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师的电影大家已经看过不少,今天推荐一部比较冷门的高分电影,平实感人,在光影中感悟“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在生命历程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部电影不是励志感人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也不是不走寻常路的《热血教师》或是《告白》,这部电影是——
《生命因你动听》
央视的《佳片有约》曾经播放过,当时的片名是直译:《霍兰先生的乐章》。
豆瓣评分8.5,是同类电影中的高分佳作:
短评区看过的都说好:
故事本身不复杂,也许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没想到,这份工作一做就是三十年,他碰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发生各种故事,而回顾人生,他才发现他最大的成就不是作曲,而是教书育人。
1964年的秋天,美国俄勒冈州。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是披头士打倒莫扎特,摇滚颠覆经典的年代。
音乐人格兰·霍兰为了生计缘故,开始做起了音乐老师,但是他的内心是不情愿的,他有更伟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作曲家。
学校里的学生对音乐毫无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女校长对他的教书方式也颇有微词,更让他的信心遭受打击。
可能正是因为女校长的质疑,霍兰老师决定改变一下。试试看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巴赫,让他的学生看见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的联系,告诉他的学生们摇滚可以和古典用同样的曲式谱写。
对音乐一窍不通白人女学生格楚特·兰,连她自己都受不了单簧管吹出的尖利怪音。霍兰老师对她说,人们玩音乐大都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事业,而是因为音乐本身的娱乐性。音乐,能带给人快乐,要克服演奏的障碍,首先便是要找到那令人愉悦的感受。
黑人男孩路易斯·鲁斯原本醉心于运动场,橄榄球是他晋级大学的唯一希望。霍兰老师把这个不识乐谱、五音不全的男孩编入了银色铜管乐队,司职打鼓。在不懈努力之下,路易斯终于可以独立演奏。
就在霍兰的教学生活渐入佳境之候,他的儿子降生了,却先天性的失聪。
在音乐鉴赏课上播放着《贝多芬第七交响乐》,伴随着那个有名的葬礼主题的回旋曲乐章,他向学生们讲述失聪后的大师是如何艰难地作曲,如何同命运作不懈的抗争。一位学生提问:“贝多芬既然是聋子,那么他是怎么知道每个音符的音色的?”霍伦德先生痛苦地回答道:“贝多芬,不是天生失聪的。”
热爱音乐的他曾经想过让儿子继承事业,可是儿子先天失聪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披头士代替了贝多芬,尼克松的头像被卡特替换,接下来是张扬着表演腔调的里根;越战打完了,鲍勃·迪伦一唱再唱;90年代降临,校园里遍是狂噪的Grunge和嘻哈。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取消了音乐课,霍兰老师的作曲没有发表,就此退休。
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
电影的最终,霍兰老师也没有因为作曲而成名。但就如成为了州长的单簧管女孩格楚特对霍兰所说的:“环顾四周,这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受你的影响,因为你我们成了更好的人,我们就是你的交响队,是你的音符和旋律,我们就是你谱写的乐章。”
《生命因你动听》其实是一部典型的美式主旋律电影,影片的伟大之处在于,这个扮演了丈夫、老师、父亲、挚友甚至情人角色的普通男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对学生的责任,什么是对教育事业的认真,什么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深情。
一个平凡人以他的诚挚、他的音乐打造出一个个善良、坚强的灵魂。世界上许多的感动不朽,都源于普通人的情怀。这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也是天下所有好老师最动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