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数年前,对众多在年轻时就来江苏南通家纺产业带务工、创业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十分“高大上”的词汇。当时,经营者们相互“模仿”,产品侵权盗版、抄袭翻版现象泛滥。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蜚声海内外的纺织工业基地,在南通,创新是商家和产业发展“自下而上”的需求。从企业自发到政府大力扶持与推动,近年来,南通家纺产业带的经营者们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南通的家纺产业样式,也从最开始的低质、同质化严重,走向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市场。
家纺行业侵权易背后,维权也曾成为难题。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当地重点加大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力度,并与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合作开展电商专利侵权案件的移交处理、侵权判定等项目。截至目前,逾百位专利审查判定专业人员“入驻”阿里专利审查协作网,可以在较短的时效内,及时,准确,敏捷地对98%以上的专利侵权出具鉴定意见。
互联网产业带属地协同共治背后,当地如何保护这块“布”?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中国纺织之乡”南通,采访政府人员、商家,及电商平台有关负责人。
侵权高发的家纺产业
总面积5000多平米的3层展厅里,摆满了300多款花型、面料不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件套,在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每一个来到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太阳家纺”)展厅的参观者,都会为此赞叹不已。
“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江苏,江苏家纺看南通。”因家纺产业闻名,江苏南通也被称为“中国纺织之乡”。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仅南通市通州区全区,就拥有家纺企业3000多家,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20%、世界的1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川姜镇周边。竞争优势在哪里?最核心的部分是面料及款式外观设计,也就是知识产权的创造。
事实上,利益驱动之下,选择盗版曾是商家们的“常规动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通家纺市场处于草创阶段,仅有一个由100多家个体小布店形成的市场。没有版权概念的农民布商们争相翻版,质次价廉的盗版花布充斥市场。
“研发一款新花型的成本需一二万元,而盗版的成本只需三四千元……”谈起保护版权的缘由,当地不少业内人向南都记者回忆起这段广为流传的往事。
南通家纺工厂里的工人们在打包货品。
1996年,当地一家公司进驻市场后从台湾一下子引进了100多个花型,引起轰动。有的花型一款一星期就能销出一两万米,经营额高达10万多元。然而,好景不长,市场上的盗版接二连三地出现,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
即使是在数年前,经营者们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并不强。“当时,家纺城的维权中心还没有建立,企业常年遭受侵权的困扰,他们也没有组建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金太阳家纺有关负责人陆先生告诉南都记者。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在南通工作,今年已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9年。
“侵权的成本很低。”陆先生举例说,“比如有一个卖的很好花型,它可能是我们当年的‘花王’,但是异地的一个门市或者很小的企业,他们只是拍个照,有了一个图片,然后回去找印染厂做个分型,在那边的市场上销售的效果也会很好。”
淘特商家、当地家纺从业者黄杰向南都记者回忆起第一次接触到“版权”的经历:2012年,大嘴猴的花色卖得很火,只要在原有花色的基础上,把它的眼睛、耳朵或者脸型稍微变化一下,就能大卖。但没过多久,一些涉嫌侵权的商家,就被大嘴猴投诉了。
与设想中的“主观故意”不同,部分有过“抄袭”行为的经营者,事后才知道这种行为属于侵权。淘特商家、当地家纺从业者黄心想还记得,2016年,市场上有一款枕头卖得很好,他去市场上拿通货来卖,两个月就卖了10万多个。“后来被人家给告上了法院,我才发现这个东西不能做。当时法院把我们叫过去做了调解,事情才解决。”
知产保护的“南通经验”
持续的抄袭行为,不仅让家纺产品变得越来越同质化,还可能导致恶性竞争。为推动家纺产业良性发展,当地采取了一系列的知产保护措施。
1997年3月,全国第一家镇村一级的版权管理基层组织——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成立。2013年1月,家纺城申请成立快速维权中心并获批。2014年1月,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网试运行,成为全国第二家针对单一行业设立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构。
家纺产品既是工业品适用专利保护,又是平面设计可对接版权保护,快维中心“专利主攻线上,版权专做辖区内”,以往家纺企业习惯采取版权保护,但对无法取得版权登记的产品,也可通过专利制度,借助“全国一本证”实现外观设计专利的跨区保护。
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接,快维中心建立了以家纺面料及款式外观设计专利为主的快速审查、授权通道,大幅度缩短了专利的授权时间。
南通家纺工厂的工人在缝纫加工。
事实上,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保护创新、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发现抄袭来的翻版产品“不好卖了”之后,在花型样式、面料等方面不断创新,是不少经营者的必然选择。“市场是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的。做好自己的细分市场,其实也可以拥有一片蓝天。”黄杰说。
在陆先生看来,保护知识产权,不只是在保护商家利益,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消费者来说,大家肯定都不希望买到假货或者次品。而且,如果不遏制侵权,被侵权的商家把产品卖出的唯一的办法,可能只有降价。市场会陷入价格战。”
“从企业自发到政府大力扶持与推动,南通家纺企业起步初期规模小、产品粗放、同质化严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现象正在得到改进。”早在2008年,有学者撰文指出。
“这几年,商家潜意识里已经在应对知识产权风险了。”黄心想向南都记者举例,打开天猫,以“四件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中,没有通货性的产品,也基本没有重复的图案。“现在的产品都是原创的,而且大家都在往细化的方向上去做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曾经居于南通家纺城市场一隅、名不见经传的金太阳家纺,也成为版权创新的知名企业。作为以家纺面料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家纺配套企业,金太阳家纺拥有自己的家纺设计研究院。公司从1997年起就开始注重版权保护,目前公司登记作品12000件左右,最近几年每年登记的作品在1600件上下。
“研发设计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外聘的律师团队会在市场定期巡查,在全国各地、各个市场打假。”陆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现在我们被侵权的情况已经比较少。”
政企协同下的快速维权
家纺行业侵权易背后,维权也曾成为难题。
传统的救济机制如行政途径,处理程序较为迟缓,司法途径同样耗时较久而且成本高昂,为此,家纺企业曾面临救济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而家纺快速维权机制可以提升维权效率,及时有效地制止侵权行为。通过互联网产业带属地协同共治,互联网平台与地方知产保护中心联动,专利维权案件的处理效率被提高。
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是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的前身。
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下称“快维中心”)是2013年1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的全国首家家纺快速维权中心,重点开展家纺“面料”类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业务。快维中心推行的家纺快速维权机制,将维权程序化繁为简。“快”体现在三个方面:权利证明、侵权判定,以及采取措施有效地制止侵权行为。
为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力度,快维中心建立了线上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委托机制,并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电商专利侵权案件的移交处理、侵权判定等项目。2020年,快维中心受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投诉案件503件,其中电子商务领域维权案件就有470件。
电商平台相关运营人员向南都记者介绍,专利侵权判定专业化程度极高,隐蔽性强,业务场景极为复杂;而既要支持专利维权又要保护营商环境的现实需求,使平台无法做“甩手掌柜”。因此,除了“通知”与“反通知”责任之外,平台还应当承担初步“去伪存真”的审核工作,以期合理有效规范市场治理,引导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诉求。
对平台来说,和政府进行合作还是专业判断提升的必然要求。例如,平台受限于专业能力,对于侵权是否成立的判断难度。在政企合作的专利协同网络中,大量专业性的知识产权分支机构的加入,让侵权认定和投诉处理的效能的效能都大大提高,弥补了平台能力的缺失。
“像专利投诉,复用当前的专利协作网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出具鉴定意见供平台参考,一般情况下,除复杂疑难案件等,整个流程在申诉介入后5个工作日就可以完结,效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上述运营人员表示。
此外,通过政企协作建立的专利快维机制,家纺企业可以先行通过平台层面处理协调,即便解决无果,平台层面的通知处理也能作为诉前的“试探与警告”。
现如今,黄心想、黄杰等淘特商家也主动采取多种方式,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比如,作为货品的源头,他们会在开发产品前通过各方打听是否获得版权,也会与设计师合作,购买花型的版权。“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地走上正轨,都想长久地做生意,而不是说今年做一年,明年就不做了。其实只要不刻意去‘蹭’,问题也不是很大。”黄心想说。
这种观念的转变和平台的积极引导、支持密不可分。黄心想观察到,这几年,阿里巴巴针对侵权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见效也非常快。“比如在每个宝贝的右上角,都有一个举报标志,如果出现任何侵权行为,24小时内就可以快速处理。”
“平台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出的努力,我们商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我们选择阿里的原因,也是我们一直紧密的拥抱阿里的原因。”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黄杰认为,不只是家纺行业,各个行业都会越来越定制化、IP化。“比如一个产品,有IP的授权认证,消费者也能在线上追溯到产品的生产地,甚至是设计师的姓名。”他们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力,深化消费者对花色的认知,同时打造独一无二的家纺品牌。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实习生 余晨然
,