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热水壶>

电热水壶开水时滋滋响(电水壶烧水时发出响声毛病)

电热水壶开水时滋滋响(电水壶烧水时发出响声毛病)

更新时间:2021-12-12 00:06:39

酸菜肉圆子火锅想想就满口生津

● 钱多多(贵州贵阳)

肉圆子火锅

台海网1月2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丽彬 林墨涵/文 陈巧思 吴晓平/图)钱多多是万科梅沙教育壹豆戏剧的一名教育戏剧老师,来自贵州贵阳,来厦门已经7年。她说,厦门对于她的意义很特别。2016年年底,她到广州拜师学艺,待了一年多,2018年3月回到厦门时是凌晨1点多,街上都是黑洞洞的,但她当时的心情却格外舒畅,觉着路上的每棵树、每个灯影都像在和自己问好,好像在说“欢迎回家”。目前,钱多多正在教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小朋友,年龄在3至9岁间不等,一周需要上6节课。

谈起家乡美食,钱多多说一下子想起火炉上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老水壶,清晨厨房里奶奶做的滋滋响冒着香气的煎饼,那种感觉很温暖。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小吃是包饼油条,现在想想都还会满口生津,但最怀念的还是折耳根炒腊肉和酸菜肉圆子火锅。每次一回到家,就会感觉特别饿。锅煮在炉子上,难得能一家人一起守着,热气腾腾地煮着些青菜和瘦肉,筷子夹起块肉在加了葱蒜的辣椒水里转一转,还没到口里,已经被辣椒和肉片交杂的味道引诱得淌了一地口水。肚子被撑得鼓鼓的,但还想吃。使劲地,又慢慢地让饭菜在嘴里细细咀嚼,在舌头上好好打个滚,再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整个喉头和胃都热乎起来。

钱多多告诉导报记者,往年回家,还会带上厦门馅饼和奶奶爱吃的榴莲干,但因为家里人对这边的土特产吃得并不是很习惯,现在也带得少了。

妈妈做的抄手一次能吃50个

● 袁朝东(贵州遵义习水)

抄手

袁朝东,来自贵州遵义习水,2012年7月从福州的学校毕业以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厦门,目前在同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

袁朝东如今的工作状态是,一天都在外面,走到哪里便在哪里休息,每天都是早上七八点从宿舍出门,傍晚五点多收工,遇到需要加班的情况,常常延至晚上10点多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因为一年只能回一次家,袁朝东格外想念家里妈妈做的饭菜,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道菜还是红菌子炒腊肉。袁朝东说,记忆里的故乡每逢过年,很多人家都会杀头猪,或者到市面上买来猪肉、香肠进行烟熏,制成腊肉和腊肠,这个过程短则三五天,长则一个多星期。每次吃上一口腊肉,都觉得满满是过年的气息,热闹又喜庆。

而菌子常常是夏天采摘晒好做成干货,二者搭配在一起炒制,肥而不腻,甚是好吃。还有家里妈妈做的抄手,虽然厦门也有,但袁朝东总觉得和妈妈做的味道不一样,妈妈做的抄手得有市面上的两三倍大,厚实饱满,还记得小时候自己曾经一口气吃了50多个,差点撑得站不起身来。

今年袁朝东也要忙活到月底才能回家,他说自己每年过年回去都会带上厦门的海鲜干货、茶叶,因为自己和家人有抽烟,也会带上香烟。有时候也会给父母买点衣服。

到我的家乡做客一定要尝 “丝娃娃 ”

● 李锐、聂云燕(贵州仁怀茅台镇)

“丝娃娃”

“回家倒计时,想念过年桌上的那些好吃的,特别是‘丝娃娃’。”来自贵州仁怀市茅台镇的李锐、聂云燕是一对夫妻,他们来厦门打拼已经两年了。刚来的时候,李先生从事金融相关的行业,聂小姐是一名文员。去年12月,他们在金山开了一家卖酒的店。

李先生夫妇对“丝娃娃”这道家乡美味难以忘怀。“它的长相有点像厦门这边的春卷,之所以叫‘丝娃娃’是因为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如纸却有—只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鱼腥草、海带丝、炸黄豆、脆哨、糊辣椒。”李先生还补充一个“重要步骤”:“入口之前,一定要蘸酸酸辣辣的汁液,否则就失去那种感觉啦!”

除了“丝娃娃”,家乡还有很多美食,“从小吃到大的豌豆糯米饭、炒土豆……对了,光是一道炒土豆,就能做十几种味道呢。”“一年当中最期待的还是过年,我们老家过年,大家族三十几号人马都挤在一个屋子里,你说热闹不热闹?”聂小姐说,在他们老家,从农历廿六就开始过年了,各家轮流“做东”,“今天去你家吃,明天去我家吃,大家都不开车来,桌上都有当地产的茅台酒,都是小酌,大家互相交流这一年当中外出打拼的心得,气氛非常好”。

“‘每逢佳节胖三斤’,贵州过年时好吃的太多了!说不完。”在大年初一早上,妈妈都会早早地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象征团团圆圆。

贵州辣子鸡够辣才够味

● 贺成永(贵州遵义)

辣子鸡

“厦门啊,已经是我第二个家了。”贺成永阿姨笑着说。她是贵州遵义人,今年63岁,来厦门打拼16年了。4年前,儿子小胡在莲前西路开了一家小餐馆,她便过来帮忙。

16载在外,每逢春节临近,她依然忘不了遵义的过年美食和氛围。“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杀头大肥猪,熏腊肉、做腊肠。不光是过年的时候要吃,过了年之后都会吃很长时间。过年猪杀得比较大的人家,腊肉可以吃到来年过年呢。”贺阿姨说,即使有很多年轻人出去安家不再回农村过年了,都会做一些或买一些腊肉,因为这是“过年的味道”。

贺阿姨最惦记的一道家乡过年美味,非辣子鸡莫属。厦门这边做菜,辣椒一般是用来“点缀的”,而贺阿姨家里过年时自己做的辣子鸡,是辣椒能全部把鸡盖住, 而不是鸡块中零零星星出现几个辣椒和花椒。“够辣才够味道嘛,贵州人都能吃辣,辣得红通通的,过年就是要红红火火的。”

贺阿姨说,他们还会吃黄糕粑。其实,贵州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而黄糕粑是遵义地区所产,是用糯米、黄豆、白糖或红糖做的。粑片呈金黄色,是用竹笋壳包装成型的,“比一般人的手臂都粗呢”,所以吃的时候,要把黄糕粑切成小正方体拿在手里吃。初一那天的中、晚餐都要吃糖果、糕点、米粑之类,不吃米饭。想起即将到来的猪年,贺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