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允许日本新潟大米进口。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时隔七年,日本新潟大米再次进入中国。国内的大米企业是该兴奋还是有危机感呢?
新潟鱼沼越光大米被认为是日本最优质的大米。根据日本谷物检定协会标准,大米共分为五个等级:特A > A > A> B > B,等级越高,代表米品质越高。而新潟县鱼沼的“越光米”之前连续29年获得特A评价。所以,新潟大米再次进入中国,可能会将大米价格的天花板拉高,为国内大米企业提供更大的定价空间;忧的自然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
根据部分媒体的报道,目前日本进口大米售价大概在每公斤70元以上。在某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日本大米每公斤在100元左右。新潟鱼沼越光大米网上有售价为640元5公斤和328元2公斤两种规格。对比国内目前大部分产品6-20元每公斤的价格,不禁想问:国产大米和日本进口大米差距真有那么大吗?
前些天,黑龙江有个朋友给寄了两盒黑龙江产的大米,吃过以后就感觉特别好。要说品种,是引入日本的空育163,当年天价大米一目惚和空育150杂交育成;要说环境,这里地处黑龙江新华农场,有肥沃的黑土覆盖、伏尔基河流过,生态良好,污染较少;要说种植,全程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并且全程追溯,一年只生产一季;储藏采用自然脱水,在避光、常温、干燥且设有防潮设施的仓库低温储存;加工采用先进设备微磨加工,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物质,订单销售,现加工真空包装。所以,比起日本大米至少在质量上不会有大的差距!
事实上近些年,东北大米产区一直在学习日本。大量引进日本的一目惚(一见钟情)、秋田小町、越光大米等品种,学习日本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引进日本大米加工设备,甚至产品包装也在模仿。加上东北为维度上也与日本水稻产区接近,而且如黑龙江等更有黑土等优势。
2016年中日举办的一次粳稻学术研讨会上,中方10名专家和日方15名专家按照日本食味品尝标准,对中日双方推荐9个粳米品种进行品鉴,中日专家得出一致结论,部分中国优质稻米已经能达到日本认定的特A级稻米。
但为什么日本的大米在国内就能卖那么高的价格,而且还有人愿意买;反观国内大米生产企业利润有限,甚至有些企业因大米业务亏损而将大米产业剥离。为什么?也许质量是一方面原因,但质量的差异不会令价格有如此差距。所以,需要更多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个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不排除部分国人有“国外的月亮更圆”的观念。在国内,很多产品打上“进口”两个字,似乎顿时就能高大上起来,很多消费者也潜意识里认为国外的产品在安全、质量等方面更优,认为国外的东西总比国内要好。所以各种奶粉、电饭煲、马桶盖抢购大戏上演也就不奇怪了。记得之前曾有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人购买越南的奶粉?如果说越南热带水果不错可以理解,但越南的奶粉就一定会比国内强吗?
其次,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不信任。食品安全在国内饱受诟病,从牛奶到大米 、豆芽、鸭蛋、猪肉、粉条、蔬菜等,几乎没有未被曝光过问题的食品。重金属、农药、化肥等问题,让更多有条件的消费者将目光锁定进口产品。当然,随着监管趋严、法律完善、消费者安全意识增强,国内的食品安全环境已经极大改善,未来也不会差于很多发达国家。
再次,对国内品牌乱象的不安。五常大米“假”天下。每年五常大米产量100万吨,市场上却要卖出1000万吨。同样存在的还有阳澄湖大闸蟹。真真假假消费者无从辨别,与其花着买真货的钱买了假货还不如再多花点钱买进口货,这可能是一部分消费者的想法。对于品牌的宣传、品牌的保护,中国大米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受品牌知名度不高局限。日本大米在品牌品质宣传做得非常好,日本大米几乎成了“优质米”、“高端米”的代名词。日本大米品质有严格的评级机制,根据近百项指标综合评比。相比较国内,每个地区都说自己的大米是国内最好的大米,但缺少统一的批判标准,产品特色又不是特别明显,同质化严重,很多品牌知名度不高,价格上不去。
最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确实相比日本,很多国内的企业或者生产者没有将主要精力花在生产种植上,去思考如何最大程度提升产品质量,而更是多注重营销和市场占有率。反观日本很多生产者能踏踏实实一辈子种水稻、一辈子煮米饭、一辈子种苹果。
水稻是中国传到日本的,今天日本的大米卖回中国而且贵很多倍;猕猴桃从中国到了新西兰,百年后变成奇异果卖到中国十块钱一个。如果说日本比中国适合种水稻、新西兰比中国适合种猕猴桃,我想不会有人相信!所以,在这一切改变背后的故事,才是当前中国不管是农业工业、服务业需要去关注的 。
作者:XXX;来源:农业观察家;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