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铁釜电饭煲做饭夹生怎么回事(苏泊尔球釜电饭煲煮饭夹生怎么办)

铁釜电饭煲做饭夹生怎么回事(苏泊尔球釜电饭煲煮饭夹生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2-04-15 12:37:40

依旧是熟悉的小米风格的包装,但与之前的小米产品强调轻薄有所不同,16斤的毛重是现今接触过最重量级的小米产品。提再手上一小段时间,它就能检验你平时是否有好好锻炼身体

打开箱子你将看到一副简单的组装说明

拿开组装说明,你将看到,饭勺、汤勺、电源线等附件

饭勺,汤勺特写

打开泡沫包装,电饭煲依旧被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

扒开包装才见到电饭煲的真容,刘德介绍这款米家的电饭煲与在售的高端日本电饭煲同样采用压力IH电磁加热工艺,内胆材料使用灰铸铁,能够煮出口感软糯的大米饭。

侧面特写,有着一种流行的性冷淡美

后部特写,米家负责制造电饭煲的团队叫做纯米科技,该团队招募到了发明“圧力式炊饭器”技术专利的工程师内藤毅加盟。据悉日本高端电饭煲均源于该项技术。

电源接口特写,做工精细

顶部特写,功能一目了然

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的泄压阀,采用磁力共控制泄压球,好过日系煲的开孔的机械控制带来更好的密闭性

打开煲盖,可以见到灰铸铁内胆

因为采用压力IH电磁加热工艺,对顶部密封性进行了加强

底部加热部件特写

煲盖采用可拆卸式设计,方便清洗

破泡器特写,防止煮饭产生水泡溢出

底部特写,四个橡胶底座提供稳定支撑

灰铸铁内胆,分量十足。7层涂层防止粘锅

内胆分量对与女生来说有些过重,清洗放回要小心容易被内胆误伤。笔者拍摄过程中因注意力不集中放回内胆时被其压红手指。

插头特写,依旧延续了小米插座的优良做工

接通电源,点亮屏幕~~ 接下来,敬请留意我的煮饭测试。

■灰铸铁内胆

我们先由内胆外解剖以下米家压力IH电饭煲(PS:更多外观和配件介绍可以查看:999元小米电饭煲真机开箱图赏,这里就不再多介绍。),先说说这“铁釜”内胆,“釜”是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以全日本销量第一的电饭煲——象印的压力IH电饭煲为例,它采用日本最优质南部铁器的岩铸铁器制作工艺,南部铁器是江户时期的"南部藩"所产的铁器制品,至今已有400年历史。象印电饭煲使用的“羽釜”内胆形状和我们明代的青铜釜基本一模一样,打造“羽釜”以800℃的高温去除铁质以外的杂质,再经表面加工。但没“铁釜”分层结构多。

米家电饭煲的灰铸铁内含的片状石墨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热性,大量的砂孔在铸造后形成真空孔,又具备优秀的蓄热性,更容易保留和传导热量,在烹饪中也能使食物受热均匀,保留食材的鲜美滋味。并采用7层工艺,通过热喷涂处理工艺和搪瓷工艺添加防锈层,有效防止内胆氧化。更通过高聚合力内涂层粘合不粘涂层,实现了灰铸铁与粉体涂层的结合。内胆强劲耐热耐腐蚀,无生锈脱落带来的安全隐患,使用寿命更长。

我们可以从小米官方宣传的示意图看出,普通合金内胆、日本饭煲内胆、米家的灰铸铁内胆形状各有不同,米家采用广浅型形状,与象印的广浅型内釜形状相类似,和圆形平底的普通内胆相比,广浅型形状内胆凹面弧度更大受热面更广,能使高温转达到每一粒米中,并持续让米饭剧烈翻滚。就算停止加热时,储存的热量稳定持续地传导至锅内。

■加压IH电磁环绕加热

传承传统灶烧炊煮方式的IH加热技术,依靠磁力线穿透锅体,内胆直接快速发热,辅以顶部加热保温板,米饭 360° 受热,加热更均匀。最大火力可达1100W,再现大火力蓄煮,米粒快速升温,均匀受热。

通过对海拔位置判断,米家电饭煲能精密控制气压和加压时间,将压力提升到1.2个大气压,烹饪温度提升到105℃左右,米汤均匀浸透每一颗米粒,口感达到更加状态。

传统电饭煲上下翻滚的沸腾方式,米粒外表易破损,营养流失严重,且容易造成夹生、糊底等情况。米家电饭煲 IH 电磁加热技术,通过热传递,形成大面积环形热对流,锅内米水形成有序的,由外向内的旋转翻腾,米粒受热更均匀。

■煮饭体验

之前我们介绍了米家电饭煲的硬参数,其实最想知道是用这样的工艺和技术是否能煮出好的米饭,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煮饭体验并没有选择最好或最差的大米,而是用比较普通29.4元净重5公斤的“鸣象油粘米”,每斤2.94元售价比较接近大众市民的日常消费标准。

米家电饭煲的按钮操控相当简单,只有三个功能按钮:预约、开始、选择/取消,从显示屏可以看到三个按钮可以分别设定时长、煮饭、煮粥、保温、自选等设置。

其实米家电饭煲还有很多功能可供使用,但必须用小米智能家庭APP将米家电饭煲连上wifi进行操作。

我们在体验时并不是一次就让米家电饭煲连上WiFi,用卡针按住WiFi复位孔里的按键5秒重新进入网络待连接状态,第二次米家电饭煲成功连上WiFi。

连上米家电饭煲的APP控制页面顶部有精煮、快煮、煮粥、保温等快速设置,将页面下来有食谱收藏,包括:蛋糕、酸奶、热饭、蒸煮、米饭 香甜煮等特色食谱。

另外,设置还有其他功能设置也非常全面,如:烹饪完成后自动保温、烹饪完成闹钟提醒、烹饪完成分享提示、烹饪完成消息推送、关闭面板显示、开/关盖响铃、烹饪开盖超时、开盖报警提示。

如果一开始不会使用米家电饭煲,我们也可以通过APP使用贴士来进一步了解,基本一看几明了,小米这方面还是做得相当完善的。

我们在煮饭前先对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大面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粳米米粒短而宽,呈椭圆形,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肥仔米”,常见的有水晶米、东北大米、珍珠米等。

籼米则呈细长形,常见的有泰国香米、中国香米等。

主要品种分为:粘米、油粘米、东北米、丝苗米、五常米。

为何要在这里介绍大米的品种和特性,其实大米的品种对于煮饭下水量控制相当重要,不同品种大米下水量都有不一定相同,而煮熟后的米饭成形、口感差距很大。

因为不同产地的大米质地不同,需要不同加热方式才能更大程度地释放香甜软糯的口感。米家电饭煲通过大数据已经积累了多种加热方案,新买的大米,用手机扫条形码,APP可自动获取大米的米种、品牌、产地信息,并结合当前海拔位置,给出不同米种专属的烹饪煮法。

我们通过扫描大米包装的二维码获取大米信息,刚好体验中的这款油粘米并没有数据,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米种测试一下米家电饭煲的“随机应变”能力。

我们利用精煮模式,口感曲线调节到香糯适中,其实就是不软不硬,让米饭有嚼头,2量米器加入油粘米,第一次下水水位线在丝苗米的2刻度处,第二次水位线在东北米的2刻度处。

在煮饭过程中,实时的加热状态会展示,从快速预热一直到焖饭补炊5个状态。

同时,也可以随时调节口感曲线,相应调整米饭口感软硬度变化。

我们利用小米智能插座(ZigBee版)也测试了米家电饭煲的用电量,虽然参数标注额定功率在1100W,但这并非恒定功率,功耗稳定在2.0W,最后只用了0.1度电,相当省电。

两次精煮后,第一次米饭偏软,有点绵软;第二次米饭外硬内软、有弹性,这次更有嚼头更劲道。

煮完后将整锅米饭倒出跟宣传时差不多,边缘那些米饭只是跟倒出米饭失手有关,有少量饭留在锅顶边缘。其实常规的合金内胆来讲,残留这么少的米饭分量用水一冲就掉了。

第二次精煮的米饭实拍图,可以看到米饭蓬松能保持米粒原粒状,表面光滑,吃起来不感觉米饭干硬,软硬度适中。

米家电饭煲作为小米又一款重量级产品,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采用压力IH技术、内胆用料和工艺毫不含糊,结合APP操控比以往电饭煲有更多的扩展功能,利用大数据可以让煮饭变得更精准、方便。虽然与日本顶级电饭煲还有一定差距,但对抗两三千元电饭煲有很强的竞争力,999元的价格也有极高的性价比。最后要提醒年轻人要拥有第一台电饭煲,还是需要多了解烹饪知识和技巧,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