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低头族来说,我们都有一个共识:我不看电视好多年。
毕竟在办公室里有电脑、在出勤路上有手机、在家里有WiFi,漫步在网络云端的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电视这种诞生于1928年的老古董;现如今电视机存在的唯一价值,大概就是每年除夕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及作为结婚的彩礼。
当然,由于春晚越来越无趣以及结婚率屡创新低等原因,电视机连它最后存在的两大意义也正在崩溃的间隙;哪怕传统的黑白电视、彩电,液晶屏已经进化到了如今的互联网电视和智能电视,比起电脑和手机的后来居上,电视机已然失去它曾经的辉煌。
2013年,乐视第一代电视X60正式发布,开启了互联网电视的元年。
2017年,蒙眼狂奔的乐视撞上南墙成为了互联网电视的分水岭,2017年前人声鼎沸、2017年后万物凋零。
2018年,在乐视轰然倒塌后小米从乐视的手中接过了“指挥棒”,换了一套皮肤的智能电视再度出发。
不可否认智能电视正在变得越来越普及,它的硬件性能正在不断提升:自从夏普2017年把电视分辨率的战争从4K推到了8K,2019年三星(Q900R)、索尼(Z9G)和LG(Z9)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8K电视。
除了分辨率上的精益求精,不少电视厂商都开启了自己的“副业”:微鲸、小米和暴风都玩起了投影仪、苹果计划推出廉价版Apple TV电视棒、日本 NHK 电视台和一家东京技术公司 Wonder Vision 合作推出裸眼(不戴头盔)8K VR。
当然,除了电视机的硬件和周边,在软件方面最吸引眼球的大概就是苹果2019年3月底推出的Apple TV 服务(其中包括来自Hulu、HBO、Showtime 等频道(称之为 Apple TV Channel)的服务,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在通一个 Apple TV 应用中选择,并且可以单独按需订阅,而非打包购买;购买之后,用户可以下载之后离线观看),这是打算用硬件捆绑内容产品透支苹果的剩余价值。
电视机里里外外的业态风风火火,与之匹配的新一代智能电视又该具有何种特质?
在这里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Vitra、LG和三星给出的解决方案。
①
机械升降
▽
随着分辨率的精益求精以及消费者对于使用体验和电视屏幕的极致追求,电视机的屏幕细节愈发精细、屏幕尺寸不断增加;这就导致电视机这种相对昂贵的科技产物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在关机的时候还会产生一块巨大的矩形视觉黑洞,造成沉浸体验和断电审美的剥离。
LG与设计公司 Foster Partners 合作,在2019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和2019 年米兰设计周上推出全球第一款可机械升降的电视Signature OLED TV R。
Signature OLED TV R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全视图(全屏)、线视图(四分之一屏)、零屏幕(隐藏屏);在用户不需要使用电视机功能的时候,它可以下降成一条窄屏或者下降至完全隐藏,即便是完全“隐藏”起来的状态,用户也可以通过 sound bar 播放音频内容。
LG 表示并没有因为卷轴收纳特性而有所牺牲。Signature OLED TV R 配备一块 65 英寸的 4K OLED 屏幕,搭载最新款的 Alpha 9 Gen2 处理芯片。
这种机械升降的方式在逻辑上其实和手机上的升降摄像头类似、只不过主次颠倒,都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视觉审美的苛刻追求: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伸展,不需要使用的时候沉降。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思考,机械升降无疑是一种比较“笨拙”“僵化”的解决方案;他们固然是在取巧,但是给产品本身增加了太多不需要的“冗余”。
这种方式可能会风靡一时,第一眼的确酷炫,但是失去新鲜感之后很难持续。
②
视觉隐形
▽
2018年,三星发布旗下以“环境屏模拟”为主打特色的QLED光质量子点电视新品Q9F系列:不管将它悬挂在客厅的哪个角落,都能非常自然地融入到当下环境中,没有丝毫违和感。
它的奥秘在于,电视关闭之前,它会拍下背后墙面的照片,然后通过内部算法使电视模拟出融合图像,将同样的画面完整地显示在屏幕上。
由于三星 QLED 电视特意采用了超薄设计,挡板边缘会自动投射模拟阴影,机身后面还设置了伸缩功能,将它轻轻推进去之后,就仿佛彻底“藏”在了墙里。
而且,随着室内光线强弱的变化,它还能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增强画面的逼真效果。
相比于LG的机械升降只是“简单粗暴”的把电视屏幕藏起来了,还留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电视机座;三星的视觉隐形就要柔和多了,它利用了人类的视差错觉,用壁纸、与之匹配的始终、天气、新闻、交通信息等实用性内容等进一步压缩了电视机主体的存在感。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思考,视觉隐形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商家&用户“视觉诱导”合谋。
③
家居异化
▽
2016年,三星联合法国设计师 Ronan 和 Erwan Bouroullec 推出 Serif 系列电视模糊了家电和家具的界限:设计师把电视从一种电器变成了一件家具,顶部设有一个搁架式的表面,可用于放置遥控器、摆件、花瓶和其他小物件,而背部的织造布板则很好地掩盖了电线和接口。
2019年米兰设计周期间,家具品牌 Vitra 与松下、设计师 Daniel Rybakken 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 Vitrine 的电视机:采用透明 OLED 屏幕与玻璃结合,将艺术,设计和科技融为一体,不像大多数电视机在关机时变成黑色大块;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智能玻璃柜。
相比于三星的Serif系列的外观“再设计”,用外观异化的方法把自己伪装成了家具界的家电“间谍”;Vitra的Vitrine系列就是比较纯粹的“透明化”,既然关机之后的矩形黑洞无法避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显示器变成其它颜色,至于木质边框的存在,更大程度只是作为原生态装饰作用,它变成了一个透明画框(画面内容可以任意排列组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机之后的巨大黑色矩形黑洞才是智能电视的最大Bug,机械升降是在掩饰问题、视觉隐形是在淡化问题,家居异化是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那么,家居异化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
不一定!
④
电子鱼缸
▽
我有一个比较不成熟的想法:
既然我们都有能力把显示器从黑色变成透明,那我们有没有机会在电视机的主体中建立一个“纯数字微生态”呢?
鱼缸里面能够养鱼,为什么显示器里面就不能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定制AI电子宠物。
想象一下结合自己的语音、人工智能、3D投影等技术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具象化”的Siri、小娜、小爱同学“豢养”在透明化的显示器框架内?
不只是单纯的视频音频合成,有可能是裸眼AR技术,不存在所谓的正面和背面,360°无死角。
在这里我们可以为她准备不同的生存环境(立体化壁纸),以及按照年龄阶段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让她帮自己控制各种智能家居、做自己的生活秘书、情感导师……就像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电子宠物。
当你需要看电视浏览新闻的时候,她隐匿的时候你可以和她直接对话,语音控制。
当电视待机的时候,她可以变成一个活色生香的电子鱼缸(在视觉模拟的同时配合气味感知设计),就像另一个次元活生生的“生命”一样。
当然,这种想法可能有些幼稚,但是在找到“完美”的智能载体材料之前,把智能电视AI化无疑是一种更“有想象力”的想法。
如果说机械升降是掩耳盗铃、那么视觉隐形就是自欺欺人。
如果说家具异化是浑然一体,那么电子鱼缸就是最终幻想。
毕竟,属于智能电视的时代还远远没有过去。
这里有一组数据:
2018年4月19日,调研公司eMarketer发布报告称,中国成人用户每天在移动设备花费2小时39分钟,在电视上花费2小时32分钟。
成年人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第一次超越观看电视的时间。
可见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电视和电视剧各种“嗤之以鼻”,但是电视依旧是个人和家庭除手机之外最佳的“互联网入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芯片、材料、5G技术的发展,电脑这个过度性产品很可能会和电视以及手机融合,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大而全的私人终端(固定在家里的大屏,很可能就是另一种形态出现的电视)、另一个是与工作和身份融合小而美的移动插件(随着人物移动,涵盖大部分合作日程等内容);而且,这种移动插件必然是可以与私人终端完美互联。
在这种未来背景下,未来“电视”充满了想象力。
那么,在让人工智能彻底完成“成人礼”之前,我们为什么不能让OLED中的世界先“活”过来呢?
PS:
部分案例来自于@好奇心日报 和@设计癖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玩意东西(wanyidong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