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电视(汽车和电视机哪个先被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电视(汽车和电视机哪个先被发明)

更新时间:2022-03-09 11:45:24

现在随便上市一款新车,要是没有一个或者几个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似乎都没有办法在市场上立足。而液晶显示器的尺寸,似乎也开始成为一个和发动机排量、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扭矩等等这样的重要参数一道,出现在汽车的配置表中。

不过,与之对应的是,无论汽车企业为车主提供了多少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在用户手里,任何科技感十足的大屏似乎都抵不上一个好用的“手机架”。

于是,在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大屏出现在车内而感受到科技感加持魅力的时候,大屏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或者说大屏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问题却变得越来越模糊。

大屏是怎么来的?

车载大屏,准确点来讲,应该称之为车载多功能信息显示器。在整车的信息都还可以用机械的指针仪表指示的年代里,车载大屏最早出现的雏形,是基于车载导航系统的诉求而诞生的显示装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本田率先以一台小尺寸的显像管显示器和陀螺仪结合而来的导航设备开启了“大屏”雏形时代。不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个极为奢侈的配置——毕竟,电视机在那个时候也才刚刚在中国的家庭中开始普及。

1983年,美国政府正式打开GPS信号的民用线路。于是在1987年,皇冠作为丰田的顶级轿车,开始装备了一台小尺寸的彩色显示器,配备内置的CD实现导航系统的航迹推算。从那时开始,大屏显示器,才算是出现在汽车上。

而在整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这一段时间里,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车载大屏也逐步地随着导航系统的运用,陆陆续续的出现在高端车型里。

2001年,欧洲汽车企业开始在大屏上发力;那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奥迪正式发布Avantissimo概念车,在这辆车上,第一代奥迪MMI人机交互系统出现。

相比于以往中控台上密密麻麻的操作按键,MMI系统用一个旋钮和几个简单的快捷按键,实现了简单化的控制逻辑转变,而实现控制逻辑转变的关键,就是中控台上的液晶显示器提供了一层视觉的交互,让驾驶者可以像操控鼠标那样的去选择车辆功能。

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奔驰和宝马也都推出了各自对应的人机交互系统,而这些人机交互系统虽然名称各异,但实现的逻辑都是相同的——即用可视化的图像,实现单个或几个旋钮组合的车辆功能选择。这一逻辑,其实和现在的大屏所能实现的车辆人机交互功能,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晶显示器变得越来越轻薄,除了显示的功能之外还加入了触控的功能。这一时期车载大屏的发展,其实和苹果之一类智能手机发布之前的手机市场是有点相类似的。

屏幕只是一个辅助功能。但是,随车触控液晶显示器从电阻屏的时代迅速地进入到电容屏的时代,更为良好的触控体验,在带动手机发展的同时,也让车载大屏急速发展起来。当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屏越来越便宜了。

大屏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

工业产品就是这样,当你变得越来越便宜的时候,运用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广泛,而越来越广泛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不值钱。所以,在这个连小货车都会准备一套人机交互系统的当下,乘用车企业的“大屏策略”就“内卷”起来,比的是谁的更多,谁的更大。而至于大屏用来干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大屏的出现,是作为视觉交互的一个维度来提升车辆的驾乘感受的。也就是说,大屏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用于车辆的信息显示。只不过,最近几年来在智能手机触控交互的带动下,车载大屏开始进一步地把触觉交互的这一部分也纳入了其中。

这样一来,一些原本可以很简单直白的按键式操作模式,就变成了一套需要在大屏上按照操作系统的菜单逻辑去一层一层翻阅的麻烦举动。原本可以用手一摸或者一拧就打开的空调,变成了要找准触控点才能打开的,或者是要用一个语音唤醒词才能实现的麻烦操作。

而基于大屏所衍生的一系列功能,其实最终落地到与驾驶相关的,也依旧只是一个显示和娱乐的作用,本质上和二十年前的奥迪MMI没有大的变化。

实话实说,如今的大屏颇有点主次倒置的意思,大屏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件事,竟然变得模糊了。这事,不仅是消费者模糊了,连汽车汽车也是模糊的。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无论怎么改变也跟不上手机在老百姓手里更新换代的节奏的时候,这个大屏的功能就变得越发的尴尬。

随波逐流的大屏设计?

大屏的出现,在汽车内饰的设计上叫做玻璃化座舱的设计理念。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理念在十几年前是个主流的内饰设计方向。所谓玻璃化座舱,就是用大量的显示设备,实现视觉交互的多维化,将车辆进一步朝着具体的使用场景去推进。

随后,这种玻璃化的座舱设计开始在智能车的领域里,进一步演变成了场景化的内饰设计,并在设计圈里形成了一个以内饰设计主导外饰设计的发展方向。

不过,对于未来,是没有人可以说清楚的。所以,对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来讲,既然自己摸不清楚未来的方向,那就摸着一线品牌的“屁股”过河,这终归是没有错的。那些被摸“屁股”过河的企业,无非也就是奔驰宝马和奥迪。

十几年前,宝马率先实现了悬浮式液晶显示器的布局方式,也就是将液晶显示器从中控台的形体中独立出来,单独布置在中控台上方。没过多久,这个其实很妨碍下视野的设计就被无数的汽车企业竞相学习,一时间成为内饰设计的主流。

随后,奔驰E级经过小改款提出双联屏的设计,也就是将仪表盘和中控台的显示器构成一个视觉上的整体,在保留科技感的同时还多了些奢华的氛围。于是,又没过多久,这个双联屏的设计在自主品牌的阵营里率先开花,然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部分大众化的合资品牌,比如说起亚、福特等。

聊到这里,其实可以很清楚的发展这样一种趋势,对于未来的人机交互,大部分的企业确实是在跟风,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几年前,特斯拉横空出世,一个纵置的大中控屏成为中控台的全部,然后,这个设计开始成为所有的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的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而随着新一代奔驰S级的纵置大屏的登场,自主品牌的内饰设计显然确定了新一轮视觉交互的方向。在这里,我们不妨打个赌,不出两年,奔驰式的纵置大屏就会成为一大批二线自主品牌的标配。

写在最后:不否认,大屏作为一个信息显示终端,其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是建立在真正的去改变用车模式的前提下的。

我们总在说车载大屏能够像智能手机一样改变操作习惯,但我们所忽略掉的一个核心是,汽车现在还是不能用大屏来取代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但是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取代按键了。这其实就是车载大屏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关键点,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去改变用车模式。

高级感这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硬性的指标,只要是人无我有,那我就是高级。于是,越来越便宜的大屏,也就成了汽车越来越没技术含量的代名词。

注: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