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瘾》是赵宝刚于1994年拍摄的电视剧。根据王朔的三本小说《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改编而成,以男主方言和女主杜梅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九十年代初,是王朔涉足影视界后,第一个事业上的巅峰期。
他的文学作品最成功之处是其语言特色,浓厚的京片子味,不但不惹人厌,甚至有时会让人不自觉的发笑。
而最让大众喜爱的,是他作品中的痞子精神和烟火气。
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中国电视剧,是安静的,追求精神上的从容淡定。
《过把瘾》就很好的把90年代初北京那种土味情味演绎的透极了。
那时候的王志文纯粹本色出演,面容清矍眼含淡淡讥诮,骨子里是深情的。
江珊纯情可爱,美得令人窒息,就连杜梅生起气来都明艳动人。
二人演绎的北京之爱,骄傲、单纯而又热烈。
这么多年过去了,《过把瘾》依然堪称国产爱情剧的巅峰之作,26年后重温经典没有过时的感觉,依旧能够产生很多共鸣。
虽然这部剧只有短短的8集,两人1集相识相爱,2集结婚,3集吵架,4集离婚,5集同居,7集复婚,8集绝症。
前七集教你来日方长,最后一集教你珍惜,剧情快得像开了倍速。其实不是以前的剧快,是现在的剧太慢。
在这部剧中,它将一切不用演出来但观众也能理解的剧情全都省掉了,煽情慢动作之类的更是不可能存在,于是整个故事一气呵成,六个小时就把爱与婚姻讲透了。
一、人物形象贴近生活,真实而又细腻
本剧男女主角的设定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他们只是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芸芸众生:方言是一个文化馆职员,杜梅是医院的一位护士。
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人,各自都有着缺点。
我一直认为,王志文后来塑造的角色都没有达到《过把瘾》中“方言”的高度。那时候王志文还很瘦,两颊无肉,眼泡也没有现在这样浮肿。
“方言”说起话来,一句是一句,冷幽默,贫了吧唧,但不让人讨厌;“方言”笑起来像个大孩子,可是眼角带着讥诮。
“方言”上班似乎就是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喝茶。他无法忍受自己的上司——主任,原因竟然是他喝茶的动静特别大。
“方言”身在机关,对往上爬或者挣钱都没兴趣,在九十年代初的语境里,他显得很不靠谱,可又觉得自己有点才能,不应该就如此过下去。
很多母性洋溢的女人,第一眼就会爱上他。不仅是杜梅,还有跳了楼的石静,还有杜梅的“闺密”贾玲,还有本来冲着房子去跟方言处对象的韩立婷,都喜欢他,还都是第一眼就喜欢上的。
可是她们却并不信任他,他让她们觉得不可靠。在爱情中,他注定是被动者。
关于杜梅,在原著《过把瘾就死》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王朔
这段话形象的描述了杜梅。
在剧中她就是个有点矫情,有点作,又有点纯情可爱的女孩,说话尖锐而又犀利。
她的作,来源于她的没有安全感。原生家庭的不幸福,让她始终对爱抱着怀疑的态度。
杜梅的父亲临去世前,方言和她去监狱看他,出了监狱的医院,杜梅给方言解释说为什么我的父亲会进监狱:年轻时候她爸是语文老师,喜欢上了自己的女学生,跟她妈离婚,死活她妈都不离,然后俩人吵架,她爸一激动用绳子勒死了她的妈妈,她爹杀了人,本该判死刑,因为是过失杀人,死刑变成了无期。
而杜梅的闺蜜石静也因为“爱”,选择了跳楼自杀。
于是你会看到在剧中她会一次又一次地逼着方言说“你爱我”?
跳楼自杀的石静,一直是杜梅心中的阴影,她担心方言的爱会因婚姻因时间而褪色而冷却而厌倦。更重要的是,杜梅从未从方言那里,得到过一次主动的、清晰的、肯定的答复。方言总是被动的敷衍,让这种逼问和怀疑形成了恶性循环。
虽然作过了头,会让方言厌倦,但有时候杜梅的作又透着一丝可爱。
比如和方言吵完架,她会离家出走,她会“跑”。但又不会真正跑远,只是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看方言是不是会出来追她。
每次吵架过后,她又会主动承认错误,主动甜言蜜语,向方言撒娇,哄方言开心。
剧中这些小细节的描写,把女人的任性,小心眼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的女人们或多或少身上都会有杜梅的影子。
除了两位主角,其他配角的设置也很精彩。
《过把瘾》中的两个男人,潘佑军和方言,关系其实很微妙。因为石静一直喜欢的,其实是方言;并且石静嫁给潘佑军后,跳楼自杀了。
两个男人,但凡有一个小肚鸡肠一点,他们就无法不互相仇恨。
《过把瘾》中的两个女人,杜梅和贾玲,关系也微妙的很。贾玲是杜梅的闺蜜,行动上倾向于杜梅,但心其实靠方言更近一些。
杜梅的醋意,并非完全是平地起风波,在“吃醋”这事上,要充分相信女人的天赋。
贾玲更像是如今流行的“第四者”,她和方言的关系,比友谊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在责任感驱使下,始终以友谊为名,心存爱意却彼此克制不越常规。
两个女人如果有一个不识大体一点儿,她们就无法不恶语相向。
饰演贾玲的刘蓓,也因在剧中给观众的深刻印象,凭借此剧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可见此剧的成功是全方位的。
二、没有复杂的情节,用纯粹的爱情打动人心
《过把瘾》是一场难得的两个人的戏,王志文和江珊把男女关系中的一切小心思、小无奈,爱恨情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近乎肉搏的掏心肝的对手戏,就像最小型的室内双人舞,我和你,男和女,就这些,简简单单。
剧情一直围绕着爱情这条主线,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额外的东西来添加所谓的坎坷。
剧情一开场就是,婚后不愿意回家的潘佑军对未婚青年方言打了三个比方:
一是“监狱”,家就是监狱,看似文静的石静实则为精神暴君;二是“停尸房”,家里像停尸房一样,静的可怕;三是夹克,这也是最妙的一个比方,潘佑军说,有一种夹克,你穿了洗洗了穿,到该扔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一个你从未发现的兜儿,石静就是这样,兜儿太多。
最后潘佑军总结石静,“她太布尔乔亚了,谁能永远保持热恋的温度呢?”
这个问题也是杜梅一直在问方言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在热恋当中呢?”
“爱情能否保鲜”,《过把瘾》就是从这个疑问开始的,从潘佑军的三个比方和石静的跳楼自杀开始的。
“兜儿太多”这个比方,是在告诉我们,潘佑军和石静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因为石静的心,至少是一部分,是拒绝向潘佑军开放的。
但杜梅是爱方言的,而且爱的很疯狂。她对方言的爱,从开始到剧终,一直滚烫。所以,“爱情能否保鲜”,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提给方言的。
方言和杜梅第一次相见就是在石静的葬礼上。他们的爱情从开始就笼罩在石静的阴影之中。方言在整个爱情中都很被动。
第一次相见,方言对杜梅一无所知,但杜梅已从石静的多次描述中对方言有了深刻的印象。
杜梅对第一次见面的方言说:“你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觉得你的眼窝儿应该再深一些,像鹰。”因为石静说,方言其实特别敏感。
杜梅说,石静喜欢你但没嫁给你是因为她觉得你没有责任感。“敏感”和“没有责任感”,是杜梅初次见面就抛出的结论,对此,方言没有进行有力的否认。
领结婚证时,方言明显有点准备不足的感觉。他们结婚的新房,是一间带黑板的教室,这也显得很诡异,总让人没有稳扎稳打、细水长流过日子的感觉。
他们因何离婚,表面上看,是杜梅疯狂的爱,对方言形成了一种束缚。使人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杜梅把方言捆起来,拿着菜刀逼问方言:“说你爱我”。
这个场面不妨看成是二者关系的隐喻:紧捆住方言的绳索就是杜梅的爱,最终逼得方言不惜用头撞破玻璃以求自由。
方言是个特别敏感的人。他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其实就是杜梅的恐惧,爱情真的在随时间而变成厌倦。因为他爱她,所以他为爱的渐渐削减而恐惧,因此不能给杜梅一个主动清晰的答复。
杜梅比方言爱得纯粹,她只追求爱情不追求物质,即便后来失业的方言一无所有,杜梅依然坚持要和他复合。
所谓距离产生美,当方言和杜梅离婚之后再同居,反而找到了当初热恋时的感觉。相处要比以前自然很多,对爱情看得也更加透彻了。
他们互相较劲,各自找了新的恋爱对象,才发现彼此依旧深爱着对方。
很多爱情片的结局都是两个人终成眷属,但《过把瘾》的结局却不一样。
第七集的末尾是两个人重归于好,最后一集又立马反转成了一个悲剧。
两个相爱的人好不容易理解了对方,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方言猝不及防的患上了重症肌无力。
这就是《过把瘾》最真实的一面,既展示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又从不掩饰残酷的现实。
除了杜梅、方言,剧中的潘佑军、贾玲等角色,情路也都比较坎坷。
他们曾肆意执着的追求爱情,想爱就爱,说离就离。也曾为爱痴狂,一度迷失自我。
他们在爱情中的迷茫、痛苦和无奈,依旧能让当下很多观众感同身受,这些或许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
三、综评
这部中国爱情剧中的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
那时的王志文还是小鲜肉,因为剧中的方言他收割了无数女性观众的心;
剧中的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的角色,不但没招人烦,反而惹来了全国人民的爱。
而王志文和江珊甚至成了当时年轻人心目中爱情的象征。
在九十年代之前,中国的影视剧当中,大多数人物都是高大全的形象,像这种刻画小情小爱的人物不多见。
那个时代成就了《过把瘾》,也成就了江珊、王志文。
可时至今日,26年过去了。能超越《过把瘾》的爱情片也不多见。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对爱情已经失望了,因为这个时代,太现实太冷静了。
人们做什么事,都下意识地用功利的视角去考量。
我们不敢付出真心,不敢倾心投入,不敢赤诚以待。
不再相信,自然不会受伤。
可是不再相信,也必将错失太多美好。
其实想想,如果人一辈子,没能过上一把瘾,也不失为一种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