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行游购娱,银发族在各个领域的消费潜力迅速被激活,朝阳中“夕阳”产业成为了各路资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在破题“数字鸿沟”的倡导下,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也不断提高。然而,近期北京商报记者收到消费者投诉称,有企业“吃准”老年人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特点,以较低的折扣、“诱人”的赠品,甚至看似十分“神奇”的功能宣传兜售货不对板的智能产品,利用种种“话术”引诱老年人“上钩”,令其频频“受伤”。其中,通过电视购物购买了三驰智能老年手机的王阿姨(化名)就遭遇了产品到手秒“变砖”的情况。而且,在售后环节,相关企业听到王阿姨反馈手机无法使用后,更是直接“失联”了。可见,在当前各行业都在积极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引导老年人参与新消费的背景下,这些浑水摸鱼的不法分子却“收割”着银发族的需求,将他们与新市场推离得越来越远……
货不对板的老年智能手机
疫情之下,老年人触网率水涨船高,如何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一些打着“老年人专属”旗号的智能产品也出现在了市场之上。热爱新生事物和潮流文化的王阿姨就进了这样的一个“局”。
“去年9月,我在某电视购物广告后,下单了一款售价398元、专门针对老年人推出的智能手机。根据电视上销售人员的介绍,该手机可全面通过语音来进行操作,而且可以免费打电话、上网等,让我非常心动。”王阿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王阿姨下单后,快递人员很快就上了门。然而,与该快递公司规定贵重物品可先验货再付款不同,虽然这部手机是“货到付款”,但快递员却表示,王阿姨若不先支付货品款项就无法拆开查看。最终,在支付了398元后,王阿姨拿到了这部“智能老年手机”。
“明明是新手机,但产品看起来却很旧,机身上找不到明确的品牌和商标,说明书里没有任何生产商信息,使用起来也不像宣传的那样可以全部通过语音来操作,”王阿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的儿子张先生(化名)还进一步表示:“我帮母亲开机试用时发现,所谓的‘智能手机’却在插上电话卡后也不能接打电话,而且wifi连不上,老年人最关心的语音功能也无法使用。”
王阿姨收到的三驰智能老年机,拿到手后却发现手机很旧且插入SIM卡也无法接打电话
张先生表示,发现手机有问题后,自己立即拨打了相关企业的联系电话,但客服人员听他说手机用不了后就挂掉了电话,之后就再也无法接通。最终,王阿姨一家选择了报警。据张先生介绍,警方调查后获悉,王阿姨购买的手机产地位于深圳,而经销商分布在国内的多个城市。
就此,北京商报记者拨打了电视广告中“三驰老年智能手机”的订购热线,不过,接线工作人员却表示该电话号码目前已用于其他商品的销售。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又致电了深圳市三驰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只是手机的生产商,销售环节则是由不同的经销商负责,经销商如何宣传手机功能和厂商无关。同时,也有自称负责为北京区域三驰手机发货的工作人员联系记者表示,可以在确定订单信息后通过微信等形式为消费者退款。
然而,当北京商报记者欲确认退款流程,并就手机连最基础的接打电话(已插入SIM卡)功能都不具备等情况询问该企业时,不论是三驰深圳公司还是其“承诺”可退款的工作人员均再也联系不上,前者公开电话直接变为了停机状态。
三驰智能老年机电视广告中声称该手机不用插电话卡、打电话不要钱
套上“智能”外衣的消费陷阱
其实,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和王阿姨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大多都是看到电视广告推销后,购买了节目中提及的“三驰老年智能手机”,但却收到了货不对板的产品。多位消费者均表示无法拨通客服电话,还有消费者称,自己收到的包裹没有寄件地址,上面的联系电话也并非实名认证,找不到寄件公司和退货地址。
在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被消费者普遍反映所谓“老年智能机”却名不副实的产品并不只有“王阿姨们”遇到的“三驰”这一个品牌。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以来,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通过电视购物平台,下单购买了“PCCY”品牌的的老年智能手机。发现手机内部配置有问题后,消费者想联系客服解决,但对方却未接听电话。北京商报记者试图联系该消费者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为让更多人了解老年智能手机的“内幕”,还有视频博主专门录制了PCCY老年智能机的开箱视频。视频中,该博主表示,手机声称“拥有3个竖排摄像头,是当下新功能的‘三眼摄像技术’”,但拆开后盖后他却发现,机身背面只有一个真实的摄像头,其余“摄像头”甚至没有开孔。而且,开机后,该手机屏幕上的指纹锁用笔盖就能轻易打开。此外,广告中宣传的手机的屏幕分辨率、手机内存等配置也都与实际出入较大。
某视频博主揭露“三眼摄像”功能涉嫌虚假宣传
据悉,早在几年前,市面上就已经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年手机。2016年,央视新闻就曾报道称,原国家质检总局就在执法行动中查扣了广东深圳一家通讯企业的千余台老年机。经检测,这批手机的合格率竟为零。
在业内看来,随着数字技术、智能产品普及加速,如今,这些问题老年手机穿上了智能的外衣,再次向老年消费者“袭来”。中关村大健康服务平台主任迟胜分析称,破解“数字鸿沟”在一些不法分子的眼中,变成了“牟利”的工具,他们以帮助老年人更便捷地使用智能产品为诱饵,同时瞄准了老年人追求性价比的心理,以一些“特价”“限量”“优惠折扣”“买赠”等字眼做宣传,攻破了部分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处处长尹政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治理方式愈发多元,法律体系快速完善,老年人要熟悉的社会规则和法条也都比较多。然而,老年人很难及时针对这些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并且完全、充分地应对社会的变革。所以,当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话术、赠品、折扣作为诱饵时,相对“脆弱”的老年人更容易落入他们的陷阱。
多位消费者网上投诉三驰智能老年机
坑易进、维权难
“现在,通过一则电视、网络广告就购买产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有些可能还会通过预售等方式交易。但只有视频、音频甚至照片,老年人就更难发觉其中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其中,免费促销、虚假广告等都是涉老案件高发的行骗方式。”尹政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国老年产业协会理事钟晖进一步指出,涉嫌夸大自身功能、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的所谓“智能产品”, 惯用的手段就是通过一些老年人比较信任的模式进行宣传。面对参差不齐的商品和厂家,如何避免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建立老年人的消费信心,是行业迫切需要共同攻克的新课题。
对此,迟胜表示,由于一些老年人对智能产品并不熟悉,宣传的功能是否存在“水分”,产品硬件软件的质量如何,老年人仅凭自己的经验都很难充分地做出判断。因此,他建议,老年人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还是尽量前往正规的门店或者通过官方网店等渠道咨询。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打击不良商家和问题产品,降低老年人接触到不良商品的风险。
钟晖还指出,除了加大对不良商家的打击力度,相关部门还应建立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维权途径,而电视台、短视频平台、自媒体等信息提供方则应加强监管和自查,从严设置涉老产品推介准入门槛,加大审查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专家还提出,不少老年人在受骗后还不愿与子女或监护人沟通,而且,由于一些针对老年人推出的智能产品客单价较低,消费者发现上当后维权难度也比较大。对此,上海申宜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龙国指出,如果虚假宣传情况符实,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相关厂商、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提出赔偿诉求。不过他也直言,老年人遇到货不对板的产品时,很难自己找到厂商,找到后提起诉讼消耗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都比较高。当客单价较低时,老年人自行维权确实成本较大。
王龙国建议,遇到此类问题时老年人可先尝试通过消费者协会等来处理问题;也可以前往消息发布的渠道投诉。此外,王龙国还指出,从消费维权的角度看,在大部分网络购物纠纷中,电子合同、发票、物流、快递等都是必须的证据,但部分老年人平时没有保留证据的习惯,相关部门和家人也需时常提醒他们提高维权意识,让他们在遇到消费欺诈时,能够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杨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