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回味每一份感动,更多的不是传奇,而是“勿因善小而不为”的平凡。2000年,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山西村村民刘泽琴的儿媳在外打工期间遭遇车祸,手术后成了植物人,身体截瘫,失去记忆,智商跟3岁孩子一样。面对从天而降的厄运,年过半百的刘泽琴没有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毅然挑起照顾儿媳的重任。除了每天喂饭、擦身、换衣、按摩,她早晚架着儿媳下床,从开始的站立到后来的搀扶行走,每次都汗如雨下,几回晕倒在地,但刘泽琴不辞辛劳,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除了照顾儿媳的起居,刘泽琴不愿扔下儿媳在一个孤独、陌生的精神世界里茫然活着,70多岁的她特地学会骑三轮车,每天带儿媳去她熟悉的地方,讲她熟悉的故事。二十余年的悉心照顾和真情呼唤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刘泽琴的儿媳如今已经能独立行走,还能做简单交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新沂市马陵山镇曹刘村村民倪文敏,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全家重担,重燃起丈夫陆起亮的生命之火。2004年的一场车祸致使陆起亮头骨碎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直以来,倪文敏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陆起亮90多岁的二叔也无人照看。“丈夫的长辈就是我的长辈,我要替他尽孝!”从此,生病的丈夫、三个老人、一个孩子,倪文敏成了这一家老小唯一的依靠,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忙碌,任劳任怨。即使心智如孩童,陆起亮也知道感谢妻子,偶有清醒就会自言自语:“没有她我活不下来。”如今,母亲和叔公在倪文敏的悉心照料下病情逐步稳定,由她每天坚持带着做康复训练的丈夫也从一级伤残恢复到四级伤残。在倪文敏看来,看着他们舒心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自己心里也暖和和的,“一家人齐整整地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孝道本就是品德形成的基石,道德模范的言传身教,让传统美德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成为一代代人深层的精神追求。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岭南村村民张丰林是远近闻名的“独臂”孝子。17岁时,他因意外失去左臂,但他始终坚强乐观,凭着顽强毅力,用“独臂”学会洗衣、做饭、耕作,还学得一手种西瓜的绝活。再忙再苦再累,他从来没有忽略过年老多病的母亲、瘫痪在床的残疾弟弟、肢体残疾的妻子,还时常热心助人,谁家需要帮忙总会搭把手。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张瑞从小孝顺懂事、独立自强,主动分担父亲肩上的重担:做好了饭,总把第一碗端给奶奶,接着盛给叔叔;写完作业后,主动把一大家人的衣服洗出来。家里土墙上挂满了奖状,见证着张瑞的成长。如今,张瑞已经从大学毕业,工作挣钱,张丰林一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沛县魏庙镇卫生院退休职工张景宏,一直都是侄儿侄女们眼中的“最美婶娘”。丈夫的大哥、二哥不幸去世,三哥体弱多病,她将5个侄儿侄女接到身边和儿子一起照顾,抚养6个孩子直至全部读完大学。她是大家庭主心骨,帮衬丈夫兄弟姐妹的9个小家;她是床前孝女,精心照料年迈的婆婆,尽心侍候老父亲至离世;她的言传身教,培育了“重情重义重孝道”的最美家风——张景宏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张景宏本人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苏省道德模范等称号,登上中国好人榜。
微光一点,亦可烛照人间。道德模范们的高尚情操,涵养着道德文明的精神沃土,也激励带动更多的人见贤思齐。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村民殷志兰结婚时,就与丈夫约定“结婚不离娘家”,以便照顾生父母、养父母以及膝下无子的大伯大娘6位老人。婚后,加上公公婆婆,她把照顾8个“爹妈”的责任全部扛在肩头。2016年,相继送走6位老人,生活的担子轻了,她发起成立“殷志兰志愿服务队”,带领32名队员开展爱心陪伴、家务清扫、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帮扶残疾孤寡老人1000余人次,接力传承孝老爱亲的好家风。疫情防控期间,服务队更是成为了村内公共设施的专职消毒员,小广场、超市、公交站台等地方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南京天由科技有限公司江都分公司负责人周琴,20多年来,都是扬州江都昭关敬老院孤寡老人眼中的贴心“闺女”。农村敬老院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周琴就置办了电饭锅、电风扇和全套桌椅,从城里送来空调,还请来扬剧团举办专场演出,多年来,她累计为敬老院捐款捐物超过80万元。此外,她先后帮助上百户贫困家庭,资助200多个贫困生,成为他们的“周妈妈”。每逢“六一”儿童节,孩子们都会收到“周妈妈”送来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她还帮扶20多名白血病、尿毒症患者,帮助残疾家庭购买电动车,支持村组修桥铺路,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父亲和女儿的早逝,让我很早就萌发了帮助他人的心愿。”从帮助一个到帮扶一群,周琴选择把更多的爱洒向弱势群体。2010年,在扬州、江都两级妇联的支持下,周琴创办了“周琴爱心基金”,常年资助孤寡老人、“春蕾”女童和特困家庭。儿子周登杰也成为爱心团队的一员,积极捐资助学;一批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周琴发起的扶贫济困大行动,捐款捐物达90多万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