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料理功夫茶的方式有很多,各式茶具,一应俱全,也特别方便。
而各类电磁炉、电陶炉、电热水壶等,只需要轻轻按下开关,不消一两分钟,便能得到滚水冲盏。
但这样的现代科技方便是方便了,却总感觉冲泡出的茶味少了许多灵韵,宛如工业时代千篇一律的工业品。
比之于古人,我们品尝到的茶味真的更好吗?
看过古人对功夫茶疯狂钻研痴迷的程度,我们肯定会自愧不如。
除去茶不说,烹茶之道,第一重要的便是水。
古人可没有自来水,也没有超市里卖的有点甜的农夫山泉,要喝水怎么办?
有条件的自山川湖泊中便可汲取水源,若家旁有个泉眼,就更好了。
若是没有条件的地方,便要打井了,清冽的井水烹茶也是不错,比起经过工厂处理的各类矿泉水、纯净水,这些活水清冽鲜爽,滋味截然不同。
还有一些讲究的,还会用无根之水、天水为原料,红炉暖碳,采梅花上新落之雪,洁白的雪在炉中徐徐融化、沸腾,不掺一点杂质,与古代君子、文人所追求的境界颇为相合,光是在心理上带来的满足感,便已让人陶醉进去。
不懂茶不懂水的人,总觉得不可理解,同样都是水,哪来这么多道道?
从科学角度来讲,山水经过岩层、水生植物的层层过滤,能够溶解到更多的矿物质,而这些奔流不息的活水,在运动过程中也溶解了很多二氧化碳、氧等气体,古代的环境污染也全不似现在这般严重,品尝起来的口感自然和工厂中的截然不同。
那些真正用心了解的人,自然就能明悟其中奥妙,如古代的宋徽宗,品茗只用天水佳泉,至于江水之类稍次的绝不用,尝之则言江河之水有鱼鳖之腥,泥泞之污,无法饮用。
乾隆也非常爱茶,他甚至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鉴水方式,用银斗装水称量,谁轻谁好,当然,这个方法看起来十分不科学,可也从侧面放映了古代人在烹茶时候对于水的重视程度。
面对如此讲究的古人,若是有人上供上今日有点甜的山泉、纯净水,恐怕霎时便会惹得龙颜大怒,身首异处吧。
其次是火。
古人烹茶用火必须用碳,这碳的讲究也极多,必须是燃烧很旺盛的薪碳,干净无油脂,烟气少。你拿来烤过羊肉串的肯定不行,茶壶放上去,一股孜然羊肉香气飘散,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炖羊肉汤呢,茶的韵味也会受到影响。
大部分木炭都有烟尘,对于痴迷茶道的古人来说,这自然也是不能忍的,由此古人又潜心研究出了橄榄碳、龙眼碳、荔枝碳等。
这些用果核制成的碳工艺复杂,几近失传,但真是经久耐烧,没有烟尘,烹出的茶也多了几分奇妙的佳韵。
今人有幸的是,在潮州功夫茶文化的传承中,橄榄碳的制作工艺得以保存,这种橄榄碳一经点燃,室内便隐隐能够闻到悠悠的碳香,火焰呈现跳跃的蓝色,火力不疾不徐,恰当适中,烧出的水,亦真有奇异的香味。
烹茶最重要的点还有茶具。
古代烧水器具和煮茶器具都是一体的,古人“烹茶”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对于古人来说,煮饭、煮菜和煮茶还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烹茶的各种技巧可比日常进食要讲究的多了。
大多数古人都是用铁锅烹茶,一些风雅的文人也用瓷器、石质茶具烹茶,材质不同,烹出来的茶味也是各有千秋。
但真正讲究、懂茶的人,还得是用银瓶银壶烹茶。
银壶特殊导热极快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烹茶的时候能够很快烧开水,达到让水持续沸腾的效果,烹饪功夫茶,这比之现代的电磁炉、电陶炉之类的也毫不逊色。
而且银壶烧水泡茶还能释放出银离子,起到杀菌、软化水质的作用,这也是那些电磁炉什么做不到的,现代科技虽然能够极大的方便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方面,不得不说是有所难及的。
当然,优雅精致的银壶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只有达官显贵、身份显赫的人才能用得起。
从这些方面看,古人在烹茶品茗的方方面面,确实要比现在的人钻研的更深,更加用心,而烹茶品茗一道,最讲究的,其实并不是茶品、茶具之类,而是这一颗认真执拗的心。
爱茶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品茶就是品心,惟有心境到了,才能品到茶真正的韵味。这一点,讲究快捷方便快节奏的很多现代人确实难以相比,体现在茶味上自然有所差距。
而且现如今比之于古代,很多条件也确实难以达到了,比如全无污染的优质活水,已经失传的龙眼碳、荔枝碳等。
好在茶具方面,现在发展的很快,比如古代珍贵的银壶,现在已经不再那么珍贵稀有,普通人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银壶。
在高度压抑紧张的现代社会,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么一刻,银壶氤氲、茶香四溢,烦恼和忧虑都被抛诸脑外,惟心中的怡然、豁达、轻悠久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