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十部经典剿匪电视剧片名(90年代十部顶级剿匪电视剧)

十部经典剿匪电视剧片名(90年代十部顶级剿匪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24 12:34:38

“因为《英雄虎胆》,我的人生跟八一电影制片厂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回想起1958年拍摄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87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勇手向记者聊起了这部红色经典影片当年的拍摄始末。

1

无意中受到严寄洲导演的邀请

张勇手饰演的耿浩

在接到《英雄虎胆》邀请之前,24岁的张勇手刚刚拍摄完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黑山阻击战》,这是由刘沛然和郝光联合执导的一部战争片。在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前,张勇手只看过两部电影,对于如何拍电影一点也不了解,甚至认为一部电影“就是一口气拍摄完成的”。

拍完《黑山阻击战》后,他回到了南京的60军文工团,他是文工团的一个演员团长。很快,部队需要跟12军交流慰问演出,他奉命去12军打前站。从南京到浙江金华,再坐公交车到温州。在去温州的路上,他接到了电话,命令他立刻赶到北京,《黑山阻击战》还需要补拍几个镜头。军令如山,他立刻返回60军驻地,并赶往北京。

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后,当时的镜头修改方案还没有下来,于是他只能等着。有一天,严寄洲导演找到了他,递给他一个剧本,这就是《英雄虎胆》。

说起来,《英雄虎胆》的剧本还是无意之中被发现的。有一次,严寄洲导演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编辑部翻看被弃用的剧本时,发现了一个叫《北仑河畔》的剧本。虽然剧本有些问题,但他认为故事选材角度不错,当时中国银幕上反映解放初期剿匪斗争的题材比较少见,而《北仑河畔》从打入敌人内部切入,故事有潜力可挖。他征得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陈播同意后,赴广西采访搜集资料,对原作的框架进行调整、增删,突出“土改运动”的时代背景,最终写出了剧本。

张勇手向记者透露,对于影片的片名,是叫《英雄虎胆》还是《虎胆英雄》,一开始还有争议,但考虑再三,最后才定下了《英雄虎胆》的名字。

2

八一厂首次尝试惊险片的模式

《英雄虎胆》中的曾泰和耿浩(右)

在《英雄虎胆》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已经拍摄了多年的战争电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惊险样式”的电影还没有尝试过,对于主创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探索性的,大家都跟着严寄洲导演来尝试、研究和学习。”

《英雄虎胆》讲述了解放军侦察科长曾泰(于洋饰)乔装潜伏到国民党残匪的老巢,躲过了凶悍的匪军司令李汉光(方辉饰)和她多疑的妻子李月桂(胡敏英饰)的很多次试探;期间,解放军侦察参谋耿浩(张勇手饰)也打入敌人内部,但被潜伏在我军内部的敌人出卖,不幸被李汉光和匪徒们抓住,但他们误以为耿浩就是曾泰,生死存亡之际,耿浩挺身而出承认自己是曾泰,从而保护了曾泰的安全。耿浩后来被曾泰救了出来,但在送情报的路上,为了掩护老猎人秦大爹,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最终,匪徒们被我军一网打尽。

《英雄虎胆》除了主演于洋,片中所有的主演都是军人。这部影片阵容之强大,在当时的国产电影中也很少见,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片。

影片大部分戏份都是在广州沙河镇实景拍摄的。张勇手记得,当时拍摄没有片酬,还需要交伙食费,用的是粮票。他一天有四毛钱的补助,“这点钱,除了吃饭外,还可以喝一杯广州冰镇的鲜果汁儿。”

3

跟于洋的重头戏表演难度极大

为了演好耿浩这个角色,他除了听从严寄洲导演的指挥外,自己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片中有场重头戏,耿浩被特务认出来后,李汉光故意让曾泰来审问他,以此试探曾泰的真实身份。这场戏,表演难度极大。一方面,于洋饰演的曾泰心情很矛盾、很痛苦,他需要有所动作,消除李汉光对自己身份的怀疑,但又不能一枪毙了自己的战友;另一方面,耿浩的心情更加复杂,因为他是曾泰的老部下,以前朝夕相处的战友,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一个举动不当,都将前功尽弃。于是,耿浩见到曾泰后,抓起一只水杯就朝他狠狠地砸过去,曾泰躲过了,马上“回击”,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桌子。张勇手告诉记者,这场戏最主要的是要演出耿浩的气势,“在气势上一定要压住敌人,这也是为了保护曾泰的安全”。

这场戏中的第一个镜头就让张勇手记忆尤深,那是耿浩被两个匪徒架着押到了屋里,推倒在地,然后耿浩坚强地站了起来。这个推拉镜头是一位香港摄影师拍摄的,镜头架在一条有坡度的轨道上,从屋内的高点处一直推到耿浩的面前,从远景变成了一个中景,“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耿浩临危不惧的性格”。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的轨道车,拍摄时为了让机器稳定,轨道的两侧需要有人扶着摄影机,以免机器掉下来。好在经过排练后,“这个镜头一次就完成了。”

往事历历,张勇手告诉记者,《英雄虎胆》的主角是曾泰,而片中王晓棠饰演的女特务阿兰,方辉饰演的匪徒司令李汉光,胡敏英饰演的张月桂也都各具特色,成为了银幕上的经典形象。此外,导演严寄洲也亲自上阵,在片中饰演了匪军副司令雷正廷。

4

老母幼儿为他银幕上牺牲大哭

张勇手原来的名字叫张永寿,因为他的父亲70岁才生下他,父亲的五个兄弟中,只有他一个儿子,所以按照农村的习俗,取名“永寿”,“希望我永远长寿。”《英雄虎胆》要上演员字幕的时候,严寄洲导演觉得他的名字“有点封建”,建议改名,并给出了“勇授”、“勇寿”等选项,最后定了“勇手”,寓意“勇敢的旗手”。从此,张勇手这个名字就延用了下来。

拍完了《英雄虎胆》,张勇手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此,就在北京工作生活。当年,为了壮大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各大军区调了不少名演员过来,包括田华、王心刚、王润身等。

《英雄虎胆》公映后,很快轰动了全国。张勇手至今有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1958年拍完戏时,他的儿子才一岁多,有一次,在院里放《英雄虎胆》,儿子看到银幕上“爸爸”被打死了,从小推车上哭得掉了下来。这件事让他很自责,“别看孩子小,他知道爸爸是好人,却被打死了。要是我当时在场就好了,好在人没事。”还有一次,《英雄虎胆》在张勇手的老家山西汾阳放映,年迈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银幕上被打死后,也是嚎啕大哭,“搞得很多人都不看电影,改成看她了”。而这恰恰说明,耿浩这个角色塑造得很成功。

“文革”结束后,《英雄虎胆》复映,全国发行拷贝在“复映片”中排名第一,充分说明了这部影片的魅力。在张勇手看来,《英雄虎胆》的成功源于塑造了像曾泰、耿浩这样为了革命事业勇于自我牺牲的解放军形象。“像曾泰、耿浩这样的英雄打入敌人内部的战斗,他们不但要有随时牺牲的心里准备,还要有不被金钱和美色诱惑的定力,他们经受住了人性的多重考验,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时代寄语

张勇手说:“《英雄虎胆》这部电影在今天依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立场和信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英雄虎胆》里的革命精神是可贵的,值得现在年轻人学习。”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艺绽

本期作者:王金跃

本期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贾薇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