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真正的需求”。那到底如何发现?一句话:真正的需求,在麻烦背后。
我有个朋友,做了十几年电饭煲,是行业中的专家。他心想,电饭煲这东西没人比我更懂了,早就没什么未被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了。如果有,早就有人做了。
像我们这种,没有新需求的行业,应该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完美满足的需求”。所有自满的巨头背后,都有一批不满的消费者。
只不过他们的抱怨声,被媒体的赞扬声掩盖了。掀开盖住麻烦的石板,下面都是真正的需求。
亚德里安在《需求》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
1997年,里德·哈斯廷斯在整理旧东西时,突然发现了一盘,六个星期前租来的录像带。居然完全忘记还了,他赶紧算了下罚金,整整40美元,已经够把录像带买下来了。
“忘记还录像带”这件事,给哈斯廷斯带来了“麻烦”。大部分人面对这个麻烦,可能是抱怨几句就完了。而哈斯廷斯不同,他决定掀开这块“麻烦”的石板,看看下面有没有藏着什么“需求”。
概念:麻烦
他在去健身房的路上,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啊,电影租赁,为什么不能像健身房一样,用月费或年费的方式购买服务呢?
为什么必须要为每一盘录像带的使用天数付费呢?
”于是他开始着手实现这个想法,最终成立了一家公司,就是今天如日中天的奈飞(Netflix),市值超过600亿美元,是本世纪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小麻烦,可能隐藏大需求。你是从麻烦上踩过去,还是掀开它研究呢?
回到最开始的案例。电饭煲背后,有没有被你忽视的小麻烦?
我以前用的电饭煲,每次盛完饭,勺不知道放哪儿。放锅里吧,锅就盖不上了;放桌上吧,勺子就脏了。怎么办?你怎么办的?我是拿个小碗,把勺放在小碗里。
十几年来,我从没觉得这是个“麻烦”。
直到最近,我买了一只新电饭煲。它的勺很特别,勺头和勺柄之间有个凸起,勺柄重一点,勺头轻一点,这样我往桌上一放,勺柄和凸起支撑了勺子,勺头就翘起来不会被弄脏了。也就是说,用了这个勺,我再也不用小碗了。
我突然意识到,过去几十年,我每天都要多洗个碗,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啊。如果你以前也和我一样,那中国人每年要多洗多少个碗啊。
只要麻烦存在,需求就存在。只不过,你是不是有一双从麻烦背后,发现需求的眼睛。
那我具体怎样做,才能从麻烦背后,发现需求呢?亚德里安说:画出用户的麻烦地图。每个“麻烦”,都是地图上的一个摩擦点。每个摩擦点,都是一个创造新需求的机会。
运用:
具体怎么画?他提供了3条思路。
第一, 流程地图。
想象从你走出家门,上车,到机场,落地北京,取行李,打车,最后到酒店的流程。中间每个环节,有没有“麻烦”存在?有的话,掀开它,下面有没有“需求”?
比如,等行李就是件麻烦事,傻傻站在那十几分钟。怎么办?巴西的圣保罗机场,为旅客提供免费的酒水,让大家愉悦、耐心地等行李。
第二, 资源地图。
你装修房子,要买建材、沙发、电器、油画,还要和设计师装修工人打交道。麻不麻烦?非常麻烦。这个麻烦下面有没有“需求”?
于是,“一站式”装修网站就出现了。
第三, 两难地图。
有些公司告诉你,要简约体验,就不能要复杂功能;要便宜,就不能要质量;要个性化,就不能要速度;要方便,就不能要选择。鱼与熊掌永远不能兼得。这就是“两难地图”。
但真的是这样吗?这个让你陷入“麻烦”的选择下,有没有“需求”?
谁告诉你说“便宜,和质量不可兼得”,那是他们水平不够。
我就要做到又好又便宜,于是网易推出了“网易严选”。
旅行路上比较麻烦的就是洗漱用品,大规格不方便带,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品质不舒服,于是我们之前的产品规划就开发了专门用来出行的旅行装,小瓶洗发露沐浴露牙刷牙膏基础组合,价格也便宜,大受欢迎,成长最畅销的SKU之一,所谓发现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需要的是一个敏感的产品心。
微软在产品发布前,常会邀请典型用户,比如办公室文员,家庭妇女到装有单向玻璃的观察室,请他们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比如网上购物,并用摄像头记录他们的所有行为。
工程师们站在玻璃的另一边,看着用户“居然”这都不会,那都不会,捶胸顿足。
但,这才是真实的用户,大家坐下来研究所有细节,一条一条改。
很多时候用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那就需要想办法去挖掘,解决掉用户没开口说的麻烦。
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就是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不会被打断,比如使用电饭锅的过程,不用纠结勺子放在何处,无印良品也有这样一款电饭锅,锅盖上设计了一个支点放置勺子,盛饭后盖上盖子,再把勺子放上,除了勺子不会弄脏,盖子也不会忘记盖,整个过程很流畅,解决了客户的麻烦。
联想到无印良品重要的设计师深泽直人,和其著名的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
1.伞其实没有太多特别之处,唯一的小区别就是在伞柄弯曲的地方有一个小凹槽。这个设计你可能乍一看会觉得有些奇怪,但是一旦看到人们的用法就会恍然大悟了。当你在雨天去超市买完东西,提着袋子去乘公交车或者地铁的时候,这个凹槽刚好可以在你站着的时候为你充当一个挂钩的角色。这个设计非常自然又贴心,也是“无意识设计”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2.深泽直人在台灯下面设计了一个托盘。因为有这个托盘的设计,用户几乎一定会把类似于钥匙、手表、钱包一类的东西放在这里。
想象一下,当你拿出钥匙开门回家,顺手把钥匙放在这个托盘里,然后轻轻一拨,打开灯的开关,房间亮了;而离开的时候,直接拿起钱包和钥匙,顺手把灯一关,就可以离开了。一切都非常自然顺畅,不需要动任何脑筋。
所谓无意识的设计,其实也是通过设计师故意的设置,让用户在几乎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就被满足和被愉悦。这也是深泽直人一直探索的设计理念。
同样,也是为什么无印良品的产品可以打动那么多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相对于苹果手机,有时候更喜欢国产手机,就是国产手机有很多细节功能解决了生活中的麻烦。
同样还有iphoneX的Face ID,也让客户更省心,通过红外线投射,建立人脸3D模型,一拿起手机,手机自动识别解锁,省去指纹识别按一下的麻烦,少洗了一个“碗”。
现在小米和荣耀的手机,一般都有两个非常实用的功能,万能遥控器和NFC。
现在家里面电器多,遥控器也多,找遥控器很麻烦,有了万能遥控器就方便多了,一个手机全部搞定。NFC可以搞定交通卡,出门就不用总想着带着交通卡,因为手机是长在手上的,不存在忘记的问题。
原来用zuk1的时候,有个功能我特别感动,就是用微信的时候,它把公众号阅读和聊天分开,读公众号文章的时候可以切换到聊天,聊完了继续切换到刚才的文章上。
要知道经常的情况是,你文章看到中间,有人和你聊了一句,你退到聊天界面,说了两句,再需要重新找到刚才的文章,打开拉到刚才阅读的位置,两次下来就没有继续读的耐心了。
zuk 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太细心了。
当下生活中感觉最大的麻烦就是社交和人才匹配的一些问题。
因为信息孤岛的原因,很多的资讯不能有效的传播到真正匹配的人和事中间。
在这方面涉及的东西可能比较复杂,涉及到人才的数据跟踪分析,涉及需求方,他的一个需求的数据分析。然后把双方的跟踪性的数据来做一个合理的匹配算法。
这方面有一家公司已经在做智能化的一个尝试。叫做IPIN。但是他所能够深入的领域是非常有限的,当下仅仅在招聘人才方面做了一个垂直的深挖。
在社交方面,在人的特点数据分析的方面,相互陌生的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建立信任来熟悉彼此,那么如果有对应的数据和识别的机制的话,可以更快的匹配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可以解决我们在找朋友找伙伴的过程中的很大的麻烦。
旅行中的麻烦,去年国庆去山东玩了一周,长时间旅行,经常徒步,一天下来,袜子味道很重,逛了一天回酒店洗袜子的情形大家可以想象,后来发现是有一次性袜子这种东西,省时省心,用完即扔,把洗袜子的时间省下用来感受诗和远方吧!真正的需求,在麻烦背后。
在旅游的方面,吃住行一直都是旅游创新的热点,如果能够再加入更大面的旅游资讯、旅游即时信息的通告和查询的这种综合性的平台就更好了。
这样我们可以及时的知道哪个景区哪个省份的人的火爆情况,而知道他的旅店和交通的一个预计的状况,来合理的安排我们的行程。
“互联网 旅游”的快速发展已经解决了旅行途中的大量基本麻烦:预定机票、车票、门票、酒店,接机、攻略等等,那么要说依然存在的和最新的“麻烦”主要有两个:
1.流程上:热门景点在旺季排队实在太麻烦,检票太慢,参观游览也要排队,旅游体验很糟糕,差评
这个需求需要检票系统和技术的革新;
2.资源上:旅行的项目和流程太“老套”,景点-拍照-购物-美食,逐渐丧失了晒朋友圈的欲望,没有图可发,没有帅可耍,没有酷可炫,很焦虑。越来越渴望新鲜、刺激、有新意的旅游体验。
这个需求涉及到两个方面:
第一,旅行体验要走心
比起过去“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线路,我更渴望“内涵走心”的个性化文化旅游体验。旅行中的休闲心态,这是一个“麻烦”;
第二,新科技的结合
人工智能、VR/AR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流行,旅行社交需求又有升级,渴望新、奇、酷。未来旅行的新科技,这是个“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