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高凯)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日前在京举办专家观摩研讨会。影片通过一段跨越三千公里的寻心之旅,抒写动人的真情故事,展示新时代云南边疆的新气象,致敬脱贫攻坚英雄,其表现手法与叙事方式被认为新颖别致充满诗意。
当日研讨会现场,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指出,《你是我的一束光》诗一般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在选题、手法和角度等方面都比较新颖,中后段的人物塑造直击人心。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 主办方供图
作为国家电影局及云南省重点影片,《你是我的一束光》拥有强大的内容制作班底,极大地保障了影片的成色,而多视角的融合表达,也成为其独特的内容优势。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用“主流文艺片”概括影片的整体观感,表示影片主题鲜明温暖、故事剑走偏锋、人物渐入佳境、民族色彩浓厚、山水景色优美、泪点笑点频出,以男女主人公穆随心和彭彭相互靠近的历程为主线,通过外来者、父母、妻子、孩子的视角,侧面层层剖开并解读扶贫干部及其家庭的感人故事,展示普通人所蕴含的强大心灵力量,完成了情感的冲击与传递,实现了与观众的共情。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张丕民 主办方供图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你是我的一束光》完成了扶贫题材的创新表达,塑造了可信、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和动情点,与最大层面的观众达成了更大限度的结合;故事融合青春、励志、轻喜剧等多种元素,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能够持续吸引观众,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绪反馈。
《当代电影》社长兼《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认为,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既是扶贫题材,又超越特定题材的限制,既反应了时代的变迁,完成了对扶贫工作、扶贫牺牲者的致敬,又将视角对准背后的女性群体,对准其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展示了大时代发展背景下,对扶贫干部家属的人文关怀。在他看来,影片对女性的关注尤为值得称赞,填补了这一题材的视角空白,为扶贫题材、甚至是特定题材的创作手法、艺术表达等提供了借鉴。
在与会专家看来,《你是我的一束光》充满真情实感,在致敬扶贫英雄的同时,挖掘并放大了背后的情感张力,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与精神的传承。
影片编剧、监制,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表示,影片在创作过程中走访了云南各族村寨,被淳朴的现实和纯净的感情所感动,也被众多牺牲在扶贫前线的干部所震撼。在他看来,扶贫故事背后的爱和善良才是影片真正的内核。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一川认为,该片以轻喜剧开头、以悲剧达到高潮,以正剧收尾,通过影调的融合和“元艺术、元音乐”的视觉音效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主创“以身入、以心入、以情入”的心血和理念。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张宏 主办方供图
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表示,影片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让光影艺术回归大众,在叙事上,反向行之,由甜忆苦,反差的叙事节奏和手法更具有冲击力。
作为一部特定题材影片,《你是我的一束光》根植云南又独辟蹊径,创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被现场专家称赞。
导演王强表示,《你是我的一束光》并不想做成一部简单的扶贫电影,而是期待更有厚度和分量,更能阐述乡村与人、苦难与生命、爱与牺牲的主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章柏青认为,该片先后完成了从明亮鲜活的主旋律影片,到充满少数民族色彩与风光的爱情片、再到使人心灵激荡的情感大片的巧妙转化。这种多风格多类型的融合,使得主角人物的塑造、人物感情的表达更加立体和多元。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认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把当下特定主题简单刻板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艺术化的改造,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之后,隐藏了复杂的况味,值得同类题材借鉴。
本次研讨会的嘉宾主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最后总结道,《你是我的一束光》采取了类型片叙事手法和人物表现方式,在开头和结局充满新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与悬念,在主题、艺术、表现手法上充满亮点。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共同主办,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