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肉叔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一条不太起眼的讣告——
深切哀悼著名美术片导演胡进庆同志。
新闻只有31条评论,迅速淹没在娱乐新闻的汪洋大海里。
肉叔看着有话想说。
先说下吧,胡进庆是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动画协会副会长,中国剪纸动画杰出艺术家之一。
曾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
还是不熟?
那换个说法。
他的作品,包括但不仅限于:
剪纸片《渔童》《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人参娃娃》,水墨片《鹬蚌相争》等40部美术片等。
还是不熟?
那这三个字熟么——
《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这是句自带配乐的词。
哪怕是现在的小朋友,大概也很熟悉。
而胡进庆,就是“葫芦娃们”真正的“爷爷”。
说实话,肉叔想写这个选题好几天了。
毕竟,谁的童年没有被《葫芦娃》《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深深吸引?
那些神秘有趣的故事,那些勇敢又可爱的人物,至今难忘。
一段段熟悉的音乐,一帧帧回忆的画面,一下子就能把我们拉回从前。关于胡进庆,还有他工作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辉煌时代
说起美影厂的辉煌时代,不得不提镇厂之宝——
水墨动画。
胡进庆的作品之一《鹬蚌相争》,取材于《战国策》中的寓言,荣获第4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34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银熊奖等。
一部非常典型的水墨动画,全长只有10分钟,却把故事演绎得很是空灵。
什么是所谓的“空灵”呢?
空:画面颜色洁净素雅,青山绿水间大量留白,水墨画中,轻色彩,重浓淡的特点,就被勾勒出来。
耐看,意境悠长。
灵:鹬的一个头颈里面,就有34片圆圈,所以它看上去很柔和。当它俯身、转头清洁羽毛时,一气呵成,轻巧敏捷;
当它计上心头时,你甚至还能看见它转动的眼睛,乌溜溜的。
细腻,栩栩如生。
同样是水墨美术片,我们不得不提1960年,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
影片拍竣后的十多年,仍然在很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这是什么巨制吗?并不是,片子很短,短到只有15分钟,却让吉卜力创始人宫崎骏和他的老师高畑勋忍不住赞叹:
看得都傻了。
后来甚至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探访。
你小时候看没看过铁臂阿童木和迪士尼的各种公主。
可是你可能没想过——
铁臂阿童木,据说也是因为手冢治虫看了上海美影1941年出品的《铁扇公主》,才被激发了灵感,20年后成立了“虫Production动画部”,创建了自己的漫画世界。
(日本第一部多集TV动画《铁臂阿童木》、第一部彩色多集TV动画《森林大帝》均诞生于此。)
而《铁扇公主》比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仅仅晚了……
3年。
——对于美术片而言,那是个辉煌的年代。
2、一腔热血
这些让别国动画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是老艺术家们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抱着一腔热忱,呕心沥血做出来的。
就比如,胡进庆早期参与创研的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竟然也是因为——水墨形式动画制作工序复杂,美影厂吐苦:
成本高昂,吃不消了。
为了省钱,才有的剪纸动画。
之后,胡进庆又发明了“拉毛”剪纸,让剪纸片既保留水墨的质感,又比较……
说白了,便宜——
把形象剪出来之后,放到水里浸泡,当纸张的边缘生出毛边的时候,就好像水墨在宣纸上渲染开来的效果。
1981年的《猴子捞月》中,这种效果在猴子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不仅具有水墨的韵味,还把猴子的绒毛细致地表现出来。
轻柔,细腻,如在眼前。
猴子摇摆着活动时,毛发好像也跟着飘动了起来,非常生动。
而这种因为条件限制,不得不“偷工减料”的故事,还挺多。现在说来,还挺有趣的。
而就拿“葫芦娃”来说,肉叔小时候,总是想不通,当葫芦娃从葫芦里蹦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一个个长得一模一样。
原因同样让人哭笑不得:经费不足,要省钱。
1984年,美影厂计划将由民间故事《十兄弟》改成动画片。
《十兄弟》,讲的是十个天生异相、天赋异禀的兄弟从坟墓中蹦出了出来。为了救民于水火,和地主、官员甚至皇帝展开斗争。
程十发绘制的插图
这样的剧情,不仅主角形象不同,还涉及到皇帝、卫士、宫娥、才女、丞相、县官、地主、贫民等大量角色,场景也从农家、庄园、官府一直跨越到了皇宫,场面十分复杂。
导演胡进庆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反应很有趣。
胡进庆是什么人?
时髦。
胡进庆年轻的时候,是美影厂有名的“舞蹈王子”。
会跳探戈、伦巴,还会拉小提琴。
青年胡进庆
而在老伴拿出的照片里,他的面孔酷似香港演员林保怡,“有好多姑娘都喜欢他”。
还很“拽”。
他在看完《十兄弟》的故事后,说:这本子我拍不了。
为什么?
原来靠厂里批下来的钱,根本“拍不起”。
程十发绘制的插图
要知道,1989年1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开始调整各类影片收购价格,其中,剪纸片每本(一本为10分钟)由5.1万元调整为7.5万元。
也就是说,在拍摄《葫芦兄弟》期间(1986-1987年间),剪纸片一帧画面的成本才3块多。
做个对比你就知道这事什么概念了:
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全片84分钟,当年成本是2500万美元,换算到每一帧,347,美元。
更何况厂里给的制作周期只有一年半到两年。
这么庞大的故事结构根本玩不转。
所以,他坚持把原著中10个形象各异的人物,换成7个外形完全一样、只有颜色不同的“葫芦7兄弟”。
而众多反面角色通通简化为蛇、蝎两个妖怪。
各种各样的场景变化,也集中挪到了“山洞”里。
他甚至给领导丢下“狠话”:你不答应,我就不拍!
胡进庆(中)
后来,得到厂里的批准。他不仅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撰写了脚本,还身兼数职。为这部动画片分好镜头,又画好了场景。
导演、编剧、形象设计,都是他。
有趣的是,小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在《葫芦娃》片头的字幕中,胡进庆、进庆,还有笔名“墨犊”……
全部都是胡进庆。
在后来的采访中,白发苍苍的他俏皮地说:
不然都是我一个人的名字,多难看。
可以这么说吧,葫芦娃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神话传说设定,它的形象,完全来自于胡进庆的脑海里。
为了葫芦娃,胡进庆当时耗费了很多心血。
灵感来了,胡进庆即使晚上睡着觉,也会就突然又爬起来,重新坐回写字台旁写写画画。
作为一部“剪纸片”,《葫芦兄弟》的拍摄过程就像演皮影戏一样,工作人员需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
(往往是由头、身躯、上肢、下肢、手、脚等多个部分拼接组成,用关节钉或关节胶连接)
然后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掐着秒针,一帧一帧地拍下来。
13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千个场景,拍摄时间长达2年。
而我们听到的葫芦娃旋律,也没有什么声音合成,仅仅靠一架电子琴伴奏。
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些老艺术家,却把手下的作品,做成了当之无愧的精品。
3、什么是好作品
这些年,肉叔常常想,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好作品”呢?
我想,首先得独特。
1964 年美影厂,新一代的创作者都是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导演系毕业的。
如《金猴降妖》的导演严定宪、《雪孩子》的导演林文肖、《三个和尚》的导演徐景达等等。
除了初生的动画专业,还从各个美术院校招人,油画、国画、雕塑、版画、壁画、工艺美术……
《小蝌蚪找妈妈》的导演特伟(右二)在讲解《骄傲的将军》(1956 年)中的角色设计。
这些领域人才,给美影厂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小时候,看这些动画片的时候,脑海里只有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说不上来具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我们的动画片,和全世界的都不一样。
后来才发现,这种独特,先是来自于美影厂创作的动画风格:多样。
除了上面提到的水墨动画,还有折纸、木偶,剪纸,羽毛工艺等动画形式。
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特点。
折纸动画立体俏皮。
折纸艺术动画片《聪明的鸭子》,创作于1960年。
木偶动画古拙自然。
1979年《阿凡提的故事之种金子》。
剪纸动画精美。
1958年《猪八戒吃西瓜》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
羽毛工艺动画秀气雅致。
《草人》1985年获广播电视部的优秀影片奖,并获“金鸡奖”提名。
就像胡进庆自己说的,我们应该创造出和外国不一样的东西,绝不向风靡的美日造型靠拢。
葫芦娃形象的灵感,来源于观音菩萨旁边的“善财童子”。他始终坚持葫芦娃的样子一定要有民族化的东西,而且要”野”一点。
所谓“野”一点,是“野”在哪里呢?
胡进庆找来合作十多年的搭档吴云初,强调了两个字——“耐看”。
成本还是要节约的,不能太繁琐,进而还要突出剪纸的趣味。
前面也提到了,原本,在民间传说“十兄弟”的设定里,兄弟们都是从坟墓里跳出来的。听着都瘆人,更不要说给小朋友看了。
所以为了足够“野味”,在胡进庆的设计里,葫芦娃们从葫芦里蹦出来,这就显得更加喜闻乐见了。
而在形象上,葫芦娃总共经历了3个以上的版本。
我们可以看得出,为了强调这种“蹦出来”的野味,此时的葫芦娃已经具备了定稿的基础:
三个半头身、大眼、夸张后翘的发梢、菱形的葫芦冠饰、敞胸的葫芦背心、葫芦叶做的项圈和衣裙、赤脚,深色的皮肤。
《葫芦兄弟》分镜头台本中首次出场的“葫芦娃” 胡进庆手稿。
寥寥数笔,形神毕现。
这份独特,真的很珍贵。
再一个,好作品需要细致。
就拿《金色的海螺》来讲。
片子是根据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创作的,1963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胡进庆担任造型设计。
大到每一座山,每一个建筑,上面都有镂空的雕琢。小到海螺姑娘的发丝、头饰、裙子,都是一丝一丝勾描出来的。
而且片片相连,瓣瓣相随。
渔夫在晨曦里捕鱼的画面,也处处显现出精细的剪刻功夫。
渔网从拽在手中到挥散入海,网格变化的状态流畅,生动,飘逸。海面上有微微颤动的波光,灵动巧妙。
当娘娘强迫海螺姑娘重返天庭,她的眼中溢出了豆大的眼泪。
深夜里,就连蜡烛都闪烁着悲伤的微光。
仔细看,你能发现烛火上有参差不齐的火焰苗 ,轻轻摇曳、闪动,栩栩如生。
红蜡被融化之后滑落的“蜡烛眼泪”,让人忍不住感叹创作者的工细,还有看得见的的巧思。
当眼泪和烛泪同时低落的时候,海螺姑娘怕是已经伤透了心。
而老艺术家们的求实精神,也让每一件作品都透露质朴的灵动。
这种真实,就是作品最大的诚意。
“当年什么都没有,得来不易,只能靠自己研究,美影人自有自己的“土办法”。60 年代,年轻的严定宪正在为《大闹天宫》设计孙悟空的表情。
再举个例子,是肉叔小时候逢看必哭的《九色鹿》。每次,当我看见九色鹿身上闪动的异彩,光怪陆离,就忍不住被它深深吸引。
后来才知道,《九色鹿》的故事来源于佛本生故事的《鹿王本生》。
敦煌莫高窟中,就有九色鹿的壁画。动画之所以给人奇妙的神秘感,和庄严的瑰丽震撼,是因为主创们对敦煌壁画里九色鹿的高度还原。
《鹿王本生》,壁画,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层,纵96cm,横385cm。
仔细看你会发现,不仅色调、风格很相似。
就连鹿的站姿,都一模一样。
鹿是如此,仙女也是一样。
梦中飞天的仙女,神态,姿势,飘逸的裙带,都被仔细还原。封尘的壁画,通过动画,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伎乐飞天》局部,敦煌莫高窟隋代第420窟,李其琼、霍熙亮临摹,1953。
老实说,老艺术家们的这份认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幸运。
想想那个脑子里装满古怪想法的年纪,是这些五彩斑斓的动画,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那时候,这些动画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伙伴:
聪明的阿凡提骑着驴儿走四方;
神勇的黑猫警长眼睛一瞪,总能找到真相;
舒克和贝塔开着飞机闯世界;
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人见人爱的孙大圣;
莲藕长成了能上天下海的小哪吒
……
就像《葫芦兄弟》。只有短短13集,却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
还记得那时,当小葫芦们一个个摇动着叫“爷爷”的时候,肉叔总是想不通爷爷为什么会哭。
只是当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个葫芦娃、一个一个从葫芦里蹦出来的时候,小小的我,也会跟着拍手掌,雀跃欢呼。
现在才明白,葫芦娃们真正的爷爷,胡进庆,还有和他一样的老艺术家们,掏空了自己的一生,和片子里的爷爷一样,用心血,给我们的童年种下了一棵树。
那时候,小小的我们还不会解释“正义”的含义,却已经从葫芦娃身上,学会了分辨对错,学会了孝顺和勇敢。
那年,我们和葫芦娃一般大。
后来,我们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渐渐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可是那一个美好的动画世界,依然驻守在我们的心底里。
无声,但有力。
无形中,他们用画笔雕塑成了我们稚嫩的三观,给了我们最初的善恶教育。
我们很少会想到——
那个美妙世界的创造者是谁?
那些给我们童年带来欢乐的人现在在哪里?
直到他们离去——
以这种方式认识胡进庆等老一辈艺术家——
说实话,真的很抱歉。
曾经,他们用像葫芦娃一样的精彩形象,陪伴我们慢慢成长。那天,突然看见他离去的消息,顿时很沮丧。又不知道自己能为他做些什么。
今天写下这篇文章,动机很单纯。只是希望有更多人,认识胡进庆,记住那些为我们童年制造欢乐的老艺术家们。
虽然,这一次——
葫芦娃们,再也救不回他们的爷爷了。
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
当年有那么一群小屁孩,嬉笑着坐在电视机前,瞪大眼睛看着那些奇妙的世界。
与其说,那只是一部部童趣盎然的动画,不如说,那是老艺术家给我们编织的一个个美梦。
在梦里,你我还是少年。
编辑:意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