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1913年有电视机吗(电视机是在1950年创造的吗)

1913年有电视机吗(电视机是在1950年创造的吗)

更新时间:2022-03-07 12:15:55

作者丨丹颜

世人皆知陈独秀,很少人知道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同样也是祖国山河的脊梁。

这个夏天,《觉醒年代》的热播,把人们带回那个风云激荡、英杰迭出的时代。

剧中,陈独秀和两个儿子的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有一个场景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陈独秀与两个儿子在码头分别。

沉重的行李,一袋炒糊的南瓜子,父子三人的紧紧拥抱。

少年们回首与父亲相望,默默无言,只有相视一笑。

一边是步伐坚定,西去求真;一边是镣铐加身,伤痕累累;唯有笑容清澈,初心依旧。

陈延年就义时,刽子手用刀逼他下跪,他偏要站着受刑,高呼:“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左图为陈延年像,右图为《觉醒年代》剧照

刽子手恼羞成怒,乱刀将他砍死。

血可流,头不可低。

陈乔年在“八一三”惨案中,被刺刀所伤,血染白衣,毫不退却。

被捕后敌人对他用刑,他却淡淡地说:“受了几下鞭子,算个啥!”

他给后人留下了一句话: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可他至死不知,自己的女儿才刚刚来到世上,就再也看不到父亲了……

去时少年身,归来烈士魂。

他们的青春被永远定格在29岁和26岁。

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

陈独秀在《告少年》中说道:“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这几句话,为当代少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他的两个儿子,便是对这两句话最好的践行者。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独秀与高晓岚的长子和次子。

陈延年生于1898年,这一年的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维新变法”这场民主变革,让陈独秀看到了曙光,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

陈乔年比哥哥小4岁,从小跟随哥哥长大。哥哥去哪儿,他都跟着。

身为陈独秀的儿子,他们自带光环,可这光环也成了他们的枷锁。

陈独秀“革命者”的身份,让家人担惊受怕,甚至给家庭带来灾祸。1913年,陈独秀的养父陈昔凡去世。袁世凯的亲信听说此事,以为陈独秀会回来,派了一帮打手来陈家抓人。

15岁的陈延年带着弟弟们翻墙而逃。围墙不算高,11岁的陈乔年很快就跟上了,3岁的小弟陈松年却不小心跌进了隔壁邻居家的澡盆里。

邻居急中生智,说松年是他的孩子,自己正在给他洗澡,这才逃过一劫。打手们在陈家搜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得抓了陈独秀的侄子陈永年交差。

当陈延年兄弟再次回到家中,家已被洗劫一空,留下的只有一个空荡荡的房子。

1915年,陈独秀回上海创办《新青年》。他将陈延年和陈乔年两兄弟接到上海读书。他让孩子们寄住在亚东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里,每月只从自己的稿费里抽出10元钱给他们当生活费。

亲友们都劝陈独秀多照顾下孩子,可他却坚持: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

一开始,兄弟俩也会对父亲有怨言,但慢慢就懂得了,这是父亲对他们的一种鞭策。

为了生计,兄弟俩白天在租界打工,晚上去补习班上课,夜晚睡在客堂冰冷的地板上。夏无蚊帐,冬无棉衣,一件夹衣四季不离身。

生活虽苦,两个孩子却非常乐观。

亚东图书馆的工人曾问兄弟俩过得好不好,陈乔年风趣地说:“面包一直有,就是难咽,所以会浇上一些自来水,还不行就加上些盐,会好很多。”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陈延年

父亲的这份 “狠心”,让陈氏兄弟早早学会了自立;艰苦的日子,练就了两兄弟钢铁般的意志。两年后,兄弟俩居然真的闯出一条“前途”来。

1917年,陈氏兄弟进入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这次,兄弟俩主动拒绝了父亲的救济,依旧半工半读。

为了生计,两人在码头上当起了装卸工。在实践中,他们看到了中国底层的生活。一次次目睹工人被打、被欺负后,对底层老百姓充满了同情。

他们同无数的进步青年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新书刊,接触新思想,吸收新思潮。父亲是新青年的偶像,虽不常相聚,却如暗夜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行。

对父亲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陈延年极为推崇:“这次运动,含有无产阶级斗争之意义,千古未有”。

陈延年、陈乔年等乘船离沪赴法勤工俭学

1919年,“五四运动”如火如荼,陈延年与陈乔年决心走出眼前的圈子,到国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兄弟俩拒绝了父亲让他俩前往莫斯科留学的建议,拿着吴稚晖的亲笔介绍信,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得知消息的陈独秀匆匆赶往码头送别。

一袋亲手炒南瓜子,一个父亲的拥抱,血浓于水的牵挂,让他们在未来的路途中渐渐交汇相融。

他们和父亲,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条道路

这是一场艰苦的旅程。兄弟俩挤在下等舱“打通腿”,啃干面包。两个多月后,他们终于踏上了巴黎的土地。在法国,凭借着流利的法语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兄弟二人成功考入巴黎大学附近的阿里雍斯学校。

在巴黎,他们结识了周恩来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积极参与共产主义者的活动。1922年6月,陈氏兄弟跟随赵世炎、周恩来等在法国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两人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陈延年、陈乔年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同王若飞、赵世炎等同学共计12人由法国进入俄罗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

他们与父亲,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条道路。为了中国的未来,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

陈延年性格沉稳内向,他严格自律,给自己定下了“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做私交”的“六不”定律。

相比哥哥的内秀,弟弟陈乔年性格开朗,风度翩翩,还时常冒出些孩子气。他长相可爱,皮肤白皙,脸颊总是红红的,很多同志叫他“苹果”。

1924年,陈延年、陈乔年返回国内工作。陈延年在上海担任周恩来的秘书,陈乔年则在李大钊的领导下,担任北方区委组织部的部长。

这是兄弟俩第一次分开,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表现出惊人的组织领导能力。

1924年,陈延年协助周恩来组建铁甲车队。1925年,参与组建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领导省港罢工……

1927年,在陈延年、周恩来、澎湃等人的工作组织中,广东成为了拥有9000多名党员的大根据地,陈延年也因此被誉为“两广王”“小列宁”。

担任广东区委书记时,陈延年为了把广东的人力车夫组织起来,身穿粗布短衣,赤脚麻鞋,亲自去学拉黄包车,和黄包车车夫谈心交朋友。国民党高官们听说了,嘲笑他:共产党的大领导,居然和泥腿子一起干活。陈延年听了毫不介意。

弟弟陈乔年也不逊色。在北京,他仅用了10天,就创办了一个秘密印刷厂。为了防止被敌人破坏,他们在白天印刷一般稿件,晚上印刷重要的报刊,为避开敌人的耳目,每隔半年就换一个地方。

陈乔年主动到印刷厂陪伴加夜班的同志们,写完了文章,就跟着他们一起干活。同志们劝他早点睡觉,他却笑着说:“你们睡了,我也睡了,文件也就跟着睡了。这样,我们的工作也都睡着啦!”

1926年,陈乔年在北京同李大钊、赵世炎一起领导“三一八”请愿运动,他站在群众队伍的最前面,胸前被捅了一刺刀,他毫不退缩。

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这次会议陈独秀继任总书记,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时选为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这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的一门三杰“父子委员”。但也正是此时,两个优秀的儿子全都走上了批判父亲的立场。

陈延年说:“我虽然是陈独秀的儿子,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陈乔年的认识同样清醒,他认为:“陈独秀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是错误的,不能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身上,党应有自己的武装,走苏维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才有希望。”

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不是不尊重自己的父亲,只是在共产主义信仰面前,他们更尊重事实和真理。

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

分歧并没有持续太久,分离就到来了。

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在上海江浙区委所在地烧毁文件时意外被捕。得知消息,陈独秀立即设法展开营救。狱中,陈延年写信求救,这封信阴差阳错落在了吴稚晖手中。这位当年帮助陈延年兄弟赴巴黎读书的“吴伯伯”,早已变脸投奔蒋介石。

一切无可挽回。7月4日,陈延年被押赴龙华刑场。敌人喝令他跪下,他高呼:“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几个人强行将他按下,但敌人一松劲儿他就一跃而起。最后,敌人恼羞成怒,将他乱刀砍死。

长兄的牺牲,对于陈乔年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很多天水米不进,大病一场。

对于他而言,大4岁的哥哥一直是偶像一般的存在。长兄如父,更是他的领路人。

“哥,你去哪儿,我跟你一块儿去!”

这是陈乔年幼年时经常对哥哥说的一句话。

哥哥走了,那就到哥哥战斗的地方去。

这年冬天,陈乔年主动请缨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来到上海,那是离哥哥最近的地方。

陈乔年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工厂、机关和学校,进行思想宣传,发展同志,很快就将被破坏殆尽的党组织恢复了起来。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小陈(陈乔年)胜过老陈(陈独秀)大陈(陈延年)10倍。”

陈乔年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必杀之而后快。1928年2月16日,在叛徒唐瑞林的告密下,国民党特务突袭英租界北成都路的一处会所,正在主持会议的陈乔年不幸被捕。

在狱中,陈乔年受尽酷刑,他咬紧牙关始终不屈。狱友替他难过,他却淡淡地说:“受了几下鞭子,算个啥!”

临上刑场时,他给狱友留下了一句话: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牺牲,年仅26岁。

他不知道,妻子史静仪还在外面苦苦等他,肚子里刚刚怀上了他们的女儿,却永远也看不到她的父亲了……

短短两年,陈独秀失去了最疼爱的两个儿子,没有人知道他有多痛。

老友濮清泉回忆,8年后,陈独秀第五次因革命被捕。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听到这个消息,在监狱里的他托好友打了一点儿酒,还特意弄了点菜。吃菜前,他祭了两杯酒:一杯为牺牲了的所有同人,第二杯,为两个儿子。他斟满第二杯酒,祭在地上,老泪纵横:“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

他骄傲,他的儿是这国家的脊梁。

今年夏天,前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祭奠陈延年、陈乔年的青年络绎不绝。在他们的家乡,安徽合肥的延乔路路牌下,人们默默地留下一簇簇鲜花。一个花束中的卡片上写着:

延乔路虽短,但尽头却是繁华大道。

这短短的路途,却经历了一百年的艰苦奋战。

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

合肥延乔路路牌下摆满鲜花,还有市民写下寄语

参考文章:

1、《觉醒年代》成生动历史课,90后致信陈延年陈乔年:你们是最明媚的少年(中国青年网)

2、陈独秀后人:“我们家的历史是一部悲壮史”(新民周刊)

3、合肥民众自发献花纪念革命先烈陈延年、陈乔年(中新网)

4、陈延年:面向敌人的屠刀,决不跪下(新华网)

5、陈独秀一门三杰的“冤家”故事(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