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老人容易看懂的农村电视剧(六七十年代适合看的农村电视剧)

老人容易看懂的农村电视剧(六七十年代适合看的农村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7 17:21:04

来源:威海新闻网

11月27日晚,备受关注的威海本土电影《村头村尾》首映式在济南举行,影片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该影片由曾获得金鸡奖的威海本土导演孙宪指导,故事素材取自环翠区一个普通小山村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拍摄地位于环翠区嵩山街道所辖村庄,电影里满满都是威海元素。

电影缘起农民的20多封《入党申请书》

拍摄《村头村尾》前,导演孙宪的影片以纪录片为主,包括荣获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的鸟类电影《天赐》。

首映式期间,谈及为何想要拍摄《村头村尾》这样一部故事片,孙宪坦言,最初的计划并非如此,“2018年至2020年,我在嵩山街道举办威海影视摄制公益培训班,带领学员在附近的社区、村庄进行拍摄活动,原计划是拍摄一部农村向城市变迁的主题纪录片。”

拍摄过程中,孙宪被当地多位老党员真诚朴实的故事所感动,萌生出以此作为电影故事原型人物的想法。“一些老党员对信仰的忠贞、对生活的热爱,令我动容。”他表示。

2019年10月,孙宪在参加环翠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我的入党初心”主题读书会时,意外听到该公司员工刘丽华讲述父亲刘玉芳的入党故事,感动不已。

11月27日晚,刘丽华再次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2015年因病离世。我收拾遗物时,在一些老书里意外发现了20多封不同时期的《入党申请书》。这些《入党申请书》篇幅虽然都不长,但朴实真诚、直白简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表达着一位农民对向党组织靠拢的渴望。”

正是看到一封封已经泛黄的《入党申请书》,孙宪才决定以刘玉芳老人的故事当原型,将纪录片拍摄成一部故事片。这便有了电影《村头村尾》。

影片镜头均取景于环翠区所辖村庄

孙宪说,《村头村尾》里所有的内景、外景均拍摄于嵩山街道所辖村庄的真实环境,当地的石窝剧场、山地自行车赛道,以及近年来新打造的轻户外运动小镇等都有出镜。

石窝剧场原本是嵩山街道当地村民采石盖房遗留下的一处废弃采石场,存在山体滑坡、落石等安全隐患。2019年,环翠区着手改造这处“环境伤疤”,在中央美术学院何崴团队操刀下,以采石断面为背景,将下陷部分打造成舞台,缓坡段为阶梯观众席,成为国内首个利用采石场改造的露天剧场,开创了生态修复新模式。

一方石窝子的涅槃,正是威海传统农村向美丽新农村转型的生动缩影。影片《村头村尾》巧妙地将这一点作为影片的起始冲突点,展现当地村民观念的碰撞、思想的转变,由此自然发生。

同样是在2019年,环翠区在辖区南玉皇山依山就势,修建了5公里的山地自行车赛道、10公里的徒步赛道和50公里的越野跑赛道,并连续举办多项知名赛事。

电影里一个重要剧情是:村里走上生态文明的致富之路,修好了山地自行车赛道,并成功举办了国际赛事。当时摄制组还取景了当地举办的2020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的真实场景。为了不打扰比赛,同时为最大程度保留真实性,剧组让演员融入现场观众群里进行抓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嵩山街道的村民不仅十分支持《村头村尾》的拍摄,为摄制组提供了许多便利,还自发充当了群众演员。待影片正式上映后,读者朋友可以在影片中仔细寻找,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亲朋好友。

据了解,《村头村尾》将于12月22日正式上映。

影片描绘威海乡村振兴全景图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认为《村头村尾》的放映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威海实践。”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宁敬武说。

他认为,电影说的虽然是村头村尾的小事,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两大主题,将红色基因和绿色生态巧妙融合,描绘出一幅热气腾腾的威海乡村振兴全景图。

影片中,两代人为了振兴乡村、让村民致富,一边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以及短期收益与长远影响的考量中不断拉扯,一边在争论、沟通和交流中消除误会、统一认识,带领乡村走上致富之路。最终,裸露的山体被修复,村庄迎来了高端体育赛事等。

影片也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党建元素,如宽厚大度、默默奉献的老支书于进水,年轻有为的挂职第一书记孙芳,能力强、干劲足的村委会主任刘柱等人物形象。影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塑造了一群生动真实、心怀大义又质朴可敬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既凸显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崇高境界,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文 王彦博/图 通讯员 李明伟 部分图片由环翠区供图)

本文来自【威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