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位已74岁高龄的老人,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中国台湾省的旅程。
其实此时老人身体患病,按理来说是不应该舟车劳顿的。然而,不管老人的子女怎么劝说,老人就是执意要走这一趟。
当老人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台湾机场,一下飞机,老人就看到十几辆车一字型排开,在等待着自己。那一刻,老人内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上哪辆车才好。
而这个老人,正是陈赓大将的夫人傅涯女士。
此时距离陈赓大将逝世已经过去了31年,为什么傅涯女士执意要来台湾省?机场上这十几辆来接她的车里,坐的又都是谁?她到了台湾省后又经历了什么?
本期,秀说就带大家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其中既有义无反顾的家国大义,也有难以割舍的骨肉之情。
一:为了寻求革命真理,她义无反顾奔赴延安1918年4月,傅涯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一户小康之家,原名傅慧英。因为父亲在清末当过师爷,所以傅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望。
傅涯成长的年代,正是各种革命思想激荡的年代。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傅涯虽然只是一名女子,但也有着巾帼不让须眉之志,一直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1938年,刚刚20岁的傅涯,接到了一封改变她命运的书信。这封信来自延安,是她的大哥傅森所写,内容是邀请弟弟妹妹们一起奔赴延安,为抗日救亡的革命事业出力。
那时候的延安,是无数有志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傅涯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和家人简单商量以后,傅涯就在这一年4月,带着弟弟傅希和妹妹余立,义无反顾地奔赴了延安。
当时正值全国抗日的高峰期,战乱频频。在这种情况下,从绍兴到延安千里之遥,路上随时都会遇到未知的危险,但不管是傅涯还是弟弟妹妹,都没有丝毫畏惧。
好在他们一路上有惊无险,最终顺利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到了延安后没多久,因为有不错的文化底子,傅涯被安排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4期学习。
不过毕竟是在战争年代,即便是学习也很讲求效率,所以傅涯在抗大仅仅学习了8个月就毕业了。毕业以后,由于多才多艺,她就被安排进了抗大总政文工团工作。
二:经历重重考验,和陈赓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工团的工作,主要就是给前线的将士们表演,慰劳大家。这样的工作性质也注定傅涯必须东奔西走。
1940年5月,抗大文工团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前往山西武乡县蟠龙镇演出。
不久后的一天,团长王智涛找到傅涯和其他两位文工团姑娘,让她们去自己家里取演出道具。
当时傅涯和同事也没有多想,就有说有笑地来到了王智涛家中。但是当她们进了王智涛家中,才发现家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大名鼎鼎的陈赓。
陈赓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南征北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几位姑娘也是早有耳闻。
这次因缘际会见到本人,几位姑娘自然不愿错过,于是纷纷围在他身边问长问短,让他讲一些战斗故事。
陈赓的性格本就直爽,对于几个姑娘的问题来者不拒,这样的豪爽豁达也给几位姑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不管是陈赓还是傅涯,都觉得这次见面只是一次“巧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王智涛提前安排好的。那么王智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
陈赓有一位患难与共的妻子王根英,夫妻两人十分恩爱。但是在1939年3月,王根英和战友们遭到日军突袭包围。
原本王根英已经和战友们开始突围,但走到一半,王根英突然想起有一个装有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于是王根英二话没说,赶忙返回驻地准备取回挎包。
然而不幸的是,在途中,王根英遇到了日军。虽然王根英顽强抵抗,但架不住敌人人多势众。最终王根英英勇牺牲。
王根英的牺牲让陈赓悲痛欲绝,一向活泼外向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这也让很多战友很担心他,大家想来想去,就决定为他再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于是,这就有了王智涛安排的这次“巧遇”。不过对于此事,王智涛并没有提前告知陈赓和傅涯。
等到3位姑娘取了演出道具离开以后,王智涛也没有继续耽搁,开门见山就问:“陈赓,你喜欢哪一个呢?”
到了此时,陈赓才知道王智涛这是在给自己做媒。不过对此陈赓也没有太多局促,毕竟烽火年代的儿郎都喜欢直来直去,他毫不掩饰地说:“中间那个。”
而被陈赓相中的中间那个姑娘,正是傅涯。
只是当时陈赓和傅涯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所以始终没有机会单独见面,陈赓也没有机会坦承自己的心意。
直到一段时间过后,傅涯所在的文工团到陈赓所在的部队演出。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到了单独见面的机会。
见面的时候,陈赓也没有扭捏,很真诚地向傅涯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个人经历。交代完这些,陈赓看着傅涯,坦然道:“傅涯同志,我这个人顶喜欢交朋友,有很多男朋友,也有很多女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虽然陈赓这番话说得有点绕,但聪慧的傅涯知道,陈赓话语里前面的“男朋友”“女朋友”说的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们,而后一个“女朋友”说的却是陪伴终生的另一半。
不过对此傅涯并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只是说:“你让我再考虑考虑……”
傅涯之所以这样回答陈赓,并不是她对陈赓没有好感。只是因为她在参加革命前,就有一个未婚夫(表哥),她一直在给对方写信,让对方到延安跟她一起参加革命事业,不过对方却一直不肯前来,只是痴迷于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要科学救国。
对于这件事,傅涯也没有隐瞒,而是坦诚地告知了陈赓。
陈赓听完后,也很欣赏眼前姑娘的坦诚,所以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傅涯再考虑考虑的请求。不过他也提醒傅涯:“政治方向很重要。”
就这样,陈赓和傅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忙碌着,继续为革命事业奔波。期间两人见面机会甚少,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在彼此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直到3年以后,因为和未婚夫表哥想法不同,傅涯已经和他彻底分手。而陈赓的真诚和坦率也深深地打动了她。
于是在1943年,傅涯终于下定决心,和陈赓在一起。
为了向傅涯表明心意,陈赓还专门许下了3个诺言:
第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
第二,我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
第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这样真挚而又沉甸甸的誓言,让傅涯既感动又欣慰,所以她欣然同意了和陈赓在一起。
眼看感情已经水到渠成,陈赓兴冲冲地向中央组织部打了结婚报告。
然而让陈赓和傅涯都没有想到的是,组织上并没有批准这桩婚事,理由是:傅涯家庭出身不好,有“特嫌”。
这样的结果,让陈赓和傅涯倍感痛苦,难道两人之间的爱情就要因此夭折?
不久后的一天,傅涯参演剧目《孔雀东南飞》,正好邓小平、陈赓等人都在台下观看。
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两个相爱的人欲爱而不能。这样的剧情让演出的傅涯和看演出的陈赓,不由想起了他们的感情,一时间两人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
而这一切,都被邓小平看在眼中。
戏散场以后,邓小平专门找到政治部主任,说了下面这样一段话:
今天演戏时你看见没有,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给中央发个报,傅涯家庭出身不好,不是她本人不好嘛!即使她哥哥是特务,可她是共产党员嘛!就批准他们结婚,成全他们吧!
就这样,在邓小平等人的促成下,陈赓和傅涯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结婚以后,虽然由于革命事业,陈赓和傅涯总是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一直很浓。
三:虽然生活幸福,傅涯心里始终有割舍不下的牵挂傅涯自从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以后,基本上就再没回过家,只能偶尔通过书信和家里人联系。
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呈排山倒海之势,开始不断解放各大城市,傅涯也随军南下广州。等她到了南方,却始终联系不上家人。
这也让傅涯很是担心,家人是不是出事了?
好在经过一番打听,傅涯才知道家里人只是去了台湾,虽然她并不知道家里人具体在台湾什么地方,但能够知道家里人的下落,她已经很欣慰。
而且当时的傅涯,对于和家人见面也保持着很乐观的态度。在她看来,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中国大部分地方,那么解放中国台湾也一定不会太久。
然而,傅涯没想到的是,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台湾始终没有解放。甚至后来国民党反动派还以“保卫台湾安全”为名,封锁了台湾海峡,禁止两岸间任何形式的往来。
这也让傅涯,始终没有机会再和家人见面,对于家人,她心里始终有割舍不下的牵挂。
好在当时她身边有陈赓将军陪伴,这也缓解了她的思念之苦。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由于战争年代的常年奔波,陈赓将军积劳成疾,于1961年突发心肌梗塞遗憾离世,年仅58岁。
痛失爱人,这样的打击让傅涯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但悲痛之后,傅涯也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将几个孩子拉扯长大,把他们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因为丈夫陈赓临终前,再三叮嘱过她:“孩子太小,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爸爸,你要多和他们讲讲我们过去是怎样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的。”
在傅涯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孩子也确实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每个人都朴素本分,凭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立足,从不曾因为是陈赓大将的后人享受什么特权。
长大成人后,几个孩子也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闲暇之余,他们总会回家陪伴母亲傅涯,让她享受天伦之乐。
这样的生活,让傅涯很是满足。不过满足之余,她也会常常想去远在台湾省的家人,那是她割舍不下的牵挂。
直到1980年,已经62岁的傅涯,终于在时隔30多年后,再次收到了家里人的来信。
这封信是傅涯的小妹写的,在信中,小妹告知傅涯,父母已经去世,他们留下遗言,希望能将骨灰运回大陆,葬在家乡。
这样的消息,让傅涯悲痛欲绝,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和父母一别,竟成了诀别,此生再无相见之期。
这也让傅涯更为渴望能够见到还健在的亲人。正好小妹在信中提到,她已经在美国定居,几个孩子也在美国工作,于是傅涯特意回信邀请小妹回国看看。
1984年,傅涯小妹专程从美国回到祖国。当时傅涯患病住院,但得知小妹回来,她专门提前出院去接对方。
30多年未见,曾经两人都还年轻,此时再见都已是两鬓微霜。两位老人抱头痛哭,诉说着这些年来的思念和牵挂。
这次见面,让傅涯很是开心。开心之余,她也更加想念那些身处台湾省的亲人。小妹是因为定居美国所以才能回来看看,但那些身处台湾省的亲人,由于两岸还没有开放交流,所以始终不能见面。
四:时隔40多年,终于和台湾省亲人团聚1992年,已经74岁的傅涯,终于从工作岗位离休。
几年之前,台湾省和大陆已经开放探亲,当时傅涯由于还在工作岗位,不方便前往。现在离休了,她总算能够去弥补这个遗憾了。
于是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那十几辆到机场来接她的车里,坐着的正是她的弟弟妹妹和他们的后人。
原本家里人想着傅涯好不容易来一次,为了让她住得舒服,专门给她在宾馆包了一间大房子。不过对此傅涯却是婉言谢绝,因为对她来说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做主住在了二弟家中,两人可以随时随地拉拉家常。
傅涯住进二弟家当晚,在台湾省的很多亲朋好友都赶来看她,将房间挤得水泄不通。从傅涯口中,他们也得知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大陆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
此后的一段时间,傅涯忙得不可开交,既要接待前来看望她的亲友,也要到亲友家去做客。虽然已经72岁高龄,但做这些事的时候,傅涯没有感觉到一丝疲惫,因为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
在此期间,正好赶上过年,在台湾省讲究小辈给长辈给红包。傅涯自然也入乡随俗,光红包就收了2万多。
不过对于傅涯来说,这些钱并不算什么,让她感到温馨和幸福的,是这些钱背后所蕴含的骨肉之情。
傅涯这一次总共在台湾省待了两个多月,在此期间除了看望亲友,她也去了台湾省很多地方,在亲人的陪伴下观赏风景,对于傅涯来说别有一番滋味。
此事过后,台湾省的亲人每年也都会抽时间到北京来看望傅涯,这些亲人间的往来,让晚年的傅涯内心充满了幸福。同时,她心里也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祖国早日统一,台湾省的老百姓能够没有任何阻挡地,回到祖国的怀抱。
2010年1月,傅涯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谨以此文,纪念陈赓将军和傅涯女士,也纪念革命年代义无反顾的家国大义,和难以割舍的骨肉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