定要看《天鹅湖》全场。”
剧场上座率何时可以从30%增加到50%、100%?张文宏坦言,“疫情反复带来不确定性,一切都在动态变化。”看完《天鹅湖》,张文宏又奔向医院,“今天还有一场会议在等着我。”
《变身怪医》一定要演
演艺大世界舞台复苏亮点不止于此,结合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院团优势,6月30日至7月1日上海歌剧院修改提高后的新版歌剧《晨钟》、7月5日上海民族乐团《海上生民乐》音乐会陆续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疫情变化,不断产生新的挑战,剧场节目随之调整。但我们的目标始终不变,把舞台还给艺术家和观众,产生现场互动。”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大剧院后续节目先以本土院团为主。“今年上半年蒙特卡罗芭蕾舞团《驯悍记》上海站因疫情取消,延期到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但由于疫情再次取消。”她透露,上海大剧院明年档期已规划完毕,因此今年下半年取消的国外演出将延期到2022年。大剧院也与国内项目保持密切接触,“不久前有制作人造访大剧院,我们聊得很开心,可疫情又在变,让排练搁置。大剧院与上海民族乐团原计划《共饮长江水》音乐会,也因为外地艺术家无法来沪而调整。一些全景歌剧将由音乐会版歌剧代替。”
深受关注的音乐剧《变身怪医》,导演在美国,幕后团队在韩国,但张笑丁强调,“《变身怪医》一定要演,我们没有放弃。”她还透露,今后大剧院将更多开展线上演出,“5月初‘有光,就有戏’线上特别放送深受欢迎,启发我们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演出,这不是剧院营销推广,而是另一种空间转移。”
为什么是《天鹅湖》
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伊始,开台大戏便是中央芭蕾舞团《天鹅湖》,众多国际名团的“天鹅海洋”在此竞相起舞。疫情期间,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天鹅湖》选段在上海大剧院“有光,就有戏”线上特别放送中呈现,观众通过弹幕表达尽快“剧场见”的强烈愿望。原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为这版《天鹅湖》打造48只群鹅组成的“天鹅海洋”,不仅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世界上首部在剧院内上演的具有震撼群鹅阵容的《天鹅湖》,在海内外巡演达147场。
6月18日,大剧院特别安排医护工作者导赏专场,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金牌讲师吴洁为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抗疫医护工作者代表介绍欣赏《天鹅湖》的门道。
为迎接复演,上海大剧院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每日定时进行。平常用作发布演出信息的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复演前夕已成为防疫宣传的重要园地,“剧院小助手”抓马(Drama)的卡通形象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防疫科普增添亮点。口罩、手套、洗手液等防护用品配备充足。
《天鹅湖》《晨钟》《海上生民乐》等复演剧目开票准备经反复推敲后落实。上海大剧院拥有大剧场、别克中剧场、小剧场等三个剧场,将坚决执行同档期内只开一个剧场的规定,上述剧目在大剧场演出时,其他剧场不安排演出活动,可售票划定不超过30%的“红线”,确保观众间隔就座。
去年京剧名家张火丁演出时,上海大剧院首度启用人员进出管理系统,这是国内演出行业首度将该系统用作观演人员的信息核验。此次复演前,大剧院将该系统升级,有效实现“随申码”状态显示、身份识别、体温测量等无接触式一体化的监测和记录,为防疫期间人员行动轨迹的追溯提供有效参考。大剧院还和参演单位和个人签订健康承诺书,提前做好对演职人员的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观看经典版《天鹅湖》的观众都将获得一份上海大剧院赠送的防疫安心包,包含一瓶免洗手消毒凝胶以及一封纪念票套,内有两只口罩,待口罩用完后还可以放置复演演出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