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剧谍战片代号902(代号902国共卧底谍战电视剧)

电视剧谍战片代号902(代号902国共卧底谍战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7 16:45:27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东北地区立即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因为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还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交通更是十分便利;再加上日本投降之后,东北正处于权利的真空期,只要能够率先拿下东北,就一定能获得老百姓们的支持,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只要解放军顺利占领东北,东北就会成为我军的大后方,还将与华北、华东等解放区连成一片,形势对我方来说将会变得十分有利。

而促成我军顺利拿下东北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一名国军少校参谋

辽沈战役期间,国共双方在东北对峙,为了使我军能够赢得优势,这名国军少校参谋冒着生命危险,直接拟订了一个假命令,使得国民党13军89师和54师被全歼。自此之后,杜聿明不得不改变他原先的作战计划,由积极进攻转入了全面防守,我军彻底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为了保全自己,这名国军少校参谋于1947年10月16日闯入我方阵地。解放军游动哨看他一幅国军少校参谋的模样,便警惕地端起枪瞄准他,并喝令他站住。随后,他们将其送到连部,最终一级一级地送到了辽南军区。在见到军区司令员后,这名特工表示:“我是902情报员,你可以向中央核实我的身份。”

不久,该国军少校参谋的真实身份得到核实后,他受到了辽东分局政委陈云、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的亲自接见。

那么,这名自称代号902的国军少校参谋究竟是谁?

代号902的真实身份

这位代号为“902”的特工,真实姓名叫做赵炜,他在特工界的名声算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近代特工史上的“十大金刚”中就包括了赵炜,此人长期卧底于国民党东北军的高层。

赵炜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家风使然,赵炜本人也很热爱学习,他20岁时就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桂林分校。

在校期间,赵炜系统学习了多项军事技能,并且每一项成绩都很突出,因此他还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当时出身黄埔军校的学生一直很受国共两党的欢迎,赵炜尤其受到关注。蒋介石为了能够拉拢赵炜为自己效力,还给他送了一把中正剑,一时之间,赵炜在学校的风头一时无俩。

从军校毕业之后的赵炜,并没有如他所期望的那般进入到一线作战部队,而是被分配了一个训练新兵的工作。这个工作他做得十分出色,他带出来的新兵训练成绩是全军中最好的,因此他很受上司的喜爱,见习期一满就升了官。

在别人眼里,赵炜的仕途顺利得让人嫉妒,但是这一切却并不是赵炜想要的。从踏入军校的那一刻起,他就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为国效命。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赵炜决定放弃眼前的生活,转而去陕西投奔自己的老上级,想要在那里得到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可是这个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到了这一步,赵炜也没办法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为了寻求出路,赵炜又找到自己的老同学朱建国帮忙。

朱建国直接收留了赵炜。虽然当时处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多有合作,但是国民党还是在暗中还成立了秘密机构来专门对付共产党,而朱建国就是在这样的机构里工作。

朱建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收缴了许多共产党印制的宣传册和书籍,赵炜不免产生了一些好奇心,他经常趁朱建国不注意偷偷阅读这些书籍。

朱建国早就发现了赵炜的小动作,但他不仅没有阻止赵炜,反而还有些乐见其成,因为朱建国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地下党。当他看到赵炜对这些书籍感兴趣的时候,朱建国立即起了将赵炜发展成同志的想法,因此经常从侧面引导赵炜。一段时间过后,赵炜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也更加信服。

朱建国一直注意着赵炜的变化,但当时正处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期间,因此朱建国并没有急于吸纳赵炜成为自己人。而是等到了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双方的矛盾已经完全暴露,此时将赵炜发展成同志才是最好的时机。

后来,朱建国直接向赵炜坦白自己的身份,并邀请赵炜加入中国共产党。赵炜对此并没有感到惊讶,反倒像是等了很久,在朱建国提出来后他直接就同意了。随后,组织上指派王石坚负责指导赵炜,此人是中共情报局的高级干部。一见面,赵炜就表明了自己想要到延安为革命做贡献的愿望,但在王石坚的劝说下,赵炜也意识到自己留在国民党内部获取情报对组织的贡献会更大。

随后,王石坚对赵炜进行了情报工作的教育和培训。考虑到赵炜在国民党内部处于中高层,还有很大的人脉网能够获取情报,是非常重要的情报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赵炜的安全,王石坚决定采用“单线联系”的方式,让赵炜只和自己的上线保持联系,不与其他地下工作者有接触。

等赵炜彻底掌握了如何进行情报工作之后,组织上才开始给他派发秘密任务。为了便于联络,也为了保证赵炜的安全,赵炜获得了李克农亲自授予他的代号“902”。

从此赵炜便在敌营秘密潜伏下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知道他的存在,“902”这个代号更是鲜为人知。

凭借一道假命令改变整个东北战局

1947年初,解放战争已经爆发,国共双方都陈兵东北,对东北势在必得。当时赵炜正担任国民党东北司令部的少校参谋,负责对东北作战态势在地图上进行标示,还需要定期编订国民党的兵力驻地表,而这些的保密等级都是绝密。

从这些信息上,赵炜能分析出国民党的具体作战部署。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国民党的作战部署情况,王石坚又派出另一中共地下党员袁泽与赵炜接头,专门负责传递消息。但由于受到各种限制,传出去的情报有限,为了能够传输内容更大的情报,地下党又想办法设立了秘密电台,从此赵炜便通过电台向中央情报部门提供了大量情报。

1947年4月,杜聿明命令国民党第13军前往沈阳,赵炜看出来国民党是有大动作了,但他并不得知军队的具体出发时间。

为了能够弄清楚这一点,赵炜假借看望同学为名,在13军司令部看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在弄清楚国民党的安排之后,赵炜立即回到司令部,思考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为了能够阻止13军,赵炜只能兵行险招,他以司令部的口吻伪造了一份命令发给了第13军军长石觉,命定对方进行进行急行军至新滨三源浦,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兰山制高点。当时我军早就在兰山布置好了阵地,而且兰山这个地方三面环山,只要13军进入阵地,必定会有去无回。

后来,13军果然根据电报的指示想要攻占兰山的制高点,但我军以逸待劳,直接全歼了对方的89师和54师,令杜聿明的计划破产。此役之后,国民党损失惨重,杜聿明被迫改变原先的战略,开始由进攻转入防守阶段,解放军也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回到司令部的杜聿明非常愤怒,要对战场上的失利进行追责,但最后却查到部队是严格按照司令部发布的命令执行的,但查来查去还是没有查出来个所以然,假命令的事情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对于赵炜的这次行动,党组织给予了高度肯定。

随后四平保卫战打响,赵炜的情报又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令我党重创了敌军,国民党在东北的力量已经完全被压制。对于赵炜出色的表现,党中央还特地发电嘉奖了他。

身份暴露后的逃亡

对于杜聿明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蒋介石非常失望,直接将其撤职,安排了陈诚接任他的工作。陈诚到达东北后,为了掌控局势,直接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党、军、政各方权力都集中在陈诚手中,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命令赵炜去北平向蒋介石当面汇报。

到达北京之后,赵炜先是见了自己的老同学纪启仁,在两人谈话过程中,纪启仁提到了朱建国是共产党,已经被逮捕的消息,同时被捕的还有十几个人。这让赵炜感到了危急,为了与北平的地下党取得联系,传递情报,赵炜不得不冒险找上王啸,到了王啸的住处之后,赵炜察觉到王啸大概也已经凶多吉少了。

此时赵炜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他和他能联系到的所有人几乎都失去了联系,而且一旦有人叛变,那他就会是下一个被捕的对象。赵炜非常纠结,他很可能已经暴露,但他也相信同志不会轻易叛变,思虑良久之后,他决定先不轻举妄动,按原计划回到沈阳了解情况。

为了慎重起见,赵炜并没有立即回到工作岗位,而是先到自己的未婚妻家打探情况,但是结果并不乐观。为了进一步印证自己的猜想,赵炜又用电话联系了参谋处,谈话间,赵炜敏锐地感觉到对方在打探自己的行踪,这时,他已经确认自己已经暴露了。

为了逃脱特务的追捕,赵炜一刻也不敢耽误,直接跑到浑河边渡过了浑河,暂时先逃离了追捕。但是他的逃往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他这一逃往,国民党一定会花大力气来抓捕他,他必须要尽快赶到解放区才安全。

一路上,赵炜都不敢走大路,历经数天时间,赵炜才转辗来到太子河边,这里属于国民党军52军防区,只要顺利渡过太子河进入解放区,赵炜就真正安全了。可就在赵炜准备渡河之际,却有两名国民党士兵拦住了他。

赵炜心中一惊,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想到了对策。面对两名士兵,赵炜气势逼人,直言自己是52军军长的随从参谋,奉命前去侦查,还反客为主盘问起两名士兵来。这两个士兵看到赵炜身穿校级军服,又十分有气势,完全不敢多加阻拦,甚至还给赵炜弄来了一条船供他渡河。

赵炜顺利渡过太子河后,很快就遇到了解放军的哨兵。对于赵炜而言,到了解放区就像回家了一样,他直接表明自己是情报员,要见他们的长官。

就这样,赵炜被一级一级地向上转送,一直到辽南军区的总部,他的身份才最终被核实,还受到了陈云的亲自接见。

成功逃亡的赵炜虽然结束了自己的卧底生涯,但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远远没有结束。虽然他顺利逃回解放区,但他的身份始终还是对外保密,直到新中国成立很多年后,身份才被公开,他身边的很多亲人朋友才知道他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