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是比较为人熟悉的一个。这主要是拜小说和影视作品所赐:《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还珠格格》、《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延禧攻略》、《如懿传》,,,,,,以清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无论是武侠题材还是宫斗题材几乎有一多半拍的都是乾隆。然而很多人所了解的乾隆可能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形象,而是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那种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乾隆是什么形象呢?实事求是地讲影视剧中的乾隆要么就是在泡妞撩妹搞对象,要么就是和刘墉、和珅、纪晓岚逗闷子。总之影视剧中的乾隆皇帝就是一个爱玩爱娱乐的主,仿佛就像是一个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达人,可就是从来不见他治国理政。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当然不会是这样子的,否则清朝的疆域也不可能在他手里达到最大。
享年88岁、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当然也有人认为活了103岁的南越武帝赵佗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不过赵佗的南越国更多时候被视为是割据政权,所以正史上一般不大承认赵佗是正统的皇帝。如果我们姑且抛开赵佗算不算一个正统皇帝这一争议,那么除了他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就没比乾隆更长寿的皇帝了。
晚年的乾隆皇帝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后给自己列举了”十全武功“,因此乾隆皇帝在晚年又以“十全老人”自居。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十全武功”之中有三次对新疆用兵(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两次对西藏用兵(两次反击廓尔喀入侵)。
这五次用兵对巩固中央政权在新疆、西藏的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五次军事行动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是有重大贡献的。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回部大小和卓兵败西逃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至此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区再次被中原正统王朝纳入版图,乾隆因此地为清朝新得疆土故命名为新疆。此时清朝的疆域达到了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大值。
不过乾隆的“十全武功”也不乏凑数的成分:平准噶尔先后两次用兵就各算一件武功,反击廓尔喀的军事行动也有两次却被合在一起。看来乾隆皇帝为了凑这个十全十美的数字也是煞费苦心。何况十全武功之中对缅甸、安南的军事行动其实是失败的,也是乾隆皇帝为了给自己凑足十全武功才故意把败仗说成是胜仗。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并不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十全十美。
乾隆尽管并不是像影视剧中那样只知道玩的主,不过乾隆喜好附庸风雅却的确是事实。影视剧不过是把乾隆附庸风雅的特点进一步夸张放大了。酷爱收藏的乾隆喜欢给前人字画盖章与题字,所以常将前人的珍贵遗迹盖章盖得如同牛皮癣一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只有28个字,却被乾隆帝反复题字60多次,以致于空白处全被乾隆帝用盖章弹幕覆满。王献之的《中秋贴》也遭遇了差不多的厄运。
有一副《富春山居图》被乾隆帝题字盖章55次,所幸被乾隆帝糟蹋的那一幅是赝品,而真正的黄公望真迹却因为被乾隆帝误以为是赝品得以躲过一劫。乾隆一生所收藏的古玩珍品中价值最高的当属粉彩镂空瓷瓶和九龙宝剑,可惜如今粉彩镂空瓷瓶已流落海外、九龙宝剑则已下落不明。2010年11月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
九龙宝剑作为陪葬品在乾隆皇帝死后埋葬于裕陵的地下宫殿中。1928年7月2日军阀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以后九龙宝剑从此下落不明。有传言称孙殿英把九龙宝剑作为礼物送给了军统头子戴笠,戴笠则把宝剑暂时交给手下特务马汉三保管。抗战期间马汉三被日本人俘虏后献出宝剑以保命。宝剑从此又落入了日本间谍川岛芳子之手。抗战胜利后宝剑又重回戴笠手中。戴笠死后宝剑的下落就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乾隆除了喜欢收藏珍玩之外还喜欢作诗。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平均每天1.3首诗。乾隆生前曾沾沾自喜向人夸耀自己一个人所作的诗快赶上《全唐诗》的数量了。《全唐诗》收录有唐代二千二百多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乾隆一个人就作诗4万多首在数量上确实快赶上《全唐诗》了。乾隆的诗大多是即兴口授或随笔所写,然后由大臣抄录誊写,可时至今日没几首能广为流传的。
乾隆作诗的数量尽管快赶上《全唐诗》了,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都没太大的价值。不过这其中有一首《飞雪》却出人意料上了小学生课本: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如果乾隆的每首诗都是这种水平,那么他的诗没能广为流传也就不奇怪了。其实这还算是乾隆难得的佳作:虽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但简简单单几行字就写尽了雪花飘落的样子。
乾隆除了好附庸风雅之外是不是像影视剧中那么风流呢?乾隆一生先后立有三位皇后:富察氏、那拉氏、魏佳氏。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的弟弟富察·傅恒、侄子福康安都是乾隆朝的重臣。第二位皇后那拉氏就是《还珠格格》中那位阴险恶毒的皇后原型。历史上乾隆与这位皇后的感情的确不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那拉氏死后是以皇贵妃之礼下葬。
尽管那拉氏生前并没被乾隆废黜皇后地位,可实际上最后相当于是不废而废。乾隆的第三位皇后魏佳氏就是令妃魏璎珞的原型。魏佳氏的娘家本是汉人(姓魏),后被乾隆帝抬入满洲镶黄旗,因此才获得选秀入宫的资格。魏佳氏入宫之处本来只是宫女,乾隆十年正月受封为嫔(后来由嫔转妃),那拉氏死后魏佳氏被册封为皇后。魏佳氏一生为乾隆生育有四子二女(这其中包括后来继承皇位的嘉庆)。
除了这三位皇后之外乾隆的后宫中还有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2位答应。乾隆的后妃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可能要属香妃了,事实上香妃在历史上的确是有原型的。在《书剑恩仇录》和《还珠格格》中香妃都被塑造成是乾隆在平回部的战争中所俘获,香妃入宫后被备受太后、皇后的迫害,因此民间有传言说香妃是被太后赐死的。
事实上香妃的原型是乾隆皇帝的容妃和卓氏。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在新疆当地各民族乃至和卓家族内部都没得到支持:当时容妃的叔叔额色尹、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战后乾隆皇帝为拉近与支持清军平叛的回疆各部族就与之联姻。容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入宫被封为“和贵人”的。容妃并不是战俘,也没在宫中受过迫害。
恰恰相反容妃一直是乾隆比较宠爱的一个妃子:她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没经过常在和答应两级本身就表明了皇帝对联姻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乾隆专门为容妃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同时还在宫中设有礼拜场所。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和贵人为容嫔。既然是奉皇太后懿旨晋封,那么所谓太后迫害容妃的说法也就难以成立了。
乾隆不仅妃子多,而且孩子也多: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乾隆早年曾说过自己绝不会超过圣祖康熙在位的时间。也许当时乾隆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久,可等到乾隆六十年的时候还活蹦乱跳的。就在这一年乾隆选择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日后的嘉庆皇帝)。这时乾隆的17个皇子中竟有13人走在了乾隆前边,尚在人世的皇子只剩下永瑆、永璇、永琰、永璘四人。
事实上这时的乾隆的34个皇孙中都有27个已离开人世。长寿的乾隆愣是把自己大多数儿子、孙子都熬死了,而他自己最终见到了“载”字辈的皇曾孙载锡。乾隆帝本想立嫡长子,结果嫡长子早早就夭折了。后来乾隆又看中了五皇子永琪,结果永琪只活到25岁就死了。等到乾隆再想立储的时候就只剩下四个皇子可选了,最后只能是矮子里头选高个立了永琰。
说完了乾隆朝的后妃、皇子们再来看看乾隆朝的大臣。乾隆朝的大臣中最为人熟悉的可能要数刘墉、和珅、纪晓岚。这主要还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实际上真实的刘墉、纪晓岚与和珅并不是一个级别:无论比官职大小还是比皇帝器重的程度都是和珅更牛。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曾总结了在过去的千年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这其中有6名中国人榜上有名: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
和珅被视为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的大贪官:嘉庆四年查抄和珅的家产时所有财产登记造册共109册。如果把清单详细列出来足够一本书的篇幅,仅仅只是已进行过估价处理的其中26册所登记的财产价值就在2亿两白银以上,据此估算其总资产当有8亿两白银以上。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全国税收被和珅一人贪掉了一半。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将其列入世界级富翁行列。
富可敌国的和珅却是在贫困之中一步步起家的: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钮祜禄·常保家中,和珅三岁时母亲在生育弟弟和琳时因难产而去世,和珅九岁时父亲常保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才使和珅、和琳两兄弟免于被赶出家门的命运。和珅、和琳兄弟俩深知自己没任何依靠,于是越发的加倍努力。
后来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专门培养八旗贵族子弟的咸安宫官学,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其他同学的白眼,谁也不拿父母双亡的和珅当回事。然而和珅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自己这些同学知道什么是打脸——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都已是一群上不得马、练不得武的饱食终日的纨绔子弟,和珅却精通骑射武艺,同时也饱读四书五经,他还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在当时的整个咸安宫官学都是绝无仅有的。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18岁的和珅迎娶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这桩婚事对和珅而言:属于高攀了——尽管和珅出生的钮钴禄家族也是八旗权贵世家,但这时的和珅早已失去一切依靠,能与直隶总督这样的高官家庭联姻对和珅而言是足够显荣的。次年和珅参与科举,却名落孙山。名落孙山的和珅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这一职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又被授予三等侍卫,后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和珅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有一天作为侍卫的和珅侍奉乾隆皇帝欣赏颐和园的春光,皇帝正在兴头上的时候一名侍卫紧急来报说有一名逃犯越狱,乾隆皇帝龙颜大怒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侍奉在一旁的侍卫们都吓得大气不敢出,结果和珅从容应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也许是平日里见惯了谨小慎微、阿谀奉承之辈,冷不丁见到有人能如此不卑不亢从容不迫回答自己的乾隆皇帝就对这名侍卫格外留意起来。这一年23岁的和珅被任命为管库大臣,从这份工作中他学习到了如何理财。这时的和珅还没养成他日后的贪墨习惯,他勤勉地为乾隆皇帝管理库房,也因此获得了乾隆的肯定。从和珅早年的发迹史来看:他无疑是想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的。
就和珅个人的人生经历而言也的确称得上励志,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青年会迅速腐化堕落呢?说到底这还是和当时的官场大环境有关:当后期已身居高位的和珅实际上已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了,而是代表当时整个清朝官场既得利益集团的缩影——这个集团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行贿实现把所有人拉下水的目的,如果有谁不识趣地拒绝收钱就会被视为是破坏了长久以来官场上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那么这样的人势必会遭到其他官员的一致排挤。坐到和珅这个位置上的人自然会有很多人争着抢着给他送礼,事实上像和珅这样的高官根本就不在乎人家送他什么,他所在乎的是送礼这事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即是说这个人是我圈子内的人。如果一旦有朝一日和珅不再收钱了,那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人脉关系就会烟消云散。和珅这样的巨贪出现其实只是清朝吏治腐败大背景的一个缩影而已。
就在清朝日益腐败之时西方世界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1799年就在人类即将迎来19世纪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位大国元首辞世:东方的那位是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西方那位是美利坚合众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更确切来说这两位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实际上已是前国家元首:乾隆驾崩时的正式身份是训政的太上皇;华盛顿离世时的身份是已退休的前总统。
华盛顿和乾隆不仅是同一时代的人,而且他俩就是同一年前后脚走的:1799年二月乾隆皇帝驾崩,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病逝。乾隆和华盛顿尽管生活在同一年代,然而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在心理状态、精神风貌上却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爱新觉罗·弘历尽管退位,却仍以太上皇身份实际执掌国政;乔治·华盛顿在两届任期届满后自动放弃权力。
爱新觉罗·弘历是让位于自己的儿子,实行的仍是传统的家天下制度;乔治·华盛顿不称王号、不传子孙,首创民主共和政体。爱新觉罗·弘历视举国百姓为自家奴才,享受众人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盛景;乔治·华盛顿提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大权在握的爱新觉罗·弘历宠幸和珅,以致朝廷上下无官不贪;乔治·华盛顿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权力受到制度的约束。
爱新觉罗·弘历醉心于天朝上国之迷梦,以致于国防军备日益空虚而毫不自知;乔治·华盛顿推行工业革命,以期富国强兵。爱新觉罗·弘历闭关自守,拒绝同外界有任何接触;乔治·华盛顿提倡自由贸易,积极开拓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爱新觉罗·弘历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乔治·华盛顿奠定了美国崛起的基础......有这么多代沟的人自然会给人一种压根不是一个时代之人的错觉。
事实上这种东西方历史的年代错落感在乾隆以前就已出现:明万历三十年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荷兰;清顺治十七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清康熙五年法兰西科学院成立;清康熙三十三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清康熙四十九年世界上最早的大米期货市场诞生于日本大阪;清雍正二年俄罗斯科学院成立;清乾隆十三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清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