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九部影片后,以佛法的智慧,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坦然接受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都市中的大众,忙忙碌碌,纷纷扰扰,回头望去,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被工作支配,被家庭支配,被情绪支配,忙碌之余,看着留下的一地鸡毛,也早已忘记生活之于我们的意义。
现在,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这九部佛教题材影片,以更好、更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于日常琐事中体味生活甘露。
1、玄奘之路
影片介绍:《西游记》几乎陪伴了每一个中国人,书中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返回东土大唐。
而历史上真正的玄奘法师独自一人前往天竺取经,一路上更是险象环生。由金铁木导演的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就客观地讲述了这段历史。
豆瓣影评:一生一事 一事一生
西行取经十九年,翻译经文十九年,他放弃一切荣耀,只为弘扬佛法。“匡扶经典,弘扬佛法”是他毕生的心愿,十九年的西行求法只是他为后面的翻译经典做的准备工作。
原来西行十九年的磨砺,于他而言只是开始。他生命的最后十九年才是他实现心愿的过程。但是没有前面的种种磨练和学习,他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心愿。
一生只为一事,一事用尽一生。这样的震撼,我已经无法再用语言和文字描述了。玄奘大师最后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不仅仅是他拼尽一生传下来的佛法,也是他“一生一事”的信念,是他用尽一生所证明的理想、信念与执着的力量。
2、千年菩提路
影片介绍:赵朴老曾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千年菩提路,悠悠佛子心。影片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豆瓣影评:回望千年菩提路,抒写中华文明史
佛陀灭度500余年后,佛教得以东传进入深受儒学熏陶的震旦古国,并逐步生根、发芽,乃至枝繁叶茂2000多年。
期间,这个来自印度的信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过怎样的碰撞和融合?历代高僧大德,东去西来,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中国佛教源流纵横,法脉四出,其根源正解又是什么?当今世界佛教信仰者数以亿计,他们的精神家园有着怎样的风景?
3、玄奘大师
影片介绍:同样由金铁木执导,同样以玄奘法师为题材。《玄奘之路》为12集大型纪录片,而《玄奘大师》则精简为90分钟的电影版。
豆瓣影评:理想的力量
原来一提起玄奘,我总是联想起唐僧。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西游记》至今印象深刻。在西行求法的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悟能,千变万化的妖魔鬼怪,和千奇百怪的神仙宝物。而西行取经的领袖唐三藏,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
后来出品的《大话西游》更是把唐僧塑造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话痨。可是我从来没想过,唐僧为什么要西天取经。在那个交通不便,通信闭塞的年代,唐僧究竟是怎样翻越雪山,走出沙漠的。
我一直以为,当一个人为了理想奋而前行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不可能,因为理想永远在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即使有什么挫折,只要你对理想永不放弃,你还是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
所以,当你的对手执着于理想的时候,你的境况就只能用可怕来形容。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永远也打不倒的对手,你不得不被他的坚持而感动。
影片的结尾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4、佛国记—法显西行
影片介绍: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法师,也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译经师。很多人只知玄奘,不知法显,而透过这一部纪录片,则能更清晰直观地认识到法显对汉传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的影响。
豆瓣影评:心画不二者,即是如来身!
法显高僧,生于山西襄垣龚家庄,三岁在仙堂山出家,二十岁受持具足戒,五十岁离开家乡往长安,六十五岁始西行求法,历十四年遍访30多个国家,经万水千山九死一生,终求得真经于八十岁得返中土故园,驻锡建业译经弘法,后于荆州著《佛国记》。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金铁木导演的作品《佛国记-法显西行》,共三集总计100分钟。片中讲到法显在多摩梨底学佛画时的旁白是:“心生种种画,画生种种心。心画不二者,即使如来身”。世间道理莫若是!
5、了凡四训
影片介绍: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威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豆瓣影评:听训,自省
看介绍说《了凡四训》还是初学佛必读的入门书,我觉得用它来当启蒙读物确实不错,可当自己买书的时候却根本不敢买多了来送人,因为毫无把握会有多少家长可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今天这样的社会;而接受这种教育的小孩,会不会到了社会上受尽委屈继而心生疑惑?或许,等上了一定的年纪,自己选择再启蒙反而会更好吧。
另外关于修心这一条,这句“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深得我心。不是让你一下子就到彼岸了,而是如果做不到这个,那么退一步,还不行,再退一步。读这样的句子,真是心生温暖之感。
6、达摩祖师
影片介绍:《达摩祖师》是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在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推出这一佛教题材的影片,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像《少林寺》一样红遍四海,但依然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部影片的台词设置也成为了一代经典。
豆瓣影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台词赏析:“化解仇恨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慈悲的心去原谅他们,你为报仇多杀一个人,多生一份罪业。如果还执迷不悟,将来必堕地狱。这样吧,你先把仇恨抛开,我替你超度,你才可以有机会到西方极乐国修行,免受轮回之苦。”
“(出家剃发)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愿度一切众生。”
“师兄弟们,你们身体虚弱,在我离开之前将传授你们一些锻炼筋骨之法,以收强身健体之效。武功和文字都是一样,有动态和静态的一面。其实,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如吃饭,睡觉也不离开这个范围。你们欲想参悟禅机,只要用心观察,一举手一投足也有其禅意存在。”
7、清凉寺钟声
影片介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清凉寺钟声》不单纯是一部佛教电影,宏观背景下这是一部关于国家抗侵略史的电影,故事上则是一部关于家庭、个人成长的电影。最终,电影通过多个维度的铺垫,折射出中国人人性里最善良的角落。
豆瓣影评:于人情中得平静
寺院的钟声让人宁静,而这部电影让人倍感酸楚。
明镜(狗娃)的经历太曲折,他长大的过程中,失去了一个个至亲之人。先是在他出生不久,与生母分离。之后由羊角大娘收养。羊角大娘和女儿秀儿表现出了女性最柔软的心灵。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女性更加坚强,而且懂得去扶持其他人。在汹涌的泪水下面是乐观的态度,她们敢于接受生活的磨难。
羊角大娘年迈,便将狗娃送到寺庙中。羊角奶奶去世后,他痛哭流涕。师父对他说,修行佛法的人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仁人志士是应该承受更多,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然而,无论是明镜的生母,还是抚养他的羊角一家,此番恩情都已在心中,而本可以回报却没有来回报,这不是毕生的遗憾吗?所以当姑姑出嫁、奶奶去世,他才会哭得那样伤心。那一哭,天地亦为之感动,又何必将泪水咽进肚中?
8、禅
影片介绍:公元十三世纪,日本僧人道元不远万里来到宋朝,遍访名山大川以求佛法真义。历经曲折,道元偶然结识拜在天童山如净禅师座下,最终得以悟道,修成归国。是时,日本正处于镰仓混乱时期,道元一手创立日本曹洞宗,引得诚心向道之人来服,却也遭致其他宗派的忌恨,多得镰仓地方长官及弟子的维护,道元带领弟子辗转来至越前,在此建立永平寺,曹洞宗开始慢慢发扬光大。
豆瓣影评:了解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
——如何才能消灭心魔。
——你永远也无法消灭它,你只能转化它,转化意味着接受。
生之时,当生。
死之时,当死。
学习佛法,是为了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
忘却自我,就是为了正道。
正道,就能身心脱落(解放自我),进而脱落他人身心。
9、华严经
影片介绍:穷困的男童因丧父而寻母,在路途上遇上了不少人而最后成道。男童的奇遇,虽然不可与释迦牟尼佛由凡人成道之路相比,但也极为相像,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一心想寻找的母亲原来恰恰是世间万象。
豆瓣影评:跨越人生之谷
一个着迷于佛法的人,可能会出世,甚至厌世;而一个彻悟佛法的人,一定是入世的。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丧父孩子的心灵历程:
突如其来的痛苦悲戚——无依无靠的孤独无助——寻找母亲的目标动力——为目标的执着坚定——旅途见闻的点滴收获——大开眼界的震撼沉思——初识真理产生的厌世弃世——挫折磨难后的随遇而安——彻悟真理后的责任与快乐。
这部电影也纠正了人们对佛教的一些偏见:空不是无,追求空不等于刻意要穷困潦倒;超脱并不是禁欲,超然的心灵不必非得禁欲苦行;真理不需跋涉千里去寻找,真理就在我们的身边,近在咫尺。佛教教育人们抛弃人性的弱点,去为众生的疾苦而奉献自己,因为这是获得真正自由与快乐的唯一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