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在饥饿难耐的时候,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幸福其实来的也很简单。
不过想要焖出一碗好吃的米饭,却没有那么简单,下面便和大家一下焖米饭的方法和背后的“匠人精神”。
选好大米是关键:水土要好,陈米要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理也是一方水土培育出一方的稻米,除去品种上的因素,影响大米口感和味道的关键便是水土。
水土,在这里既包括土壤的肥力,也包括用于灌溉的水质,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两者兼具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尤其是在工业化的今天,想要找到一条没有工业排放的河流已经十分难了,同样由于工业污染和化肥农药的滥用,土壤肥力也逐年下降,这些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各地的大米质量产生了影响。
除了水土因素,还有陈米的原因,俗话说再好的米也怕陈,最好吃的肯定是每年的新米。等过了一年再次秋收的时候,新米也就变成了陈米,营养价值和口感都会下降许多,价格自然就会便宜不少。
一些人看准了这之间的差价,便会在新米中掺入一定量的陈米,用以降低成本,更有甚者,干脆直接将陈米当成新米卖。
这个问题最严重的要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使得各地粮库出现了程度不等的积压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粮库尚未建立完善的轮换制度,导致一部分粮食在长期积压的情况下质量下降,这种粮食又被称为陈化粮。
对于这种陈化粮,较为传统的做法是销售给食品工厂加工零食(锅巴等)或酒精,以及饲料厂制作成饲料,但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会选择将陈化粮与新米混在一起,重新包装进行销售。
有意思的是这类米因为成本极低,反而到可以拿出很大成本来做包装,玩情怀找噱头什么的,着实还打出一片市场,当然肯定只能打一枪换个地方,做一次性买卖,毕竟大米好坏消费者买到家一尝便知。
以上便是挑选大米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首先是产地(好山好水),其次是商家,最好是具体到某个县某个乡,或是某个农场的当地品牌,并且卖了好多年的那种。
用对方法很重要:需要一点点“匠心”对于大米,除了中国人喜欢吃,日本人似乎更要钟情于这种主食,尤其是在近代化以后,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的口味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不仅促使日本人不竭余力的对稻种改良,也让日本厨师对焖米饭的方法花了不少心思,用日本人的话就是用“匠人精神”去焖一锅米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日式料理中的米饭往往都很Q弹,并且香气十足,那么日式料理中焖米饭究竟有什么技巧呢?下面就分享给大家:
一、多次淘米,直至淘米水较为清澈为止;
二、淘米后静置沥干,湿布拧干覆盖表面静置半小时;
三、米和水的比例为1:1(新米),陈米水要多些;
四、砂锅中火煮至沸腾5分钟,关火静置20分钟。
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秘密可言,但仔细分析一下,不得不说日本人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并且做法十分符合烹饪原理,下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本人亲自试过)。
首先多次淘米的目的是为了洗净杂质,也就是水稻脱壳后残留在米粒表面的粉尘,这部分粉尘既包括水稻自身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也有一定量的灰尘,这些东西如果不除净,在焖米饭的时候便会混入米汤中,影响蒸锅米饭的香味。
这个原理和煲汤时食材要洗净、肉要飞水、中途还有撇去浮沫是一个道理,这些杂质看似不起眼,却会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破坏香味,甚至坏掉一锅汤。
说到多次淘米,或许有人会说会把营养价值都洗掉了,不健康,但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追求香味和口感就别在乎那点营养,吃米饭补充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真想补充蛋白质请多吃肉禽鸡奶,补充维生素请多吃蔬菜瓜果。
淘米后沥干却要保持湿润的状态半小时,那么干脆泡水里不是更省事,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相信这么干过的人都知道,泡时间长了米粒会变得很松散,焖米饭是很容易最后焖成“一坨”。
之所以将大米沥干保持湿润状态半小时,目的是为了让水份均匀渗透到整个米粒中,不至于像泡在水中那样内部虽然湿润了,但外部已经泡散架了。
至于控制水分1:1就很好理解了,因为水多了容易做成粥,要想口感Q弹,水自然要少些,沸腾静置二十分钟,则是依靠砂锅的余温将米饭焖熟,而不至于持续高温导致米粒外部被“煮烂掉”。
其实后两点,在日韩的电饭煲中已经将其程序化了,加热原理模仿砂锅的均匀受热,时间上也控制高温时间,依靠余温焖熟米粉,而不是传统电饭煲那样一口气的将米饭煮熟。
当我们明白焖米饭的窍门后,便会发现这些原理并不是什么秘密,核心都是控制温度,米粒外部别太烂,内部又刚好熟透。
当然,现在国内的很多电饭煲也已经跟进改良了,我们也不必去为此去海外购买一个笨重的电饭煲。
至于前两个步骤【多次淘米】和【湿润静置】,我们平时闲暇做米饭时到可以应用一下,学习完匠人精神焖米饭的精髓,相信你一定会将潜藏的美味充分释放出来,做出一碗Q弹香喷喷的米饭。
2020.05.28(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