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央电视台大家都不陌生,就是CCTV。是各个电视台的老大哥,却也属于中国电视台中扛大旗的那一个,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纪录片。
可是它的前身是什么你知道吗?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1958年的5月1日,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中国开始进入了广播电视的潮流。
中国广播电视已经发展了60年,在这60年的历史中,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
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
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60年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一、历史发展下的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
二、竞争格局下的电视台
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
那么,这60年,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198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本来最初的“四级办电视”目的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地方电视台的方法来提高电视人口的覆盖率,事实上也达到这效果,比如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从1982年的57.3 %上升到1997年的87.6 %。至2000年底为上,电视的覆盖别为92.5%。
然而,积极性调动得过火了,则出现另一种情景:电视台过多。截至1994年底,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建立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达982个,有线台更多至1212,教育台941个,总数达3125个,较美、俄、日、法、德、英、印度、加拿大、澳洲、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十一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2606个)还多了519个。而到了1997年底,仅有线电视台数目就逾2000个。
三、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一场篮球比赛。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前身)也相继问世。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1979年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来信。
1980年
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
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1983年
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8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它首次在大型节目中树立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之后,总导演戴维宇及其创作班子趁热打铁,再次推出《话说运河》。
1987年
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
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央电视台与正大集团合办《正大综艺》。
该节目采用特邀嘉宾——明星或名人——猜谜、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一举成为收视热点。
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电视名人,杨澜就是第一个幸运者。
该年又称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得万人空巷。
在这一阶段,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台”的概念,中央电视台、省台、市台,而几乎没有什么节目与栏目的概念,即使有,也是电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比如《渴望》、比如《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