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魏一宁 韩玲 薛永玮
编辑 / 冒诗阳
冰墩墩的抢购风潮,延续到了NFT。在海外交易平台上,2月12日发售的首批冰墩墩数字藏品,官方定价99美元,转手时最高被报到约合人民币56万元。这批只能在线上看到的数字产品被炒上天价,背后是NFT、元宇宙行业的泡沫。而腾讯、阿里等巨头,也已参与进了这场游戏。
冰墩墩 元宇宙,炒作者稳赚不赔?赛场之外,北京冬奥已不仅属于谷爱凌、苏翊鸣和武大靖们,追逐冬奥的热情,点燃了一轮对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抢购,有人为收藏,有人为逢高转手。如今,这股热潮延伸至有“人类发展的尽头”之称的元宇宙。
线下一“墩”难求,线上买一件冰墩墩的NFT数字藏品,也不容易。2月12日,由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元宇宙头部公司SandBox制作的冰墩墩数字盲盒上线交易平台,定价99美元,限量500个,每人最多购买5件。值得注意的是,该数字盲盒不支持中国区用户购买。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在交易平台上,现在这批冰墩墩数字藏品转手时的真实成交价格,普遍在700到2000美元,而报价更为夸张,最高的一款甚至达到88888美元(约合人民币56万元)天价。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火热发售后,第二批的官方售价变高。交易平台nPlayWay宣布,北京时间2月18日凌晨1点,还将发布冬奥会数字藏品传奇版,官方售价已从原先的99美元提高到了349美元,翻了三倍多。但相比于转手时近二十倍的涨幅,官方的涨价已不算什么。
据nWayPlay介绍,这款数字盲盒中的冰墩墩将变成运动员的形象,穿上各种运动装备,有高山滑雪、钢架雪车、单板滑雪等不同款式,而且,无论抽到哪一款数字盲盒,都会得到两个版本的北京冬奥会官方会徽以及一张数字海报藏品。
在nWayPlay发布的11秒视频中,一枚踩着滑雪板的冰墩墩别针在屏幕上旋转了一圈,周围散发着炫目的紫色光芒。虽然它只是一件数字藏品,无法真的佩戴在身上,但背面还是像真正的胸徽一样,设计了逼真的金属扣。
与北京王府井卖的冰墩墩玩偶不同,这批数字藏品不可触摸、不可把玩,仅存在于“元宇宙”中,断电就看不到了。但优点是没有假冒伪劣,在元宇宙世界通过NFT(非同质代币)保证了藏品的所有权,持有者几乎不用担心它被偷走。
顶流冰墩墩加上火热的NFT、元宇宙概念,迅速催热了这一市场。以至于只要蹭上NFT概念,用户对交易价格的预期便会被拉高。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2月16日,一位从事NFT艺术品创作的日本女性发布了一款NFT作品,作者为她年仅10岁的女儿。这幅简单的儿童画,把熊猫头画成了方形,脸部加上了象征冰雪的蓝色条纹,并在右下角加了一颗红色的心形。但还是被持有者标注了94.42美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500多元。
实际上,冬奥会和冰墩墩的数字藏品,并不是体育与NFT结合的第一次尝试。从去年开始,NBA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商机,与游戏开发团队Dapper Labs联手打造了基于篮球的NFT游戏NBA Top Shot。迄今为止,NBA Top Shot总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笔,交易额共超过7亿美元。
足球领域同样对NFT心动,俱乐部推出了NFT粉丝代币,持有代币的粉丝可以获得独家访问权、VIP特权,甚至可以参与部分决策,如决定球队更衣室内部的墙壁装饰。知名足球俱乐部巴塞罗那和AC米兰先后推出粉丝代币,仅仅几小时内,交易额就达到了数百万美元。
火热的局面,吸引巨头入局,希望通过NFT探索出将手中IP变现的渠道。目前,包括阿里、腾讯、京东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巨头腾讯阿里试水、千家公司热炒实际上,NFT的底层还是区块链技术,在冰墩墩NFT大火之前,NFT和元宇宙的概念,早已经在区块链这个小众行业里出现。
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NFT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映射到元宇宙中。如果说元宇宙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座大楼,NFT可以是大楼里任何一件物品,比如挂画、桌子等,它让数字资产得以在虚拟世界(元宇宙)中流通交易。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元宇宙太遥远,NFT可以成为他们进入元宇宙的“敲门砖”。
“元宇宙现在还只是概念阶段,NFT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应用场景,但后续发展前景并不太明朗。”一位NFT行业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头部互联网科技巨头更有可能搭建起元宇宙和NFT的基础设施应用,这吸引了包括阿里、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的先后入局。
2021年6月底,阿里基于蚂蚁链推出了付款码皮肤NFT,每款NFT限8000份,一发出便被抢空。随后,这批官方售价只要10个支付宝积分 9.9元的NFT,在二手平台上的黄牛收购价格被达到500元至10万元,其中敦煌飞天皮肤NFT,在二手平台上被变相炒到了150万元。
随后,从7月底开始,腾讯旗下多个业务单元试水NFT。7月30日,QQ音乐称将推出“TME数字藏品”NFT,8月9日,胡彦斌二十周年黑胶NFT专辑《和尚》上线,限量发售2001张,预约人数超过4万。而在腾讯其他业务单元,包括基于腾讯视频文化节目《十三邀》的数字收藏品等NFT陆续上线,同样遭抢购。
根据第三方机构NonFungible统计,2021年NFT交易规模达到140亿美元,是疫情前2019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总额105.7亿美元的1.3倍,其中,游戏和收藏品是NFT最大的应用市场。这也是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争相进入NFT领域的重要原因。在这一千多家公司中,以阿里、网易、腾讯和字节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可能是最接近NFT应用和交易市场的。
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公司开始掀起了元宇宙和NFT的大潮。数据统计,仅在2021年就有超过一千多家公司申请元宇宙和NFT相关的商标,商标申请总量达甚至超过了1万条。
对此,上述NFT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其他公司申请元宇宙商标,完全就是噱头,蹭科技概念的包装。
其实,元宇宙和NFT并非是一个新颖的概念,甚至在技术方面,它们也不是像外界宣传的那样充满科技、神秘感。在行业从业者眼里,元宇宙和NFT的集中爆发,有点“新瓶装旧酒”的意思。
换句话说,这里的故事更容易讲。也正是因为元宇宙和NFT的紧密关系,很多公司在包装元宇宙产品时,NFT必然是首先被拿出来炒作的。“元宇宙的概念太虚了,NFT是元宇宙中割韭菜最锋利的一把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利用NFT炒作,短时间内便获得流量和关注,公司身价都翻了一番。”
一位同样从事NFT的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大厂有技术有流量,未来有空间把NFT做起来,但鉴于国内的法规监管,现阶段能做的也只是艺术收藏和游戏。由于必须使用人民币计价,目前规模和深度还受到限制。
去年8月,腾讯上线了号称国内首个NFT交易平台“幻核”,是NFT交易为数不多的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发售艺术家联名数字艺术品,但与国外的NFT交易平台不同,腾讯的这款NFT交易产品,不允许第三方在该平台上发布NFT,这意味着后续NFT的推出是官方主导的IP授权官方制作,而不是用户自己创作。
此外,目前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的NFT项目都聚焦在数字收藏品上,而且是由平台基于各大IP,包括现有的音乐、绘画、视频节目等作品制作而成,用户只能收藏其NFT作品,无法使用代币转让和交易。
但在行业早期,如此受限的情况下,借由资本热度,这场追逐元宇宙的游戏还是席卷到了其他行业。
( 2021年11月18日,张家界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追逐泡沫?事实上,确有部分公司抢着注册元宇宙商标是出于保护性目的。字节跳动产品和战略副总裁朱骏如认为,VR设备头显公司Pico申请注册“Pico元宇宙”,主要也是为了防止Pico品牌被抢注用于“元宇宙”概念炒作,属于保护性注册。此前,“网易云元宇宙”最早的申请者就不是网易云,而是青岛的某科技公司,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
然而,炒作者也藏匿其中。此前,部分上市公司在注册了元宇宙相关商标后,公司股价拉升涨停。为此引来监管方的密切关注,向不少企业发了问询函,要求说明到底是不是借投入元宇宙行业来“蹭热点”。
这场抢注热潮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驱动。自去年3月起,与NFT和元宇宙相关的概念股大幅上涨,很多公司并未直接开展和NFT相关的业务,但只要有消息显示该公司可能涉足NFT相关项目,股价便有可能暴涨,不少相关的公司高管由此实现了“财富自由”。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在这些概念股中,绝大部分市值低于10亿美元,有的甚至低于1亿美元。
这种概念包装自然经不起市场考验。去年11月,人民网“点名”NFT后,国内元宇宙相关概念股集体下挫。其中,天下秀跌停,佳创视讯、恒信东方、川网传媒跌超10%,板块跌幅超过4%。
在人民网发文前一两个月,就已经有元宇宙概念股的股东和高管套现离场的迹象。根据媒体统计的数据,2021年9月至今,元宇宙概念板块的77只股票中,已有14只发布了高管或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拟减持股数上限合计为3.57亿股。
事实上,这种套现离场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公司高管中,很多普通用户在购买到特殊NFT收藏品后,很快就高价再次转售出去。这次发售的冰墩墩NFT,一些用户在抢购到手后,第一时间便以高出原价十几倍的价格二次贩卖到其他买方手中。
“投机”背后,NFT收藏品行情极不稳定,容易出现暴涨暴跌。另一方面,监管的压力下,国内NFT的二次交易受限,很难像国外一样进行自由交易流通。
由于国内严监管虚拟货币,而NFT除了可承载数字藏品外,本身也具有代币属性,处境十分尴尬。目前,闲鱼等二手平台,已开始严格管控NFT的交易。
除了二次交易受限外,大量NFT本身的质量也值得怀疑。即便以NFT形式存在,本身却并不具备稀缺性。
“现在这些公司蹭热度的嫌疑大于实际应用,因为目前元宇宙和NFT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如果无法和现实世界的应用相结合,抢商标都是徒劳。”一位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1月至今多个知名公司的商标申请均被驳回,包括小红书元宇宙、爱奇艺奇遇元宇宙、探探元宇宙、网易申请的“音乐元宇宙”,以及理想汽车的关联公司申请注册的多个“元宇宙”商标等,均被驳回复审。
眼下,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后入局NFT的B站、京东、网易、小红书,“元宇宙”、“NFT”字样几乎不出现在所推出的项目或产品名称中。
事实上,一些申请元宇宙商标,甚至推出NFT的公司内部,也不清楚目前公司申请这些商标的意图和之后的具体应用。
2021年的狂热让一些入局元宇宙和NFT领域的公司股价暴涨,但在今年公司财报发布后,悲观预期震惊了投资者,整个市场被泼了一盆冷水,甚至一些牵头布局元宇宙的巨头,开始陷入麻烦。
去年10月,Facebook将母公司更名为“META Platforms”、美股简称由FB更名为“Meta”,即英文元宇宙。前不久,Meta发布了更名后的第一份季报,股价暴跌23%。
在本次财报中,公司预计对元宇宙的投资让2021年营业利润减少约100亿美元,并且短期内不会盈利。与此同时,该公司2021年在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投入/减值损失101.9亿美元,称其打造元宇宙是一场昂贵的赌博。
此外,去年上市的Roblox当时备受关注,市值一度达到了700亿美元,股价超过动视暴雪成为北美最有价值的游戏公司。而传统游戏公司动视暴雪,旗下拥有《使命召唤》、《魔兽争霸》和《暗黑破坏神》等知名IP。
然而,上市时的火爆并未延续到今年,2021年Roblox股价飙升了130%,但今年迄今为止却下跌了29%。近期Roblox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多项数据不及预期,甚至在财报公布后,该股在盘后大跌15%。
元宇宙和NFT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但如何让这场被带偏的游戏回到正轨,将是从业者面临的考验。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