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陵晚报最镜头推出“晒晒老物件”栏目后,很多读者为我们晒出了家里的老物件。
读者老代在西祠“金陵晚报最镜头”版上晒出了家中一台用了35年的老电扇,短短时间聚集了大量人气,到昨天下午,已有近2500人点击观看,还有很多网友留下了自己的感触。
每一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记忆或故事,分享它们,也是在分享我们的生活。万承源
虽已立秋,气温仍高。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家中的老物件——一台用了35年的老电风扇。以前过夏天,别说用空调了,家里连个电风扇都没有。
1981年1月份,大冷天的,还是托熟人,在南京汽轮电机厂买了一台12寸的长风牌台扇。那时,每月仅有五六十元工资,而这台电扇却花了120元钱,从此改善了用芭蕉扇度夏的生活。
当年南京市场上,除了蝙蝠电扇就是长风电扇了。记得这两个牌子电扇,还曾在新百的橱窗里连续不停运转,打过擂台呢。
后来家里用上了空调,虽搬过几次家但都没舍得扔掉它,只是让它退居了二线。每年夏天放在厨房里专用,继续发挥它的“余凉”。至今,这台长风电扇已在我家运转了35个盛夏,除了油漆斑驳、指示灯不亮外,其他运转正常,噪音小、风力足。
拍摄者:老代 摄于家中
仅1元:“最小面额”的国库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城市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还处在温饱阶段。当时我家兄妹八个,除了已工作成家的我和一个参军的弟弟,其他人仅靠父亲每月52元工资和我交给父母的5元钱维持生活。尽管母亲精打细算,还是生活拮据,常常东借西凑,全家人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我清楚记得这张1982年的1元国库券的来历,那时居委会主任上门推销,当时主任手持五十元、十元、五元和一元四种面额国库券站在我家门口,尽管生活困难,母亲还是买了一张面额最小的国库券。
当时我觉得这张国库券具有特别的意义,到期之后便没有兑换,将其留了下来。而且果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见证。
拍摄者:甘永林8月17日 摄于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