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降低,又进入了“北方取暖任性自由,南方取暖基本靠抖”的酸爽天气,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做着充足的保暖措施。我们的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取暖设备:暖气、火炉、热水等等,我们在享受温暖的同时,身边也时刻潜伏着危险。据一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老医生说,很多医院的烧伤科门诊和病房,一到冬天就源源不断迎来被身边热源烧烫伤的患者,其中小儿患者就占据着总患者的三分之二。
1、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是我们想不到的闺密小希家孩子17个月,长得胖乎乎的,加上一双灵活的大眼睛,看起来可爱极了。上周六的晚上,小希像平时一样给孩子洗澡。平时给孩子洗澡时,她都会在洗澡盆里先放凉水,然后再兑热水,等水温中和再让孩子坐进盆子里洗,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一屁股坐盆里导致烫伤。
放好热水后,小希转头扔孩子刚脱下来的尿不湿,就是这一扭头的瞬间,孩子一把抢过小希手里还没来得及关的花洒,花洒里的水朝着孩子冲了过去,几秒钟的时间,孩子一声惨叫,身上瞬间火红一片。
小希家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可以达到100摄氏度,刚刚放过热水的花洒还是滚烫的,小希看到孩子惨叫不止,顿时眼泪直流慌了神。
孩子爸爸听到声音过来看时,小希正抱着孩子哭成泪人摊坐地上。爸爸顾不上难过,赶紧把小希拉起来,告诉小希先用凉水给孩子冲洗患处,自己去车库开车,十五分钟后把孩子抱到楼下开车送孩子去医院。
送到医院时,孩子被诊断成2级烫伤,周一进行了手术。但是医生说:“幸好家长处理得好,用凉水给孩子冲洗患处,这样可以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中和余热,减少孩子烫伤后的痛苦疼痛。”
2、错误的处理方式会加重孩子的痛苦跟小希家的宝宝同病房的林林,也是因为烫伤住院。才16个月的他,正是淘气的时候,一个没盖盖子的保温杯放在桌子上,里面的水是用来给林林冲奶粉用的,妈妈转身去后面拿奶粉,保温杯里的水被林林一把拉倒,整杯水撒了林林一身。
手忙脚乱的大人,急急地剥下了林林的衣服,以为这样可以减轻林林的痛苦。谁知道这样一个动作,导致林林的很多伤口都被弄破了,又增添了无数个新的伤口。
孩子穿着衣服被开水烫伤,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脱衣服,而是先带衣物用常温水冲洗15-30分钟,迅速带走皮肤表面温度,然后再用剪刀剪开衣物,送医院进行抢救。别以为反正皮肤已经烫熟、烫死,没有用;其实这层皮肤是保护膜,不仅能避免烫伤加深,而且避免熟皮下的红白交织真皮层裸露,促进早日愈合。
万一孩子被烧烫伤,家长发现后,马上用常温流水冲洗伤口超过15分钟是最关键的。千万不要自行涂用各种“消毒药水”,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 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程度和深度的判断。
3、不要忽略取暖设备的安全隐患冬天对于没有暖气的南方家庭来说,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用品成了人们的首选产品,由于这些取暖设备暖身又暖心,而且价格低廉,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这些看似实用的设备,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孩子身边的“炸弹”。
2016年5月,南京秦虹小区张先生家里的电热水袋突然爆炸,才两个月大的宝宝被烫伤。原来,宝宝的奶奶5月16日患了“颞下颌关节病”,张不开嘴,医生建议“早晚湿热敷”。
奶奶将冬天暖手用的电热水袋拿出来使用,不料烫伤了宝宝。治疗的几个月中,宝宝每天都在承受烫伤之痛。医生诊断,孩子面颈胸部及上肢约有20%面积Ⅱ度烫伤,可能要输血浆、植皮。
2016年12月14日晚,袁女士带着儿子3个月大的儿子小熊在家,小熊每天晚上都习惯脱了裤子,用小毛毯裹着睡觉。当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带孩子,夜里孩子都要喝奶,为减少夜里冲泡奶粉的时间,她就想着把电热水袋充电,这样就可以用来给奶瓶保温。
热水袋充电后发出嗡嗡声,袁女士估摸着充电提示灯快要跳灯了,这时突然“嘭”的一声,充电中的热水袋发生了炸裂。电热水袋里面的液体从高处溅开的时候,刚好落到了孩子的右脚上,娇嫩的皮肤一下子就被烫得通红,孩子一边哭一边挣扎,被烫伤的有些部位皮肤一碰就开始脱落。
原来,有一种热水袋叫电极式热水袋,电极容易生锈,当锈末进入液体时,会导致液体电阻力降低,加热功率提升,进而温度升高。这时如果温度控制器失灵,液体超过一定温度后就会因气化而爆炸。
据我们国家卫计部门统计,全国每年有超过14万宝宝被烫伤,而且数据呈递增趋势。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孩子被热水、取暖用品烫伤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作为家长,如何去预防呢?
1、冬天要给孩子多喝热水,但是装开饮水机和暖水瓶一定要上锁,或者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处。
2、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洗澡前应先用手试水温。一定确保热水关闭之后再离开。
3、厨房是最容易发生烧烫伤的场所,不要让孩子在厨房玩耍。注意关好厨房门(特别是做饭时)防止孩子的突然闯入。从微波炉中取出食物时,确保孩子不在周围。电饭煲等热容器当盛有热的食物时,不要放在地上和低处。端热汤上桌时注意防止孩子突然跑过来撞到。
4、冬天里孩子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长,出于好奇心,有可能用导电的细丝去接触电线插座等,这是导致电烧伤的主要原因。家有婴幼儿,家长一定要时刻小心,不让孩子接触任何热源、裸露电线、电插座、酒精等易燃易爆物以及84消毒液等腐蚀性物品,如发生意外迅速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5、冬季天气寒冷衣服洗过不易干,很多人喜欢把湿的衣服搭在电暖器晾干,电暖器表面温度较高,覆盖物品后,会影响散热,容易引起着火;尤其是当电暖器开着时,千万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要时刻提醒孩子远离暖气片和取暖器。
6、天冷很多家庭会经常吃火锅时,要留意电火锅的电线、插头不要放在孩子容易接触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玩耍时被电线绊倒,拉翻火锅,引起烫伤。另外家长在给孩子喂热饭或者热汤时,也要等到温度合适时再喂,热饭菜不要放在孩子伸手能触摸到的地方。
另外提醒各位家长,我们在选择电热水袋时,一定要购买有厂名、厂址、合格证及“3C”强制认证标志等正规厂家生产的电热丝式的热水袋,不要选择易爆炸的电极式热水袋。
那如何去辨别呢?买电热水袋时,可以用手轻轻地捏一下:如果于袋子底部能摸到网状物体,则为电热丝式热水袋;如果捏到的是两截硬邦邦的圆柱体,就是电极式热水袋!
生活中还有一些妈妈喜欢把暖宝宝贴贴到孩子身上取暖,这非常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人体的烫伤阈值是45℃!正常情况下,人体持续接触70℃一分钟,60℃超过五分钟,高于45℃两小时以上,皮肤就会被烫伤。大多数暖宝宝贴的发热温度高达60度左右,并可持续放热10小时以上,而小北鼻皮肤娇嫩,如果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不严重,但实际上几乎都是深度烫伤,甚至有的已经烫伤到了皮下脂肪层、肌肉层。就像烤红薯一样,虽然表面不黑不焦,但里面已经熟透了,破坏力远比一杯开水直接浇在皮肤表皮要严重得多,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所以,婴幼儿、老人以及皮肤感觉不太敏锐的人要慎重使用暖宝宝贴。如果要用,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应隔层衣服。还要记得经常检查下粘贴处是否有皮肤发红、起泡等表现。
如果发生烫伤,家长一定要先做初步的处理!
我们要遵循”冲、脱、泡、盖、送”五大要领,要先在事发地点做前置处理,再送医院,这样才能减轻伤害程度。
冲:以流动15-20度的冷水冲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脱去衣物,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破衣物,暂时保留黏住部分;
泡:继续浸泡在15-20度的冷水中15分钟,可减轻疼痛,但如果是大面积烫伤,营避免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以免体温快速流失;
盖:用干净的毛巾、纱布覆盖伤口,不要涂抹任何东西;
送:除了极小或极浅的伤口,一般都需要及时送到医院。
对于孩子的烧烫伤,除了很小的烫伤是可以自行居家护理之外,一般还是建议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理,避免伤口感染、恶化。如果伤势比较大,最好直接转送到有设置烫伤中心的大型医院治疗。
安全事故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种种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威胁孩子的最大杀手。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紧崩安全这根弦,尽自己最大可能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知识,确保从源头切断危险因素,危险不可怕,麻痹大意才是最可怕的。
毕竟,孩子独一无二,我们谁都输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