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连接上无线网却看不了电视剧(电视已连接wifi 怎么看电视剧)

电视连接上无线网却看不了电视剧(电视已连接wifi 怎么看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8 23:26:55

把那个后期拖出去砍了

国产电视剧,从来不缺非议。

剧情凌乱没逻辑,骂编剧;演员木讷没演技,骂演员;镜头语言没张力,骂导演;花了大钱没效果,骂制片人……

经历了多年后,批评的声音终于到了后期人员的身上。

“十级磨皮”“阴间滤镜”“低级感调色”最近多部影片因此被骂上热搜,无论是《当家主母》《一见倾心》还是《斛珠夫人》的视觉效果,都令观众感到不适,评分也一降再降。

与影视工业生产线上其他饱受争议的工种不同,面对这样的指责,后期师们并没有选择三缄其口,而是纷纷表示:

“这锅,我们不背。”

技术好了,演员怎么连脸都看不清

许多观众表示,自己购买了高清电视以及影视平台会员的高清福利,但是看电视剧的时候居然连演员的脸都看不清。

近日,由蒋勤勤、杨蓉主演的电视剧《当家主母》播出时,该剧的莫兰迪色调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网友吐槽称,这种千篇一律的低饱和度、冷色调显得整个氛围十分阴森,人物脸色惨白,没有血色。

由陈星旭、盖玥希主演的电视剧《真相》同样因为滤镜饱受诟病,全场色调偏暗,不知是否为了加强悬疑效果,整片处于灰蒙蒙的色彩中,观众一度分不清剧中是白天还是黑夜,大白天的外景戏,主演的脸都看不清楚。

《一见倾心》视频截图

年代戏《一见倾心》的美颜磨皮,令男女演员面部失真,五官模糊,在滤镜下绿色军装变成了黄色。

《雪中悍刀行》预告片截图

张若昀担任主演的大作《雪中悍刀行》发布了泛着“绿光”的预告片,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张若昀的每一根头发丝都是绿的,这让网友不禁调侃,“片中的侠之大者均面有菜色,看来伙食需要改善一下。”

磨皮和滤镜的技术并不是第一次被诟病,此前,蒋雯丽和倪大红出演的《正阳门下的小女人》,二人年轻时的对戏就被使用了强力美颜,倪大红标志性的眼袋都给磨没了。

在古装剧《东宫》中,斯琴高娃扮演的老太后也被吐槽磨皮严重,整个脸部光滑无比,连一点皱纹都没有,除了满头白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老人,让观众非常出戏。

滤镜兴起之后,在不少偶像剧中,高强度滤镜成为作品的“遮羞布”。滤镜技术凭借一己之力,试图“拯救”偶像剧整个产业链。

观众认为,影视后期处理应该为影视剧效果锦上添花,而现在的这种使用方式,让场景模糊,气氛诡异,更糟糕的是,人物脸部器官模糊,失去了表情、神态,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塑料假人、瓷娃娃一般。

不仅观众不满意,部分演员同样不满意,早些时候,鞠婧祎和于朦胧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美颜滤镜开得太强,就连法海都是细皮嫩肉的,在观众大量吐槽下,片方致歉最后调整。主演于朦胧随后也发文表示“许仙的十级美颜滤镜正式下线,‘于清晰’同步上线”。

但就是这个演员观众都不满意的视觉效果,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并且愈演愈烈的呢?

害人的“高级感”

在浙江经营一家影视后期工作室的老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从业这么多年最讨厌的三个字就是“高级感”。

“这个词杀伤力特别强,片方有的时候就这三个字的要求,做完了不满意还得重新做,关键是究竟怎么是高级,谁也不知道。”

最初国内影视剧起步的时候,视觉效果多是谋求香港影视剧和韩剧的样子,殊不知,早期的香港电视剧由于是胶片拍摄,和追求好莱坞的色彩,所以自带着一些泛黄的质感,这种质感被很多港剧迷认为是一种“高级感”,有一段时间,为了追求港剧的“高级感”,不少电视剧要铺黄色的滤镜。

再后来,港剧来了,柔光、锐化、色彩调整就更细了。老孙认为,后期的效果不能弥补拍摄过程中的简陋,我们都说韩剧好看,但是要看韩剧在拍摄的时候做得多么细,每一处景,每一处光,以及演员走位,化妆的水平,都决定着最后的观感。

“电视剧毕竟不是动画片,啥事都指望后期调,这事不现实。”

演员认为,滤镜可以提高自己颜值;后期调色和滤镜可以虚化背景,让抠图和实景不好辨别;厚滤镜能拯救服化道、化妆术以及不专业的打光;前期加班加点粗制滥造,后期加滤镜一切问题似乎都能解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很多导演习惯拿一个好莱坞的作品或者韩国日本的作品,直接告诉后期师,我要这样的颜色效果,后期师常常会反问:你的拍摄条件是否和人家的相同?

为了更好地能达到片方“高级感”的要求,老孙跟过组,几乎每天都在跟摄影团队争执,“拍得太不讲究,灯光布置都有问题,演员因为档期,大量日戏夜拍的场景,妆发团队也比较简陋,我在剧组看着他们拍,我就知道后期我要熬夜熬到头秃。”

很多摄影师却喜欢说“没事,后期能搞定,后期都能调”。

《延禧攻略》视频截图

直到《延禧攻略》的上映,让国内观众对于“高级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延禧攻略》采用了莫兰迪色的滤镜,这是个来自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的一系列静物作品命名的色调。每一块看似灰暗的颜色实则优雅,脱尽火气,经巧妙摆弄,显得宁静湿润,营造出足以让人心神安宁的隐秘氛围。加之大量的中国传统水墨调性,给人一种岁月历史的沉淀感,很有质感。

老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人们口中的滤镜,其实在专业中叫做调色或者LUT,一般是采用一个叫做达芬奇的软件,“简单来说,你可以把 LUT 视为某种函数,每个像素的色彩信息经过 LUT 的重新定位之后,就能得到一个新的色彩值。”

当影视作品进入后期调色阶段,就是大众所认为的加滤镜环节,也并不存在“一键滤镜”。通常来说,调色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色彩匹配,还原素材的真实色彩;二是色彩风格,根据作品的类型进行风格化处理。

“高级,低调,严肃”是当时观众对于《延禧攻略》滤镜的好评,虽然女主角的演技受到了一些争议,但是在“高级感”的滤镜下,一美遮了百丑,大家还是看得津津乐道。

得到了甜头的于正,一发不可收拾,各种低饱和度、冷色调带着古朴质感的作品接踵而至,从《皓镧传》到《玉楼春》,再到后来的《骊歌行》,直到最近的《当家主母》依然是这样的色调。剧情和氛围的不契合,加之审美疲劳,终于让观众喊出了“把那个后期拖出去砍了”的话。

面对观众的吐槽,老孙并不买账,关于影视作品的后期滤镜和调色,作为技术人员,其实并没有太多话语权,很多演员在和片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就会规定,有自己戏份的镜头都需要做美颜,甚至还会要求全片调色。

在调色师的正常工作流程中,拿到手的原始素材是灰色的。他们首先要把画面恢复成原色,这个过程被称为一级调色,接着再根据需要,进行层层叠加的二级调色和局部精修。有的调色师会做十几个不同的图层,来追求理想中的画面色调,因为在这个本该充满审美门槛、色彩艺术的环节中,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

演员周久就曾遇到过令自己啼笑皆非的情况。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曾经和一位知名女演员合作一部年代戏,作品中凡是自己和女演员同框的镜头,都被后期处理了,自己脸上的皱纹和瑕疵都被修去,皮肤都白了不少,但是在与其他演员对戏的镜头中,自己的脸却完全没有处理。

“那部戏里就感觉有两个我,一个我特难看,一个我看不清。”

“作为上了岁数的男演员,我从来没有去找后期寻求关照,但是见过不少年轻女演员,由于面部不够精致,做后期的时候给后期人员送饭送奶茶,以求修得更好看一点。”

“女演员也是奇怪,你说你脸上有个痘痘不好看,每天拍完了还熬夜去吃火锅,第二天泛着油光就来演了,我要是后期,我也生气。”

在周久看来,演员因为年龄的变化在身体和面部发生生理改变是必然的,这种变化不是一个丑陋的过程,而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根据面部特征的变化可以去塑造更多不同的角色。“你把一个老太太脸整成溜光水滑的,谁看了谁都难受。”

不仅如此,过分的精修和滤镜,会让演员的面部表情失真,“本来就没啥演技,脸上还打了东西,再一模糊,啥也看不出来了,这种不是美,反而是丑陋。”周久说。

滤镜和精修,多数发生在古装题材和偶像题材电视剧中,因为这些作品更需要“美”来提升剧情和演技的不足,《士兵突击》《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题材的作品就完全没有滤镜的加持,同样成为经典。

“所谓的‘高级感’,其实是一部作品综合的体验,光颜色滤镜高级,作品本身不过硬,观众看完也感受不到多高级,调色不应该成为电视剧成败的主要因素。”老孙愤愤不平。

自信点不好么

很多演员长得挺不错的,放大马路上也是漂亮的小青年,但是天天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还要更好看,这是因为“好看”确实能换饭吃。

周久从专业影视学院毕业十几年了,由于长得一张足够硬朗却缺乏英俊的脸,每年接不到太多作品,一年下来片酬大概60万人民币,在他看来,他已经游走在娱乐圈的边缘了。

“像我这样的演员有很多,都是因为长得不好看,接不到戏,长得不好看不代表我们对艺术没追求,但是没办法,好看确实就可以接到戏。”

周久也理解使用滤镜和精修的剧组和演员,谁都希望自己呈现在画面中的样子是完美的,这样才能匹配粉丝和影迷心中那个完美的形象,然后才能持续有热度,持续有曝光度,持续能有邀约出演更多的作品。

其实滤镜和精修不是不能用,在老孙看来,好的滤镜和后期调整,是建立在出色的前期和拍摄中的,老孙拿了《长安十二时辰》举例子。

《长安十二时辰》由于特殊的原因,大量采用了日戏夜拍的手法,灯光组和移动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种灯笼、道具灯,其实也都是灯光组与道具组配合为了模仿烛光效果而设计的灯具。服化道全是自己织染、定做的,甚至做了唐代标准色卡,后期精修调整也非常出色,最终呈现了一个极佳的视觉效果。

“你说这一切是全靠后期么?绝对不可能,这是片方在一开始就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视觉效果,完全不是简单的上一个颜色铺底和修面这样低级。”

老孙听说,最近有的后期师开价8000块钱一秒,还被观众骂黑心,“有的时候给我的活,别说8000块,80000块我都不想干。在严格压缩工期的情况下,有些事情不是单纯给钱就能完成的,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很多意识并没有进步。”

其实,在没有十级美颜滤镜的影视剧里,不一定能看到演员最美的模样。可这样立体鲜活的荧幕形象,更能传递情绪,更有十足的感染力。演员抛开形象包袱飙演技,被群嘲脸上的岁月痕迹、颜值滑坡等等的不完美才是常态。

没人会否认,完美无瑕、饱满紧致、吹弹可透的面庞是美的。而滤镜也不是糟糕影视剧的原罪。问题其实出在,它不该成为统治荧幕唯一的“标准美”。

此外,越来越浮在表面的制作,越来越爱博噱头的宣传,把时间浪费在“作假的精修图”和“柔光特效”,而没有静下心来研究一部剧的制作,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随着观众要求越来越高,真实二字也越来越重要,真实感不仅来自剧本的人设,导演的驾驭,更来自演员的样貌和全片的质感,如果连颜色和相貌都达不到真实,那么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

(应受访者要求,周久为化名)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