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使用可以加湿的电暖器。到手体验大概一周,和大家简单分享下云米的这款AI踢脚线电暖器,在这个冬天,有个温暖陪伴。
蒸汽加湿
这是我自己最在意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功能。在这之前一直在用的也是米系周边的电暖器,不过是比较普通的那种,只负责“热起来”。云米AI踢脚线电暖器比较特别的一点便是,加热的同时可以加湿,并且是蒸汽加湿,非传统的超声波加湿方式,某种意义上讲,对呼吸道较好。
超声波加湿的方式无法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细菌等,所以散发到空中容易引发呼吸道的一些小毛病,而蒸汽加湿是通过高温热开水的方式散发水汽,高温可以有效杀死自来水中的微生物、杂质。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在电暖器的顶部有一个水箱盖,只需要一侧按下便可以打开,然后将水箱填满水即可,官方建议是纯净水,毕竟是高温加热,如果是自来水,长时间使用很容易产生水垢造成堵塞。实际上我在平时使用香薰加湿器比较多,所以于我而言,不是什么难事。对于习惯使用自来水加热的小伙伴可能需要注意下,当然如果选择固定时间进行清理也OK。
至于我为什么很在意加湿的功能,实在是屋里太干燥了,而我又不太愿意用超声波加湿器,所以...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下,第一次使用加湿的时候会有一点机器散发的异味,大概使用一两次之后就基本无味了,所以在拿到这个电暖器后还是建议白天先加热半小时,就OK了。
米家智能控制
这一点想必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讲是最熟悉、也是最青睐的功能,米系周边的生活家电,脱离了智能就好像缺少了“灵魂”。云米AI踢脚线电暖器不出意外的接入了米家,熟悉的智能操控方式当然不会少。
想必之前在用的电暖器,智能控制方面要更加简洁,去掉了比较繁琐复杂的界面、操作设计,在米家app中的主界面可以直观的看到室内温度,以及加湿、温度调节、定时、开关机功能。如果你的家里有一些其他的米家智能设备需要联动,可以通过右上角的“…”进行智能化场景设定,很方便。
低挡模式1100W,高挡模式2200W,节能模式是自己调温。
对于电暖器这一类取暖设备而言,智能化操控带来的最直接优势便是,冷冰冰的冬天不用再下地开关暖气,相信这一点是大家冬天都经历过的“痛点”。拿我自己来举例,晚上下班到家前打开电暖器,到家之后基本屋里就暖和了,睡了之后关掉电暖器;第二天是自动定时打开,预计在起床前十分钟左右,待起床的时候便不会感受到昨夜带来的凉意,很舒适,以前早晨总是赖着不起床的感觉降低了一大半。
另外,除了智能控制外,云米AI踢脚线电暖器还附赠了一个遥控器,如果你不喜欢语音唤醒小爱或通过手机来控制,遥控器是一个更快捷的控制选择。
机身显示面板,除了读取信息外,也可以简单的操控,不过用到的机会应该蛮少。
踢脚线设计
以前在使用那种比较传统设计的电暖器时,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放在哪里都有一丝不规整,所以一直想要一款踢脚线设计的电暖器。虽然我自己在使用的时候将其放在了床边,为了满足更好的取暖,但实际上踢脚线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了贴墙放置。
正常的卧室一般在10-15平米左右,也没有太多的空间去放置一个电暖器,所以贴着墙边放置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整洁的方式。踢脚线的电暖器也算是一个强迫症用户的最好选择吧,看着舒服还省空间。
我的小租屋大概25平米左右,阳台四周全部都是落地的单层玻璃大窗,所以屋里即使有地暖也还是很冷,靠电暖器维持室内温度实际上已经是常态。不过受电暖器的局限性,对于25平米这样的大卧室来讲,效果肯定要比15平米及以内的卧室要打折一些,但是好在电暖器可以随处移动、摆放,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可移动的好处便是,哪里需要搬哪里。我一般都是直接将电暖器顺着床摆放,这样一来在床的附近就会保证一定的取暖温度。另外,加湿装置正好在电暖器的一端,所以将电暖器放在床边或者书桌边,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平时长时间不用的时候会移动至墙边或床底收纳(前提是你的床下可以放得下),也很方便。
电暖器采用了石墨烯导热设计,对流加热,所以在“速热”方面表现还是值得一赞的,打开之后不会有什么感觉,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却很快能感受到热气,悄悄的就办了事儿。
OK,以上便是云米AI踢脚线电暖器使用了一周的感受,冬天里的一抹温暖,加湿器的设计很有趣也实用,米家智能控制赋予了一个懒人更多的可能性。对于电暖器的耗电情况想必也是很多用户想要知道的,实际上我在使用了3-4款电暖器后发现,大家在耗电这一块都差不太多,都是2200W的大功率,谁又能比谁差多少呢,这个甚至可以通过使用习惯 功率,比较精准的算出电量了,既然选择了电暖器,就不要太在意耗电这一块,安心的用就好了。
云米AI踢脚线电暖器
优点:
- 高温加湿装置,是我自己最在意的功能;
- 米家联动 遥控器,智能控制与实体控制都OK,家里老人使用很友好;
- 踢脚线设计,整洁,也好收纳;
- 安全性设计,115℃高温断电及45°倾斜断电(前者暂时没有条件体验,后者亲测OK),也是比较实用的安全功能。
不足:
- 没有扣手设计,移动的时候还是有些不方便,虽然相对来讲很轻巧,但还是有个可拎的设计比较好;
- 加湿装置水箱出雾量比预期要小,有提升空间;
- 产品只有黑色,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简约白的设计,如果后续有升级,可以考虑白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