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第一代电视值多少钱(90年代电视机当年价格)

第一代电视值多少钱(90年代电视机当年价格)

更新时间:2022-03-06 14:15:24

在我国的家电发展历程中,电视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最早的电视行业“四朵金花“金星、熊猫、牡丹、福日是80年代计划经济下最为璀璨的明珠,90年代的TCL、创维、长虹、康佳则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崭露头角,21世纪随着乐视、小米、暴风的出现,代表了互联网家电新势力的崛起。

每个时代的更替,都诞生了新的电视王者,而每个时代的落幕,也为一批老品牌敲响了丧钟。

牡丹电视,无疑是第一代家电企业没落的代表。

热销的假象

1984年,一则牡丹电视沉入长江一个月,经过一番简单修复依旧可以正常使用的新闻在北京日报刊登,立即引来一波抢购热潮,成为牡丹电视巅峰时期的见证。

成立于1973年的牡丹电视,前身是北京电视机厂,早期是以组装电视为主,80年代凭借引进松下的彩电生产线,生产出第一台牡丹牌彩色电视机,牡丹牌彩电也因此在全国开始走红,成为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带头人,巅峰时期一度占据国内电视的半壁江山。

在电视凭票购买的年代,国内物资匮乏,电视作为奢侈品更是供不应求,牡丹彩电一经推出,便引起全国人民的抢购,排队拿货的盛况此起彼伏,车队直接将电视从生产线拉走,库存之说更是无从谈起,一票难求的年代,更是滋生了不少电视倒爷,他们利用电视供求矛盾的机会,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倒买倒卖,黑市上一台电视的价格甚至可以高出正常价的一倍之多。

供不应求的电视行业也刺激了最早一批电视企业的兴盛。当年一台电视的价格在600元左右,几乎是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加上黑市价格的翻倍,谁家结婚能买上一台牡丹牌彩电,绝对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据媒体报道,1993年牡丹电视销售达60万台,销售收入12亿。

价格战的冲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90年代电视的普及和生产过剩,为了清理库存,价格战也随之爆发,未能及时跟进市场竞争的牡丹电视开始直线下滑。

1996年,长虹发动第二轮电视价格战,引起了全行业 的集体跟进,各大品牌纷纷降价。但还未从卖方市场观念中清醒过来的牡丹,依然抱着国企按部就班的僵化思维,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即使后面牡丹电视跟进降价,也因落后一步早已被其他品牌抢走了市场。

在这场价格战中,牡丹电视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局面,销售难以回款,资金极度紧张,使得工厂陷入了停产,工人停工的状态。

除此之外,兼并效益不好的工厂也让牡丹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比如牡丹就曾因为上级的指令,兼并了亏损的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电子显示设备厂等,由此背负了2亿多的债务。

而到了随后向平板电视转型过度的时期,牡丹电视也未能抓住时机,依然守着传统的CRT电视,牡丹电视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退出市场。

失败的复出

在2012年,消失多年的牡丹电视也曾经出现了短暂的回归,推出两款低端液晶电视在京东销售,打着怀旧的口号,企图东山再起。但知道牡丹品牌的人基本都已经四五十岁以上,作为网购消费主体的年轻人根本无人知晓,而选择网购作为唯一销售渠道的牡丹,操作手法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也注定这场回归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牡丹电视的衰落,代表了我国第一代家电企业的没落,它们有着同样的出身背景,一模一样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所有的核心技术全部依靠进口,甚至连产品也别无二致。在以卖方市场为主的时代,“有货不愁卖”的热销假象让他们迷失了自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未能及时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也未能摆脱僵化的国有体制,大部分品牌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只有部分依靠价格战脱颖而出的品牌,凭借规模成本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夺得了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